距上次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9天之后,央行昨晚发布消息:为加强流动性管理,适度调控货币信贷投放,从11月29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年内继1月12日、2月25日、5月10日、11月16日之后,央行第五次提升存款准备金率,也是有史以来
两次调整间隔最短的一次。此次上调之后一般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达到18%的历史高点。
10月20日,央行宣布近三年来首次加息。短短一个月内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一次加息。如此高频率动用货币政策工具在历史上十分罕见。专家普遍认为,此次继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主要是针对目前银行流动性充裕、热钱过多采取的措施。
为何不选择加息 而频繁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最近一段时间,市场普遍预期会不断有紧缩政策出台。但10月份CPI数据出炉后,更多的人认为下一步应该是立刻加息。为什么央行没有选择加息,而是频繁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呢?
中央财经大学
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央行在选择调控工具时没有使用加息这一价格型工具,而是选用了数量化工具——上调存款准备金,肯定是经过权衡的。央行可能顾忌加息会对实体经济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而数量化工具,从理论上讲并没有上调限制。他举例说,墨西哥发生通货膨胀时,曾将存款准备金率上调至33%。央行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将有助于实现将全年新增贷款控制在7.5万亿内的目标。
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袁钢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指出,存款准备金率和加息这两种紧缩货币手段是有区别的。存款准备金率可直接收缩金融机构可利用的货币量,进而达到收缩流通中的货币量的目的;而加息则主要是针对货币价格,可以对通胀中物价走高形成最直接的打击。目前我国面临一个经济增长放缓的局面,同时国家要调控房地产,对经济增长也有较大的抑制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国家担心经济出现严重下滑,所以对加息采取谨慎的态度。
此次上调准备金率 对股市影响可能有限 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对股市会造成冲击吗?大部分专家给出的答案是“不会”。
经济学家李稻葵昨天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 此次上调准备金率对股市的影响不会太大。因为主要上市商业银行准备金充足,流动性充裕,不会直接带来它们盈利的下降。对其他投资者而言,主要投资来源并不是银行贷款。所以准备金率适当上升,对大部分投资者都不会有什么影响。 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也表示,本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在预期之中,这一周A股的走势对此已经有所反应。总体看影响将是暂时的,继续看好A股未来的走势。
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金岩石也同样乐观。他认为,在经济向上趋势确立的情况下,仅货币量收紧不会对股市有太大冲击,而仅仅影响在心理层面,而股市将进入相对平缓的震荡期。下周股市会对此次银根收紧作出一个较小的反应,同时也为投资者提供了一个耐心选择和耐心等待的机会。
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筑“池子”围“热钱” 值得注意的是,央行在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前的两个多小时,把央行行长周小川半个月前在财新峰会开幕式上的讲话挂上了官网。正是这次发言提出了著名的“池子”论,引起各方面热烈讨论。央行网站的这一安排,让人很难不把防止热钱冲击的“池子”与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联系起来。
事实上,到底什么是“池子”,周小川在讲话中并没有指明。他说:“如果短期的投机性资金要进来的话,我们希望把它放在一个池子里,并通过对冲不让它泛滥到中国的实体经济中去。等到它需要撤退的时候,我们再把它从池子里放出去让它走。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对冲掉资本异常流动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冲击。”
当时市场上对“池子”究竟为何物产生了多种猜测,有人说是股市,也有人说是债市。一周前,央行副行长马德伦对此作出解释说,“池子”是货币政策的组合, 包括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对外汇结汇的管理、公开市场操作等调控工具。他还强调,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效应,并不仅仅在于一次性冻结几千亿的资金,其更大的效应在于,存款准备金率的提高会改变货币乘数,从而影响货币供应量,使派生存款有所减少。
经济学家袁钢明昨天也指出,央行当前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目的在于将热钱蓄入“池中”。他说,无论是由于美国二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导致的国际货币泛滥,还是由于人民币升值预期导致的热钱流入过多,或者是由于央行近年来低利率的政策导致市场上“货币超发”的现状,都导致了中国货币量过多,进而导致了通胀的形成。近期又出现了我国直接投资激增的现状,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热钱正通过各种途径流入国内。热钱流入后首先存于银行,而提高准备金率则是让银行可利用的资金规模收缩,让热钱不能流出。
中信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分析师诸建芳也持相同观点。诸建芳认为,央行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符合当前外汇占款较多、境外资金大量流入的背景,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比加息温和,也更有针对性。本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与美国采取的二次宽松货币政策所导致的境外资金流入有一定的相关性。后续会不会进一步提高,还要看境外资本流入的情况。本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有助于对冲境外资本流入所导致的流动性宽松,有助于缓解通胀压力。记者 程婕 (来源:北京青年报)
(责任编辑:姜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