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理财频道-提供个人理财资讯和理财工具服务 > 消费理财

物价短期难以回落 抗通胀将成未来投资主旋律

来源:中国证券报
2010年11月09日08:53
  从农产品到化工品,从能源原材料到日常生活品,涨价之声此起彼伏,通胀预期日渐强化。在消费者眼里,买便宜货好像只是个传说;在生产者眼里,通胀挤压了微薄的利润;在投资者眼里,必须抓住机会,抢食通胀主题的饕餮盛宴;而在研究者看来,物价短期难以迅速回落,未来 通胀形势可能超预期,资本市场的抗通胀板块仍将备受追捧。

  消费者:降价难道只是传说

  消费者是物价涨跌变化的直接感受者。2010年以来CPI涨幅逐步升至3%以上,尤其是粮食、蔬菜、房租等价格上涨之声“此起彼伏”,让部分消费者担心,新一轮物价明显上涨的到来也许是板上钉钉。久违的抢购风又在一些地方重演,个别地方恐慌情绪滋生。

  一些消费者反映,目前总体涨价感受尽管不如2007年那场猪肉“打头炮”的涨价风强烈,但似乎随时可能爆出新的“涨价先锋”。从数据上来看,2010年以来衣着、通讯以及部分家庭设备用品价格“负增长”,但在产品换代以及提升消费档次的影响下,“买便宜货好像只是个传说”。

  今天你“海囤”了吗

  绿豆、大蒜、小麦、大豆、苹果、糖、药材、土豆、棉服……2010年,从春天到冬天,不断翻新的涨价品种令消费者目不暇接,仿佛一场超长连续剧持续上演。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物价明显上涨往往是由食品价格带动,这次也不例外。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9月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8.0%,对当月物价涨幅的拉动超过了70%。这一方面是由于中国农产品供需平衡状况总体偏紧,易受到季节波动的影响,另一方面中国恩格尔系数目前仍然较高,食品价格占CPI的总体权重为33%左右,其地位举足轻重。

  具体而言,粮食、蔬菜价格的变动影响较为明显,对老百姓的“心理冲击”也最大。以大米为例,北京市新发地粮油批发市场的某商铺老板介绍,近年来粮食价格每年都会涨上一点,2010年似乎更明显一些。“有的品牌虽然价格变化不大,但包装缩小了。像这种东北大米去年每袋60斤的价格是96块钱左右,2010年改成了每袋58斤,价格是105块钱。业内这里每天都有不少老头、老太太拖着车来买,多的时候要排队。”

  而超市中的粮食价格明显要贵上一些。在北京马连道家乐福超市,2010年新上市的20斤包装的大米,价格普遍在50元左右,不少消费者明显感受到了价格变化。在食用油柜台,一些相对便宜的油已售罄缺货。“与粮食相比,油毕竟好放。如果预计未来涨价,老百姓买油可以多买一些,目前很多顾客都是每次两三桶地买。每添一次货一上午就卖完。”该柜台售货员介绍,“现在不是流行一句话——今天你"海囤"了吗?”

  蔬菜方面,2010年1-9月鲜菜价格上涨20.2%,在主要食品细项中涨幅居前。

  “蔬菜价格上涨较为明显,除了气候因素外,一个原因是近年来各地政府对"菜篮子"重视不够,一些大中城市多从外省购进蔬菜,城市周边则更多用来搞开发建设。如果蔬菜主产区天气异常,难免出现大面积菜价波动。”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范剑平认为。

  从蔬菜到杂粮,从大蒜到棉花……部分农产品涨价之风引人关注。但也有消费者说,目前食品涨价的感受没有2007年时那么明显,当时的猪肉价格上涨太厉害了,一斤猪肉要20元钱,现在的肉价是当时的一半多点。“至少现在肉还吃得起。”

  高房价助推通胀预期

  9月份居住类价格上涨4.3%,尽管涨幅已经连续三个月回落,但在CPI中仍是仅次于食品价格的“第二推手”。而并不直接计入CPI的商品房价,在年初普涨的情况下,也推升了一些居民的通胀预期。

  在中国,居住类价格主要由租金、水电燃气、建房装修材料等部分构成,这些因素在2010年大多有一定涨幅。“2010年房租上涨很明显,我去年租的两居室价格是每月2500元,2010年几乎涨了1000元。”在北京一家广告公司工作的王芳表示。

