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普遍要求银行与金交所改进风险控制系统
本报昨日刊登新闻“黄金T+D秒杀 大量散户爆仓”一文后,在投资者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各界普遍要求银行以及上海金交所改进风险控制系统,为大家创造更加良好的投资环境。
策划/方利平 记者井楠
昨日,本报报道
了8月31日夜市黄金T+D一分钟内暴涨16元/克,导致大量空单散户爆仓事件。事件发生后,广大黄金投资者最想了解的问题是:到底是银行系统还是金交所系统出现的问题?对于该问题,两方面的答案不一致。金交所依然坚持“银行系统风险”被利用的论断,而银行方面则称:别的银行也有系统风险,投资者也有亏钱;我们都是在金交所一家平台上运作的,要说有问题,也是产品设置本身有问题。两者比较一致的意见是:暗示T+D投资者应自己规避市场风险与系统风险,并不认为两家的操作系统有急需改进之处。
广州多数专业人士认为,这次的问题更侧重于银行的系统风险。因为虽然各家银行均在金交所交易T+D,若干的操作系统模式与交易规则却各不相同,这使得在不同银行交易的投资者,所处地位并不平等。这一点,与A股市场是有所区别的;普通股民,无论是在中投证券还是在广发证券买卖股票,其交易规则都是完全一致的;至于手续费高低,那是另外一个问题。
交易规则
9家银行预警、平仓模式各不同
记者进一步了解到,目前中国内地开展和准备开展黄金T+D业务的商业银行已达到9家。其交易规则分为三大类。
一类是“盘中平仓,价格优先”模式,比如周二晚发生爆仓事件的主角银行,采取的就是这种模式。只要有供求关系,无论价格多少,都能撮合交易,属于三类规则中比较激进的模式。周二晚操盘“黑客”之所以能狂赚2000万元,就是该银行系统的“盘中平仓”使得大量空单被强制平仓。
二类是“盘后平仓,隔日结算”模式,交易过程中,即使投资者账户金额不足,也不进行盘中平仓,而是至第二天早晨9时才一起处理,但不通知投资者盘中进程。代表银行为工商银行。
三类是“盘中通知、盘末平仓”模式,银行一般在14时30分前通看盘面,遇到资金不足的账户,将电话通知投资者补仓,预留半个小时到1个小时的补仓时间,再一并处理。代表银行为深圳发展银行与兴业银行。
表面看来,二类和三类模式更加人性化,系统风险似乎更小。但业内人士认为,三种模式其实各有利弊,很难说谁的综合风险更大。比如某银行,其客户数量太多、交易系统最为繁杂,历史上也出现过黄金报价错误的电脑故障,系统硬件的风险不可小视。目前银行总体服务质量偏低,有银行内部人员透露,销售黄金T+D不过是为了拉存款,他们较少提供信息咨询等服务。
解决之道
金交所和银行可改进风险操作系统
鉴于上述区别,多数业内人士认为,银行风险控制系统是有改进空间的。既然有银行可以盘中打电话预警,那么别的银行也应可如法炮制。既然有人可以盘后平仓,其余银行是否也可以设定成盘后平仓?
多数投资者强烈要求,金交所也应加强监控管理,对于交易手法、幅度、数额、开户数量,进行一个详细的设置与限定,一旦有人违规,立即冻结账户,以保护广大散户的投资权益。虽然说T+D产品属于高风险投资产品,但投资者不应该承担非公平竞争的风险。
万联证券副总裁黄晓坤认为,对比A股市场,金交所和银行都应能通过技术升级来改进风险操作系统。“一是需要一个研发队伍来研究系统风险,找出对症下药的办法;二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制作新系统需要1~2个月,而最后的系统升级可能需要1~3天,暂时需要停顿交易,不妨选在节假日进行。”当然,这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少则几十万元,多则上千万元,这也许正是银行与金交所不能仓促做改进决定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