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速读 以前是刷卡买房购物、还房贷,如今早教课、培训班、择校费……在教育消费日趋旺盛的当下,昆明很多父母都已经开始刷卡透支,甘为孩子的教育“负债”买单。
“我们学校最高的刷卡消费记录是11万,当时财务还不敢收,去调查核实了之后才为那位家长刷了卡。”某培训学校的负责人如是说。抱着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心态,众多家长给孩子拼命充电,迈入“孩奴一族”。
“上个月我刚给孩子报了个早教班,光排队刷卡就等了将近半个小时。”陈先生的女儿刚满2岁,看到周围的同事都在送孩子参加早教班,也开始担心女儿以后学习跟不上,匆忙打听后就报了某机构为期一年的早教课程,用信用卡刷掉了一万二千元。“房奴的身份还没摆脱掉,现在又成了孩奴,活该自己受罪。”陈先生这样自嘲。
记者了解到,昆明不少培训机构都曾有过家长为给孩子报班,排队刷卡缴费的情况。“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支出很舍得,我们学校搞价格促销的时候,家长们都能排很长队缴费。”
一位培训学校的校长告诉记者,现在几乎每家培训学校都有刷卡机,这在前几年是很难想象的,还有不少家长都是透支孩子的教育消费,一张信用卡的可用额度不够就选择申请办理多家银行的信用卡,使用累计的额度提前透支。
继房奴、车奴、卡奴后,“孩奴”正在成为一个热词,并在80后父母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我觉得‘孩奴’这个词蛮形象贴切的。你看现在随便给孩子报个培训班都得上万元,再加上玩具、看病、吃穿用等消费,挣的钱几乎全要花在孩子身上,一切围绕孩子转。”25岁的莉莉做母亲已经半年了,她称自从做了母亲后,很理解“孩奴”这个称谓的意义。
虽然多数家长都认可自己是“孩奴一族”,但与其他的诸如房贷、车贷类的“奴”不同的是,家长们当“孩奴”多数是心甘情愿的。“每个人都需要承担责任,对孩子承担责任更是父母的使命,并且这种承担是值得的,现在为孩子舍得投入,将来才能换取大的回报。”一位家长的话代表了很多父母的心声。
专家点评:家长要看得长远些
著名成长教育专家王斌帮给家长朋友的建议:孩子的成长不是一场100米短跑,而是一场马拉松,只有100米短跑才讲起跑,更何况跑在前面的不一定会赢,马拉松比赛讲的是耐力,比的是毅力和能力,跑在前面的不一定是赢家,跑在后面的不一定是输家,教育孩子一定要把目光放远一点,再远一点,把原本属于孩子的快乐童年时光还给孩子。(昆明日报 记者张丽亚 梁东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