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理财频道-提供个人理财资讯和理财工具服务 > 保险频道-提供产品和全面资讯的保险门户 > 保险业界

洪水风险分级工作正加紧进行

来源:21世纪网-《21世纪经济报道》
2010年06月30日00:03
  6月份以来,我国江西等南部地区遭受了历史同期最强持续的暴雨袭击,粤东部分地区从6月25日起甚至出现了超500年一遇特大暴雨,大有赶超1998年洪水的迹象。

  据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统计,截至6月26日,受灾人数累计已达6870万人、失踪人数为141人,直接经济损失达824亿元。

  和98年洪灾相比,今年南方洪水处在什么样的水平?洪灾严重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国家和地方在防洪工作中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为此,本报记者28日专访了中国水科院减灾所副所长向立云。

  向立云长期从事洪水减灾问题的研究。他说,1998年洪水之后,水利部和国家防办用了5年的时间反思和总结以往治水方略和实践的得失,最后在2003年提出了“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综合管理转变”的防洪方略。

  时过境迁,中国洪水在区域仍存在,如近期江西和云南地区出现洪水决堤或水漫县城的情况。向认为,中国的洪水风险分级工作正加紧进行,这项工作完成后,国家防洪和减灾能力将大大提升。

  属于区域性、局部性洪水

  《21世纪》:如何定性这次洪水,与1998年比较起来,还是区域性的吗?

  向立云:这次的洪水是区域性、局部性的洪水,不像98年是连续不断的降雨,影响巨大。中国的区域很大,总会有地方降雨出现异常,比平常年份多的情况,洪水一旦汇集,超过防洪的标准,自然要发生灾害,也可能是有的地方的防洪排涝设施缺乏维护,存在隐患,而在洪水未超过防洪标准时,发生灾害。

  地方有说法是这次洪水与直流河堤为土质(我不清楚这种说法出自何处,如果确有此说,以下论述是可用的),导致洪水,这个说法不一定对,因为全国的堤防基本都是土质的,只是个别城市建有混凝土防洪墙。任何人工建筑物,只要天然的外力超过抵御的能力,就被破坏,是不可避免的。大范围建设混凝土堤防,对于全国来说是不现实的,国内外都是一样。

  《21世纪》:对于本次洪水的原因,到底是什么造成的,有人说是地方财力不够,导致水利投资不够?

  向立云:这种情况是有可能的。有些地方本身确实是财力不足,发展经济都需要公共补助,靠国家财政,地方就会权衡,把有限的资金用得合理,对于比较贫困的地方,防洪的投入相对来说确实是比较低,像珠三角地区、苏浙地区财力比较雄厚,它对防洪的投入就比较多。

  贫困地区确实会有欠账,同时,随着经济发展,防洪的标准相应提高,但是没有资金,水利的维修后续投入没有跟上,没有发大水的时候放松警惕,发大水了又开始重视起来了,才发现防洪工程标准不够,质量不高,这种现象在欠发达地区还是比较普遍的。

  比较合适的做法是对洪水进行风险分析之后,持之以恒地建设和维护,保证已经修好的工程没有隐患。再根据经济的发展提高相应的标准,同时其它的许多措施也要跟上,预警和人口转移、土地合理利用、人口不要聚居在洪水高风险区等。

  不能只说工程不足,很多地方的不合理发展,对土地的不合理利用也加剧了洪水灾害的发生,和安全的隐患。应该以流域为单元来考虑防洪体系的布局,需要各种各样措施综合利用,包括工程措施、应急管理、土地管理等,这样才能使防洪投入的效益最大化。

  《21世纪》:近期江西抚河决堤,有观点说现在大江大河堤防标准比较高,但是支流标准不够,所以国家应该开始转向提高地方的防洪标准,你怎么看?