  然而从月度数据来看,在国家调控政策的引导下,居住类价格并未继续加快上行,自7月份涨幅达到5%的高点后,下半年呈现缓慢回落的态势。对购房者来说,每个月一半左右的工资收入要用来还贷款,其他方面的支出自然受到影响。在他们眼中,房子既然是商品,其价格上涨也是通胀,而且也有可能带动其他商品的涨价。

  如果算上高房价,实际通胀感受可能远高于数据显示的程度。在中国,居住类价格在CPI中的占比为14%左右,而美国等国为40%上下。也就是说,即便未来统计方法改革,食品价格权重有所调低、居住类价格调高,由此带来的价格涨幅回落可能也较为有限。但也有人指出,在流动性整体充裕的背景下,一定程度的资产价格上涨是合理的,未必会起到推升普通商品价格的作用。甚至中长期看,楼市低迷可能将社会资金挤到居民消费品市场,成为炒作涨价的推手。 值得关注的是,2010年涨价风最疯狂的时间段出现在5-7月和9-11月,两个时段的代表涨价品分别是绿豆和棉花,恰好分别是前后“两轮”楼市调控(4月17日和9月29日)之后。有分析人士认为,楼市调控打击房地产市场,导致游资纷纷逃出楼市,涌向农产品和大宗商品,游资是本轮涨价风的罪魁祸首。

  降价难道只是传说

  不过,据统计局数据,也有商品总体处于降价区间。2010年1-9月,衣着类价格同比下降1.1%,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下降0.3%,交通和通讯类价格下降0.3%。具体而言,受科技更新推动、市场竞争充分的产品价格往往稳中有降。如交通和通讯类产品中,通信工具价格9月同比下降12.5%,交通工具价格下降1.5%;家庭设备用品中,耐用消费品9月同比下降1.1%。

  但这和消费者们的感受似乎不太一致。一些消费者的质疑是,降价商品在市场上似乎难以寻觅,难道“只是个传说”?“衣着降价了吗?我觉得现在衣服涨得挺明显的,像冬天穿的羽绒服、大衣,去年每件只要四五百元,现在随便一件都要上千元。

  ”某消费者表示。

  对此,国家统计局相关负责人解释称,一方面是消费者往往对涨价商品印象深刻,有意无意地忽略了降价或价格稳定的商品。另一方面则受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消费者购买服装等商品往往伴随着档次的提升,而统计数据中的商品篮子在一定时期必须保持不变,才能显示出价格比较的意义。不过,消费者通胀预期高涨是不争事实。央行三季度城镇储户调查显示,仍有58.3%的居民认为物价“高、难以接受”。央行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表示,潜在通胀压力须高度关注。当前价格走势的不确定性较大,仍需加强通胀预期管理。

  投资者:抢食涨价盛宴 八方游资鏖战“农场”

  通胀给投资者提供了绝好的炒作机会。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选择股票市场的防通胀板块,能够确保自己的资金跑赢CPI;而对于资金实力较为雄厚的资本大鳄,提前建仓农产品期货,甚至冒险囤积农产品现货,抢食通胀盛宴。业内专家认为,部分农产品价格上涨已脱离供需基本面,他们建议完善农产品交易的市场体系,增加监管的透明度,防范投机资金兴风作浪,维持农产品总体稳定。

  农产品牛气冲天

  无论是期货市场还是现货市场,农产品无疑是最近几个月的明星。在全球农产品价格上涨、输入性通胀压力增大的前提下,做多农产品期货被称为是最保险的投资。甚至有报道称,当前资金炒农产品期货的收益能够达到40%,超过了炒房的收益。

  统计数据显示,从8月中旬至今,6大农产品期货品种——大豆、玉米、豆油、豆粕、棕榈油和菜籽油集体上涨,涨幅位于商品期货市场前列。此外,棉花期货近期的涨幅也非常明显。中州期货分析师崔广健认为,农产品已为牛市吹响了号角。

