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6.30美元/盎司!纽约黄金期货收盘价突破历史纪录,逼近1300美元/盎司大关。近10日内,金价已经六度创出历史新高。
不过,想通过部分银行挂钩黄金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分享这场“黄金盛宴”的投资者并不知道,从自己购买产品的那一刻起,就参与了
一场与银行对赌的交易游戏。部分这类结构性理性产品戴着存款、保险、创新理财等各种诱人的面具,其实质都是金融衍生品。同时,在这个诡谲的黄金市场,充斥着索罗斯、约翰·保尔森等投资大佬,各类黄金投资“发烧”,黄金理财产品扎堆发行,普通投资者该如何参与,并以一双慧眼辨识投资陷阱?
隐性路径
只是晚了一个星期,北京的杨女士就错过了中信银行的“中信理财之乐投1001期(A款)”人民币94天黄金挂钩产品(下称“乐投1001A”),当她致电咨询,被告知产品已被销售一空。
8月中旬发售的乐投1001A是一款到期收益与伦敦现货黄金挂钩的机构性理财产品,起始金额5万元人民币(以美元计价),期限3个月。杨女士被告知,若标的物价格到期后高过期初价达125美元,就能获得最高8%的年化收益,反之,只能获得0.1%的较低收益。
目前,三个月定期存款年利率为1.71%。
“乐投1001A是一款数字或障碍型衍生工具,障碍是价差125美元,超过得到8%,低于则相当于零收益。”美国注册金融分析师兰筠晖认为。 问题是,自签约那刻起,投资者与银行就开始了一场 “对赌”,而且是一场昂贵的对赌。
兰筠晖分析,在这个结构性理财产品中,银行封顶客户的投资收益,超出封顶的收益一部分被银行当作对冲保本风险的费用,另一部分当作银行的服务费。 按照“无套利”原理公平定价,最高收益或许应该是10%、12%甚至15%,而不是8%,投资者根本不清楚理财产品中隐含有多少入场费。
其实,这种障碍型金融衍生工具是一种奇异产品,发售者一般可从中获得高额费用。
一位中信银行销售人员称,中信将投资者的专项委托资金换算成美元计价,然后参与伦敦现货黄金的交易。
不过,就兰筠晖的投资经验而言,国内商业银行除了自己交易对冲理财产品的风险外,更有可能将产品打包出售给华尔街投行。投行拿到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化整为零,将零件中的风险逐个对冲掉,甚至转化设计成另外与黄金相关的衍生品,再卖给欧洲或亚洲的机构投资者。
就这样,资产包被一步一步改装成不同品种,当然这些经细化的产品投向还是与黄金相关的投资。兰筠晖举例说,假设国际投行收到一公升新鲜牛奶,会立刻对冲风险——将其分解为如脱脂奶和奶酪,或者是酸奶等奶制品,并从中获取产品研发设计费与手续费。
如此,“鲜牛奶”被国际投行不断设计为各种相关性的产品并且销售掉,自己并不饮用。在此过程中,投资者并不知道交了多少手续费。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金融学与会计学教授赵欣舸说,在银行销售理财产品的过程中,投资者往往以为对方是财务顾问,而没有意识到对方是自己的交易对手。
赵欣舸解释,购买者与银行要的结果不同,而如果不能双赢的话,就存在对赌。像乐投1001A只能是在超过期初金价达到125美元才能获益8%。这意味着,即使是金价达到124.9美元,投资者的收益都仅有0.1%。
商业银行则可以通过多种头寸对冲风险,并锁定回报,但投资者赢的概率相对就很小。因此,投资者必须清楚这样一个不对等的赌局。
普通投资者看到的只是最高收益率,看不到产品背后所买的标的。正如上海帆茂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黄昊杰所称,很多理财产品最后未能达到预期的最高收益,因此,投资者切忌跟风、追涨投资热点。
国内金融工程师分析认为,达不到最高预期收益率,主要是因为挂钩标的趋势变动难以预期、部分产品期限较长带来流动性和汇率风险所致。
例如,近期金价走高,但日前中国银行一款看跌黄金的产品到期收益率仅0.20%,就是基于对挂钩标的走势判断的结果。通常情况下,投资者不具备这样的判断能力。因此,即使黄金上涨,也不意味着黄金类理财产品就能赚钱。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