  向立云:要看具体情况,大江大河保护面积大,人口多,资产密集,标准应该高一些,山区和丘陵地区的河流,洪水涨落幅度大,一方面,要达到平原地区的防洪标准,地方建设投入会更多,另一方面保护的资产和人口相对较少,所以小河流的保护要对成本效益进行比较分析,不能一味地要求提高标准。

  河流、水系和流域的上下游、左右岸和干支流是相互关联的,上游的水要流到下游,如果说上游都保护起来,不蓄水了,全都汇到下游,就会增加重点保护地区或是发达地区的防洪压力,所以要综合权衡比较洪水转移到下游的风险,和保护上游所产生的效益。

  流域的洪水管理,要以流域为单元,孤立地说某个区域的河道的标准高低是不合适的。来通盘考虑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的关系。

  现在有人提出说大江大河的治理已经达到标准,要开始治理支流及小河道了,这个观点要特别警惕,孤立的对众多上游中小河流治理,只顾局部的标准提高,洪水一旦汇集向下游,可能会使重要保护地区的防洪标准相应降低,会使干流在同样的降雨条件下出现更大的流量,更高的水位,有时候是不合理的。不管是否要提高标准, 都要从全局充分论证看是否合适。 洪水风险分级工作

  正在加紧进行

  《21世纪》:一些地方不适合人类居住,国家也在进行主体功能区的规划,防范地质灾害,可以减少了洪水发生和灾害?

  向立云:这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合理的发展是最主要的。除了地质灾害, 生态保护方面也在做功能区划分,开展洪水风险区划同样也是十分必要的。根据洪水的风险情况对土地进行分区,这是一种比较好的措施。洪水风险区划通常将洪水风险区划分为禁止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一般开发区,以此引导洪水风险区土地的合理利用,减轻或避免不必要的损失,这是非常重要的防洪的非工程措施。欧美很多国家都做了洪水风险区划的工作,我国目前在呼吁,现在水利部在做洪水风险图,做出来之后,就可以以此为依据划分各地的风险等级,通过风险区划来管理人的开发行为。这项工作完成后,国家防洪和减灾的能力将大大提升。

  也要注意的是,目前地方很多农村的水利投入在减少,水利工程的维护减少,导致灾害增加。比如过去冬天农闲的时候,农村组织自己的劳动力进行水利工程的维护,多数是义务的,这种投入并不比国家投入的少。现在这种活动取消了,加上大量农民工进城,留在农村的劳力少了,就没人来管这些水利设施了,风吹雨蚀、獾掏蚁侵,如果缺乏管理维护,水利工程的质量自然下降。现在,农村的水利工程,包括防洪工程的维护要作为一种有偿的活动,交给相对固定的专业的队伍来做。

  《21世纪》:这次洪水后,国家是否需要加大对地方小水库和水利建设的投入,4万亿很不够?

  向立云:有这种需要。即使是4万亿,投在水利上的也不多,而且这些钱主要还是用于大型和中型水库、重要地区的水利工程,包括防洪工程的建设和除险加固,地方的小型水库和防洪工程很难通过中央的投资来解决。随着财力的增强,中央可能会给地方一些配套的支持,但是不管哪个国家,最后还是要落实到分级管理,谁建设谁维护,或者国家建设,地方维护。

  以后可能会随着国家财力增长加大(对小水库的)支持。

  洪水可以资源化

  《21世纪》:近年来气候变化异常,怎么来协调洪水与干旱的管理,来恰当地利用洪水?

  向立云:现在国家已经开始研究“洪水资源化”,现在国内很多地方在进行相关方面的研究和试点。目前,全国有许多水库正进行汛限水位动态控制试点,利用洪水资源,效果很好。但前提是要做好洪水预报和工程调度,并且在洪水来临时保证工程的安全。像北方地区可以在汛期有意识地利用田间、蓄滞洪区、湿地和河道滞蓄洪水把洪水转化为地下水。但是由于土地承包到个人,蓄滞洪区的土地也分到了每家每户,这种方式有局限性。目前只有湿地、公地可以做。当然,在蓄滞洪区已经启用的情况下,可以让洪水多蓄一段时间,将更多的洪水渗入地下。

  经济的发展和以前的欠账,都要求加大防洪投入。国家水利部2003年开始提出控制洪水,想方设法根治洪水难题。现在意识到洪水是不能完全控制的,已经转向“管理洪水”。以投入效益最大化、全社会福利最大化为原则来采取措施综合治理洪水。
(责任编辑:郭奇邦)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