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理财频道-提供个人理财资讯和理财工具服务 > 银行频道-提供银行资讯及最新理财产品的银行门户 > 中资银行动态

热钱再次掉头流入 银行业切不可盲目乐观

来源:中国经济网
2010年09月28日07:50
  《中国经济周刊》评论员

  央行最新数据显示,今年8月份,我国外汇占款增加2429.77亿元,较上月增加21.65%,创年内次高以及近四个月新高。由此表明,自今年6月份重启汇改以来,短期国际资本再次掉头转为流入。

  上述国际收支状况显然不利于国内治理流动性泛滥。截至 8月末,我国外汇占款余额已经高达21.04万亿元,作为参照,2009年末我国基础货币余额仅为14.40万亿元,两厢对比,紧缩政策总是事倍功半。由于实体经济二次探底风险犹存,加之2009年天量信贷尾大不掉,因此,政策基调由松趋紧并不坚决。

  现实的数据显示,中国银行业“繁华似锦”。今年上半年,16家上市银行净利润总和高达3462亿元,几乎占到1829家上市公司净利润总额之一半,工行建行、中行等大型银行更是连续成为全球银行利润榜单的前几席。

  要知道,金融行业是最典型的顺周期产业,经济高速增长时期业绩猛增很容易伴生经济下行时期坏账堆积的潜在风险。中国银行业的特殊性在于,自2003年注资重组以来,尚未经历一轮经济周期波动的考验,因此,即便不论此前进行的银行业改革仍有大量难关未攻克,仅从其外部环境变化趋势推测,中国银行业实有必要居安思危,审慎评估自身状况,原因在于:

  中国经济正在逼近深刻调整的时间窗口,低人力成本、低要素价格所维系的竞争优势后续乏力,长期依赖的出口、投资双轮驱动式增长模式几乎已经走至极限。这种即将到来的深刻调整对于身处资源配置中枢位置的金融体系而言,其影响势必是全方位、颠覆性的。

  然而现实世界中“审慎”一词知之者众,行之者寡。哈佛商学院某研究表明,“我们的愿望会大力影响我们解读信息的方式,甚至在我们力求做到客观、公正时也是如此。当我们希望得到某个结论时,我们经常就会下某个结论,”而此倾向性的信息处理过程,很好地解释了为何发达国家亦不能免于金融危机的肆虐。

  国内银行业粗放式扩张累积的风险至少不像金融企业自夸的那样微不足道。譬如说,总额高达7.66万亿元的地方融资平台贷款反映在报表中,不良资产率高者不过千分之一,而据银监会通报,存在严重偿还风险的该类贷款占比达到23%;再譬如说,据某大型银行自称,如果房价下跌50%,该行按揭贷款、开发贷款不良率仅分别上升1.2与1.6个百分点,这连其同行都表示无法认同。

  形势催人警醒。刚刚起步且仍处温室中的中国银行业丝毫没有自满的资本。长期落后的历史包袱与任重道远的历史使命必然要求中国银行业全面完善风险评估体系建设,始终采取更为严格、甚至严苛的评判标准以期自省与自律,切勿于迷失在自我臆造的太虚幻境中。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责任编辑:聂晶)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