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几年前在媒体和网络上就频频出现“养老危机”、“谁给我们养老”等等话题的文章,人们不知不觉中开始关注自己的养老。一时间不管是银行的理财品,还是基金定投的宣传册,或是保险公司的广告,都以养老作为主要的诉求点。似乎谁要是不为养老做点准备就要和时代脱节似的。其实养老固然重要但并非盲目的执行,更不要认为找到好的产品或工具就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与其胡乱的把鸡蛋放在一堆篮子里不如先数数有多少鸡蛋、多少篮子、每天计划吃多少,这样才能避免“被养老险”。
养老需求的细分
因为在保险行业工作,每天都能听到客户或者同事大谈养老需求,但无非是多少岁时能领多少钱,可以领多少年之类的,很少听到人们去描绘退休生活的那幅美好画面。虽然“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不变的定律,但养老这件事不是发生在过去和现在,而是几十年后的未来,那个上层建筑并非由现在的经济基础决定,贫穷和富有不是一成不变的,不是说努力就有机会嘛。
从工薪阶层到中高收入家庭,对于大多数人群,有三个显性的养老需求,即:
担心没钱养老;
担心养老钱不够,生活质量下降;
担心行业规律所致收入下降或养老储备时间有限,希望提前退休。
表面上三类人群都是担心养老费用不足,但隐性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却不同。第一类人现有生活水平一般,较低的收入造成节余就很少,谈及合理分配为时尚早,解决重点应是开源。第二类人大多数是有一定经济基础的白领或中等收入阶层,有车有房或者小额房贷,但在合理安全范围之内。已经达到小康水平之上,但苦于资产增值未达到预期,面对通胀或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担心已有资产缩水而导致生活水平下降。最后一类中、高收入均有,多有提前退休的愿望,故而极其重视养老储备。持续开源和合理分配的问题同时存在。后两类人群由于都涉及节余再分配问题,所以不可避免的在收益性和强制性二者之间权衡。
具有养老功能的保险产品解析
保险产品发展几百年至今,在功能上与其他金融工具融合很多,尤其是诞生于20世纪的投资连结保险和万能保险在提供保障的前提下被赋予更广泛、灵活的投资、储蓄功能,和养老年金险都可以作为养老规划的选择。
定期年金:在缴费期结束后,自约定的年龄开始每月或每年固定领取等额的保险金直至约定的结束年龄或年限。比如每年领取1万元,开始领取年龄60岁,持续20年。此类产品相对终身年金产品保费较低,但领取保险金额度固定、年限固定,且没有针对通货膨胀影响的任何解决措施,一般不予推荐。
终身年金(多有分红):在缴费期结束后,自约定的年龄开始每月或每年固定领取等额保险金直至终身,活多久领多久。比如每年领取1万元,60岁开始领取,90岁身故领取到90岁,要是活到100岁就领取到100岁,期间的分红可以灵活领取。理论上终身年金才是真正解决养老问题最原始需求—即活得太久的最佳方案,毕竟用投资工具解决总涉及收益高低、专款专用等潜在风险。但是受限于目前国内的保险定价利率较低的限制和保险行业初期盈利能力不高的现状,终身年金产品费率较高且分红未达到消费者心理预期,能否跑赢通货膨胀仍是未知数。当然针对有一定资产储备的家庭,预算比较充足,终身年金可以最大限度的突出确定性、强制性的特点,专款专用,建议选择10年以内的短期缴费。
投资连结和万能保险:两种产品均具有缴费灵活、保额可调的特点,相对于传统险和分红险的最大优势是保费的大部分参与不同类型的投资,具有保单的账户价值,且可以相对灵活的进行追加或者领取,较之传统险和分红险变现只能通过现金价值的贷款或退保更为实用,对投保人利益也更优。虽然二者诞生之初本质上存在差异,但经过多年的改进和产品细节丰富,目前区别主要体现在保费投资渠道差异。在国内,投连依据不同的账户类型涉及股票、混合、债券、货币等多种基金或直接参与二级市场投资。而万能多与传统、分红险运作渠道类似,主要集中在大额协议存款、债券、机构票据等固定收益类工具。简单说,万能的账户通常有保底,收益略低但稳健。投资连结通过账户选择实现收益和风险的转换,完全由投保人自己承担。
工薪阶层和中产阶级的养老规划模板
如果说保障规划中客观成分更重,那么养老规划则是千人千面,毕竟每个人心中的愿景千差万别。案例分析强调分析思路希望能给各位看官在实战中一点帮助。
工薪阶层:
30岁两口之家,年收入12万,均有社保,计划退休年龄55岁以上。有车房无贷,少量基金、股票、存款。月均支出6K。
第一步,了解基本信息,确认主观养老需求,主要担心问题。比如对未来生活水平提高的预期,对退休年龄的要求,退休后生活品质的要求,可以借助家庭记账或支出表具体量化。
第二步,对通货膨胀的关注程度,收入增长预期,各种金融工具的收益认同度,以便对投资偏好、消费习惯做出准确判断,倾向收益还是倾向强制性,也可提前做风险承受力分析。
第三步,通过货币时间价值复利公式量化退休需求,在储备时间固定的前提下,在预期年化收益和目前可支出节余中选择最适合的一组。
客户的方案为先生采用投资连结,妻子采用万能,通过自带的寿险保额和附加险解决前期的保障,账户追加保费针对夫妻的养老费用储备,预期的年收益率符合目前万能、投连实际收益范围区间。规划的关键点在于投连和万能的投资属性类似于基金等其他金融产品但进一步分散了系统风险,其次是客户接受并认可科学的养老需求分析。
中产阶级:
年近40岁三口之家,年收入50万以上,均有社保、企业年金。房产3套无贷,年节余20万以上。
第一步,了解主观需求、主要担心的问题。资产缩水还是专款专用,解决强制性倾向性强弱。
第二步,计算现有资产是否能解决养老,确定强制性和收益性谁更重要,哪个问题更亟待解决。
第三步,细分养老金支出的不同阶段。65-70岁之前,娱乐养老阶段,旅游、团拜、其他兴趣爱好活动较多,身体相对健康,开支较大,但重要性次之,储备多就多玩,储备少就少玩。65-70岁之后,居家养老阶段,外出活动减少,开销降低,主要为基本生活支出+自费医疗支出,这个阶段是打持久战,需要稳定持续的养老金支撑。
客户选择最稳健的终身年金(分红型)和投资连结保险组合,前者的强制性专款专用正好与居家养老阶段契合,且年领金额只设计为与基本生活开支(考虑一定通胀影响)等额即可,分红既可以解决部分通胀也可以在急用大笔现金时领取。投资连结产品针对前期娱乐养老阶段进行储备,账户领取灵活,留存部分仍继续增值。此外还给客户一个建议,诸如此类采用保守与激进组合的方式,可以在一定周期时用部分收益再增加终身年金产品的额度,在不确定和确定性之间逐步转换。就像很多在股市中翻倍甚至获利更多的人都愿意去买房一样,投连就像股票,挣钱它最快,年金就像房产,保值它最稳。
最后引用一句理财格言,“不要因为便宜而买你不需要的东西”。我们每天都处于“被养老险”的陷阱边缘,大多时候我们难以分辨,它的“好”未必是你需要的,而正途只有先把握需求。(本文原载于《保客》第十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