  农产品期货价格受国际市场供需影响较大。2010年8月中旬,全球主要小麦出口国俄罗斯宣布小麦禁止出口,导致全球市场上小麦期货价格疯狂上涨,国内期货价格也随之大幅看涨。美国农业部公布的10月份月度供需报告显示大豆供应不足,芝加哥期货交易所豆类期货全线涨停,国内大豆、豆粕、豆油及玉米等农产品受此刺激也跟随涨停。

  除了输入性通胀因素外,国内政策也强化了农产品涨价的预期。国家发改委10月11日宣布上调小麦最低收购价,是近6年来上调幅度较大的一次,仅次于2009年的调价幅度。北京中期期货经纪有限公司高级分析师杨莉娜认为,上调小麦最低收购价,给市场释放了一个水涨船高的信号。

  多路资金转战“农场”

  而在现货市场,从“豆你玩”到“蒜你狠”再到“糖高宗”、“苹什么”,一拨又一拨资金疯狂挤入了农产品现货炒作的行列。为何资金对农产品有如此强烈的兴趣?分析人士指出,在全球流动性过剩的前提条件下,食品价格上涨造成的通胀预期成为炒农资金绝好的催化剂。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程国强认为,未来十年内,中国粮食价格呈现明显上涨的趋势。他提供的数据显示,从2002年到2010年,粮食价格基本上翻番。未来十年,粮食价格的波动周期将更明显,频率也将加快,价格上涨的品种数量也将多于以往。

  正是基于这种判断,越来越多的资金大举建仓农产品。

  粮油等农业产品具有较低的需求弹性,即使经济发展放缓,其全球需求总量也不会受到明显影响。正是因为农产品的这种特性,在全球流动性宽松的整体环境下,各路资金均将农产品当作了“价值洼地”的首选对象。

  城市农贸中心联合会副会长王兢表示,农产品市场的资金情况与股市、楼市涨跌呈现了非常紧密的联动关系。2009年下半年,开始有资金大举进入农产品,尤其2010年上半年,楼市调控政策导致很多资金逃出楼市进入农产品流通市场。

  有报道称,当前浙江部分炒楼资金受到限购令影响,已从楼市撤出,转向农产品期货和现货市场,农产品期货的持仓量持续增加。这些流动性过剩的资金是导致近期农产品价格持续上涨的原因之一。

  加强投机资金监管

  国家粮食局一位人士指出,当前粮价上涨绝非粮食供需基本面紧张这么简单,资金对农产品的炒作,已经背离了供需和价格之间的规律。利用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从股市、楼市游离出的流动性,对农产品进行炒作,是农产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

  仅仅从供需的基本面方面,并不能支撑农产品价格如此离奇地、持续地高涨。全球粮农署发布报告称,当前以及未来一段时间内,国际市场粮食供求总体平衡,不具备大幅涨价的基础。国家发改委等部门也表示,2010年秋粮丰产已成定局。实际上,炒农投机者们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大。在现货市场,发改委、国家粮食局等联手打击农产品囤积炒作行为的行动力度不断加大,对涉嫌农产品囤积炒作的行为进行较重的罚款。

  对于小麦、玉米等大宗农产品,中国已经建立了粮储制度,防止大宗粮食产品被爆炒。一般情况下,囤积大宗粮食本身利润并不高,而且大宗粮食产地分散,一般中间商很难有中储粮那样的实力,同时国家还有储备粮进行市场投放,很难掀起“炒绿豆”那样的行情,使得大宗粮食产品的投机空间并不大;但对于小宗农产品,却没有建立起相关的监管措施。

  三农问题研究学者李昌平认为,中国的农产品流通体制存在严重缺陷,这一点在小宗农产品市场上尤其明显。中间商可以轻而易举隔开生产者和消费者,独占定价权,而生产者和消费者不能直接见面,对价格无任何发言权,成为市场的弱势群体。这极容易导致市场价格在贸易流通环节出现扭曲,也容易为各路资金豪赌农产品提供“保护伞”。只有改变农产品交易的市场体系,增加监管的透明度,降低投机获利的可能性,才能彻底堵住游资炒作农产品之路。

  生产者:直面通胀“严冬” 微薄利润雪上加霜

  粮食、棉花、稀有金属价格节节攀升;能源、人工、运营成本居高不下。全面通胀的时代,制造业的利润空间还有多少剩余?有人悲观地说,全面通胀时代是制造业的真正寒冬。通胀格局下,制造业的利润为何被蚕食?制造业又该如何应对通胀时代的利润复苏?

