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打折季又至 理财师建议赴港消费使用信用卡
7~8月,又到打折季。香港旅游发展局的统计数字显示,去年内地赴港游客数量达1796万人次,而这一数字仍在持续刷新。数据显示,更多的内地游客赴港主要是购物、餐饮和娱乐类消费。赴港消费除了季节、年龄集中外,购买
品牌也呈集中趋势。招商商银行东莞分红理财师陈淑君告诉记者:“现在东莞每年去香港人数和刷卡金额的确在逐年增长,事实上使用银行卡还是现金是有学问的,恰当使用可以让钱效率最大化。”
文/记者:赵碧莹
现象
赴港消费频繁
据香港旅游发展局统计显示:2009年,内地赴港游客数量达1796万人次,同比增长6.5%,占赴港游客总数的60.7%。而中国银联发布的2010年4月份“新华·银联中国银行卡消费信心指数”则显示,4月份,国内银行卡消费信心指数为86.80,比去年同期提高2.67。
根据上周某银行发布了《香港消费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很多赴港有“常旅客”的特征,报告调查的2009年超过60万的消费者赴港,去3次及以上的近二成,80%以上的持卡人在香港停留4天左右。内地消费者频繁往复香港的背后,是巨大的消费需求。许多香港周边城市的持卡人选择赴港消费并1日往返,“入境不过夜”的持卡人群超过三成,较2008年上涨1.8个百分点。
趋势
季节年龄品类均集中化
《报告》显示,用于购买非生活必需品的购物类支出占很大比例,高达六成以上,内地持卡人赴港消费的购物特征明显,且消费的时间高度集中在每年的1月、8月、11月和12月。市民简小姐告诉记者:“我去香港都是在年末的时候,那时候打折力度很大。”
而且,根据报告,赴港消费的持卡人年龄集中分布在25~35岁间,其占比超过55%,小于20岁和超过50岁的年龄段客群分布极少,合计只有4%。身处25~35岁这一年龄段成为赴港消费的主力,而其中占比55%的女性持卡人。
赴港消费除了季节、年龄集中,还有品类的集中,购买品牌也呈集中趋势。报告显示,内地持卡人购买的产品前三位品类分别是服饰箱包、珠宝钟表和百货类,三行业的消费金额占总消费的67%以上。
从报告调查的数据看到,去香港消费的一线奢侈品品牌的热卖更能说明这种“大牌”消费意识,LV、GUCCI、CHANEL的销售额之和占到了奢侈品消费金额的44%。
建议一
刷卡优于现金
招商银行东莞分红理财师陈淑君告诉记者:“这个报告显示的特征很具有普遍性,比较能反映东莞市民去港消费特征,而根据这些特征,去港消费使用信用卡是优于现金的。”但是当然,去香港购物,还是应该携带少量现金的,因为香港部分小型商户不一定可以刷卡消费。换港币,可到当地银行办理,按照当天公布的卖出价兑换,不收取任何兑换手续费。
为什么说东莞居民“去香港购物”用信用卡刷卡消费会使支出效用最大化呢?因为信用卡较携带大量现金,一来方便安全,二来使用信用卡可享受最长50天的免息还款期,三来消费可累积积分兑换礼品。
另外,有一些银行开通了以港元结算的外币信用卡。持卡人选择这种信用卡到香港消费时,不需要经过港元与美元之间的兑换,持卡人可按还款当日的银行牌价直接用人民币购买港元进行还款。由于只需要经过一次外币与人民币的兑换,如果人民币汇率一直处于上升势头,那么还款日越靠后,就越划算。
建议二
刷卡最好选银联
虽然刷卡比较划算,但是陈淑君还是提醒市民,刷卡最好还是使用银联通道,不然可能会带来其他的费用从而变得不划算。
记者了解到,目前境内银行发行的信用卡一般会有中国银行卡组织(银联)或国际银行卡组织(如VISA、万事达卡、运通等)的标志,在刷卡时,持卡人可自行选择走银联卡线路或国际组织线路。
境内银行推出的外币信用卡大多是以美元结算的,而当持卡人在香港消费时,刷卡扣除的款项是以当地货币即港币来计算的;消费者返回内地后,还款所用的却是人民币。
因此,全部过程下来,一共要经过两次货币兑换,分别如下:在刷卡当日,国际组织会按照银行间市场的美元兑港元汇率进行换算,再收取消费金额1.5%的货币转换费。在还款当日,若消费者账户上美元不足,还需要按照银行当日的美元兑人民币汇价用人民币购买美元来还款。
但若在香港刷卡是选用银联网络,由中国银联统一按交易当日国家公布的港币对人民币卖出价转换成人民币,发卡行按此人民币金额扣除持卡人账户人民币,持卡人只需按该人民币金额进行还款,不承担任何汇率风险,也不产生任何货币转换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