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体系中的第三条腿。”这样的雄心壮志已经酝酿得太久。一年前,人民币跨境结算跨出了谨慎的第一步,现在,人民币跨境结算的城市已经从过去的4个扩大到20个,还将境外港澳地区试点扩展到所有国家和地区。一场新的金融盛宴正在开
始。各路银行已经在全国所有的试点城市全面展开新业务的竞争。银企双赢,国家实现金融战略抱负,这是所有人希望看到的。也许阻力依旧存在,跨境人民币结算却在各方的努力下迅速铺开。
中国金融学会执行副会长、香港金融管理局前总裁任志刚日前公开表示,近几年的世界经济状况以及美元和欧元的剧烈波动表明,仅靠“两条腿支撑”的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既不健康,也不稳定,因此需要“第三条腿”。鉴于特别提款权不常被使用,主权货币更有可能成为支撑国际货币体系的“第三条腿”。在所有主权货币中,人民币最有潜力成为继美元和欧元之后的第三种国际货币。
银行集体行动 跨境人民币结算是人民币国际化的第一步也是关键性的一步。大范围推行跨境人民币结算,各路银行跃跃欲试。
从6月22日以来的近半个月时间内,
中国银行、
工商银行、
建设银行、
农业银行、
交通银行、
中信银行、
招商银行等中资银行以及外资银行都在对外公布各自办理跨境人民币结算的战果。银行间已经打响了一场比速度、比优势、比业绩、比服务的新“战斗”。
中国银行的传统优势业务就是国际结算,海外机构网络优势明显,全国首笔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就出自中行之手。截至2010年6月21日,中国银行境内行已经为境内300多家客户办理包括信用证、托收、汇款等各类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上千笔,结算量达203.17亿元人民币。在海外,中银香港为当地8700多家客户开立了人民币账户,办理参加行和清算行业务超过2000笔,金额近300亿元。
工商银行最新公布的数据则显示,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金额已超过100亿元。中信银行最新宣布为中化、诺基亚、
五矿办理了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已经为海外代理行开设人民币清算账户,为企业制定跨境人民币结算服务方案。招商银行对外表示,该行已成为国内仅有的5家获批人民币项目融资资格的银行之一,也是惟一的一家获批人民币境外融资额度的商业银行。同时,招行还是目前国内同业中同时具备境内、境外和离岸3个平台的两家银行之一,是国内第一家开办离岸业务的商业银行。建行对媒体宣布,在纳入试点后,他们将加强与海外分行和代理行的联动,根据客户需求,加强在传统国际结算、贸易融资、外汇资金产品上的业务创新,更好地服务外贸企业。交通银行首尔分行前期作了大量的准备工作,韩资企业进出口都可以通过该行首尔分行实现韩币与人民币之间的直接兑换,这为外方客户提供了便利。
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20日,广东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累计金额430亿元。
商业银行开办跨境人民币结算,不仅能增加银行的结算收入和汇兑收入,还能增加由结算业务衍生出来的中间业务收入。而且,试点地区的企业还可能产生一系列金融需求,如融资、存款等,这会给银行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随着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充当计价和结算货币的国际结算量增大,中资银行的结算网络将顺势拓展,境外覆盖面和境外代理清算网络也将进一步拓宽。中资银行还可以通过贸易融资业务培育外部需求,开发跨境贸易的海外新产品、新服务,这将对中资银行自身业务的国际化和多功能化产生助力。
企业试探与观望 跨境人民币结算是银行的盛宴,也给企业提供了一项国际间贸易结算的新选择。对那些为规避汇率风险,节约汇兑成本,或提高结算效率的企业来讲,它们也开始积极行动起来。
工商银行一位业务负责人表示,过去,企业在进口贸易中都是采用美元作为结算货币,汇率变动会带来损失,而采用跨境人民币结算有助于外贸企业规避汇率风险、提前锁定贸易成本及收益,更好地保障企业稳健经营运作;同时,直接以人民币结算交易,有助于减少企业结算中的汇兑、手续费等交易成本,减轻了企业成本负担,也便于财务核算和现金管理、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
采用人民币结算也就无需办理外币结算方式下必须的结售汇或远期结售汇,进一步节约了货币兑换成本。每个银行的汇兑成本不同,平均来说,外贸企业兑换的成本大约在2%~4%左右,这对企业而言是一笔不少的费用。为锁定汇率风险,企业以外币结算还须进行套期保值,通过人民币结算,企业则节约了套期保值费用。
浙江物产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每年和香港等地区的贸易额超过4亿元,采取人民币进行跨境结算每年可节省160多万元的货币兑换成本。随着境外试点地区的放开,该公司可节省的货币兑换成本则更多。
日本、韩国等国家的企业在中国都拥有子公司,为了降低外汇兑换成本,他们也希望开展跨境人民币结算,以降低子公司的运营成本。
另外,采用人民币结算的出口业务不纳入外汇核销管理,按有关规定享受出口货物退(免)税政策。外贸企业在出口退税上的手续更加简便快捷。
跨境人民币结算只是刚刚开了个头,更多的进出口企业还在观望和摸索阶段。
威海市商务局贸管科科长姜辉对媒体表示,现在部分企业仍持观望态度,因为如果美国、欧盟和日韩的客户不接受人民币,企业也无法用人民币结算。原来使用美元结算,汇率波动风险在中方企业,而改用人民币结算风险就转嫁给了对方,对方自然不乐意。因此,交易方企业最好既做进口又做出口,他们持有人民币后,可以以人民币支付进口货款,这样也可以省却汇兑费用。
银行方面建议,国内有业务需求的企业,首先要鼓励贸易对手与其签订以人民币结算的合同;其次,与银行沟通选择或建立合适的清算渠道;同时,企业应当建立跨境贸易结算台账,准确记录进出口相关信息和人民币资金收付信息。 (来源:国际商报)
(责任编辑:钟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