  原材料涨价挤压利润空间

  王先生是华东一家机械加工企业的老板。2010年以来,钢材价格的节节上涨令他忧心忡忡。 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11月第一周,全国钢材平均批发价格同比上涨15%。然而,这一数据传导到王先生的企业,他的钢材原材料成本上涨了30%左右。王先生不得不把这增加的三成成本传导给他的委托客户——某特种设备生产企业D公司。

  但D公司没法继续向他们的客户传导增加的成本,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说:“现在全球做同类设备的企业有400多家。在参加设备采购招标会时,业内的报价一上去,立刻就有人会降价把客户抢过去。”

  仅钢材价格这一项成本上涨,王先生和D公司的利润分别会下降10%和15%左右。这意味着在价格战中本已所剩无几的利润空间再次被不断上涨的原材料价格摊薄。而工业原材料的价格上涨,传导到D公司这样的制造企业戛然而止,制造业的利润空间受到了上下游的“两头挤压”。 在中国,农产品向食品的价格传导渠道比较明显,但在竞争过于激烈的制造业,几乎很难把不断上涨的原材料成本传导到消费者渠道。在买方市场条件下,由于供大于求,企业需要通过压缩利润来消化上涨的成本,其结果表现为中下游产品价格稳定,甚至可能继续走低。这导致企业盈利减少,部分难以消化成本上涨的企业可能会破产。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所副所长张文魁说,由于原材料涨价、劳工成本上升以及土地成本上升,中国企业的生产成本进一步上升,将对企业利润形成强烈的挤压,未来需要高度重视。

  输入性通胀压力雪上加霜

  进入11月,众多研究机构纷纷警告输入性通胀的压力。大宗商品价格的持续上涨,必然对国内价格水平产生深远影响,对制造业造成更大的杀伤力。中国是石油、铜、大豆等重要进口国,这些原材料价格2010年出现了明显的上升。8月下旬以来,表征原油价格、大豆价格等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指数(CRB)止跌回升,连续上涨,到10月初达到两年以来高位。

  东莞证券的分析报告认为,由于CRB数据能率先反映通胀情况,CRB高涨信号说明10月中国CPI和PPI指数将继续上涨。从PMI数据也可看出国际大宗商品的输入性通胀风险。民族证券指出,在10月PMI分项指标中,购进价格指数上升仍然是“一枝独大”,占据上升指标数值的半壁江山,由此可见,未来物价增长仍处于上升通道之中,无明显证据支持短期见顶迹象。

  从国内政策看,受节能减排、结构调整等宏观调控政策影响,水泥等建筑材料价格大幅飙升,这些政策在短期内不会取消。因此在某种程度上,与国际大宗商品的输入性传导相互叠加,这些支撑了未来PPI的继续走强。

  对于制造业而言,输入性通胀所带来的杀伤力不容轻视。分析人士指出,国际市场中初级产品价格的持续上涨,在一定程度上将增加中国的进口成本,同时,也将继续增加出口企业的经营压力。在通常情况下,受国际市场需求低迷、竞争激烈等因素影响,工业制成品价格涨幅远远落后于初级产品,工业制成品靠提价转移原材料成本上升会变得越来越困难。

  中国制造亟需寻找新路

  分析人士指出,目前中国面临的通胀压力在短期内难以消失,可能使中国告别过去的廉价商品时代。对于中国制造来说,要想改变通胀背景下微利被蚕食的境地,就要找准自己的定位,找到品牌、技术等一系列优势,应对竞争。 2010年5月,D公司申请全球通用技术认证的特种设备生产资质取得了成功,有望成为国内第一家获得该认证的特种设备生产企业。

  “像业内这样的制造企业,要应对现在的困境,最重要的是发挥业内的优势。业内的优势是技术能力强,如果国家能够出台政策,提高特种设备供应商的技术门槛,业内就能够挤掉一些竞争者,发挥出业内的优势。

  ”D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但是,提高技术门槛仅是个别企业可以选择的出路,更多的企业并没有办法直接应对不断上涨的成本。知名学者郎咸平则指出,输入性通胀造成制造业的成本大幅度提升,无序竞争造成的产能过剩导致企业只能进行价格大战,同时人民币升值减少了出口企业的利润空间,在这些因素的叠加效应下,企业要积极应对,挖潜增效甚至减员;同时,政府应该同企业一道,积极作为,制定更多灵活政策,强化企业定价权。

  研究者 范剑平:物价短期难以迅速回落

  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兼经济预测部主任范剑平表示,四季度CPI涨幅预计在3%以上,由于食品价格上涨以及美日等经济体“二次宽松”政策的影响,中国物价短期难以迅速回落。他同时表示,加息难以抑制以农产品为主的物价上涨,有关部门应加大对农业的保障支持,促进现代农业建设。

  多因素推升食品价格

  近期食品价格成为推升CPI的重要因素,您如何看待这一现象?还有哪些品种可能出现较为明显的涨价?

  范剑平:从商务部公布的价格监测数据来看,近期中国食用农产品价格继续上涨。因此在即将公布的10月CPI中,食品价格无论 从环比还是同比来看都可能继续上升。农产品价格本身有一个周期,比如2010年粮食上涨较为明显,明年粮食种植面积可能扩大,棉花面积则相应减少,这种变化再反映到产量和价格上需要时间。

  概括来看,目前的农产品价格上涨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是全球宽松货币政策带来的资金“发酵”的影响。随着各国经济往上爬升,货币也开始活跃起来。尤其是在美元量化宽松政策影响下,全球农产品价格上涨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什么时候全球货币供应转向“中性”,农产品价格才有稳定的货币基础。

  从中国来讲,尽管近年来粮食连续丰收,但这可能建立在压缩其他产品种植面积的基础上,比如大豆等。目前中国大豆已经高度依赖国际进口,依靠这种方式增产粮食已基本走到头了。国家前两年启动了新增千亿粮食产量计划,但目前尚在投入期,要见到成效还需要数年时间。再加上总人口数量上升,工业用粮需求提高,中国农产品供求仍然处于脆弱的紧平衡。

  从需求层面,目前国内外的农产品价格存在资金炒作的因素。但从中国来讲,农产品价格上涨更多仍然是供给层面的问题,即农产品供给弹性较小所导致的。目前有种说法是10月CPI将达到顶部,但这种说法仍存在一定不确定性。如果天气情况恶化,11月、12月份CPI可能不会明显回落。

  总之,农产品价格有一定的涨幅是正常的,也是合理的,但要避免这种涨幅过快。从中长期来看,农业产品小生产和大市场之间的矛盾不容忽视,小农户生产与现代金融、技术之间难以对接,这就需要加快现代农业建设。 通胀可能超预期 抗通胀行情有望深度演绎

  面对未来的通胀局势,银河证券策略总监秦晓斌、宏源证券首席分析师邵宇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热钱汹涌澎湃,未来通胀形势存在超预期的可能,调控将进一步紧缩。抗通胀将继续成为未来重要的投资主题,资源和资产都是抵抗通胀的有效武器。

  通胀形势可能超预期

  9月CPI涨幅创下年内新高,您认为未来通胀局势将如何演化?

  秦晓斌: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强劲复苏,但以美国、日本和欧盟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复苏乏力,核心通胀率处于极低的水平,甚至有通缩的风险,而且失业率维持在很高的水平。为了改变这种经济状况,美国开启了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QE2),日本甚至欧盟未来也不排除推出类似政策。

  作为世界主要货币发行国,美国的政策将导致全球货币环境的极度宽松,导致资金流向大宗商品、股市和黄金等抗通胀品种,同时也将从发达国家流向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资金流入的压力加上中国长期的超额货币发行、资源价格改革、劳动力成本上升等,中国通胀压力将增加,使各种资源资产和消费品面临较大的涨价预期。目前,中国CPI在新涨价因素的推动下不断创出新高,并且在明年一季度受翘尾因素和消费旺季的影响,CPI将继续上涨。未来通胀形势存在超预期的可能,其中的变数成为经济中需要高度关注的因素。

  邵宇:2010年四季度及2011年上半年仍将面临较大的通胀压力。10月CPI再创新高已成定局,11月、12月CPI将居高不下,估计全年CPI将略超3%的既定目标,达3.2%左右,明年上半年CPI或在3.2%-3.5%之间。

  作出上述判断首先是因为,受国际流动性宽裕以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攀升的影响,输入性通胀压力将在未来数月得到释放。美国QE2已成现实,全球流动性汹涌澎湃,热钱流入加速有可能推高新兴经济体的资产价格进而产生财富效应。此外,全球流动性宽裕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攀升,大宗商品-PPI-CPI的传导不容忽视。8月份以来,CRB指数持续大幅上涨,8月、9月、10月分别上涨5.7、5.4和3.3个百分点;在CRB指数的带动下,先行指标PMI购进价格指数8月、9月、10月分别上涨10.1、4.8和4.6个百分点,今后几个月PPI上涨压力进一步积聚,并将传导至CPI。

  从国内因素看,结构性通胀压力犹存。短期内看不到农产品价格企稳回落的态势,从而进一步推高CPI。国内劳动力和服务业等价格趋升,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如调整成品油价格和居民阶梯电价的继续推进,会向下游传导并将影响居民通胀预期。

  货币政策可能继续收紧

  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环境,请预测未来政策走势。 秦晓斌:从中国经济而言,GDP增速持续超预期,预计全年将达到10.2%,已经完全摆脱了金融危机的影响,回到稳定增长的轨道,经济二次探底风险已经消除。在经济增长势头良好的背景下,未来的通胀对中国经济走势已经和继续产生重要的影响。10月份的加息就是这种影响的反应,货币政策回归稳健、中性是必然趋势,其本质是紧缩。

  邵宇:10月CPI再创新高以及美国实行QE2,加大了年内再次加息的概率。一方面,10月CPI再创新高令通胀预期高涨,管理通胀预期的紧迫性加大;另一方面,美国QE2将吸引热钱加速流入中国,倒逼中国加强流动性管理。在这两方面影响下,业内认为,如果11月份CPI仍居高不下,年内或将再加息一次。从历史经验看,在年内再次加息之前,央行可能将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一次。窗口期集中在10月和11月数据发布间隔期内。

  继续看好抗通胀板块

  回到A股市场,一方面流动性宽松,另一方面货币政策可能继续收紧,市场将如何演变?

  已经高涨的抗通胀板块是否值得继续关注?

  秦晓斌:与通胀相关的股票近期表现突出,尤其是黄金、有色金属、煤炭、农产品等资源类股票。这是投资者对未来通胀形势的理性反应,资源和资产都将成为抵抗通胀的有效武器。

  业内认为,抗通胀将继续成为未来重要的投资主题。投资机会方面可以关注三类:一是有色金属和煤炭等大宗商品。黄金价格不断创出新高将提升股票投资价值,可以继续关注黄金股的投资机会。基本金属中的铜、铝、锌、锡等品种仍可继续关注。但价格已经暴涨的小金属品种可能会分化,需关注存在的风险。化工产品最近普遍涨价,可能存在较多的投资机会。二是食品、农业、商业等消费品。在通胀环境下,消费品行业是受益的,业绩将加速提升,存货可能得到价值重估。三是银行、证券、保险等资产类股票。在资产配置困境下,购买金融资产成为投资者的重要选择,银行、证券和保险都将受益于此,存在价值重估的机会。

  邵宇:对于当前股市的走向,业内依旧看好。一是从经济基本面看,目前经济企稳信号明确,作为“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明年经济仍将保持平稳增长势头,有望达9%-10%;二是从流动性角度看,明年上半年股市流动性仍将偏宽松。目前货币政策正由“适度宽松”向“稳健”过渡,这一过程或将延续至明年上半年,因为是过渡,所以政策要保持稳定性,预计明年信贷环境会有所收缩,但2011年全年信贷规模仍将达6.5万-7万亿元。此外,国际流动性的宽裕也将加速热钱流入中国。因此,从总体上看,明年上半年流动性仍将偏宽松。考虑到房地产市场受制于宏观调控,大量剩余流动性将涌向股市,这将带来股市流动性偏宽松。因此,在基本面运行良好和流动性偏宽松的共同推动下,继续看好四季度及明年上半年的A股市场。 (来源:中国证券报)
(责任编辑:廖翊珺)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