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理财频道-提供个人理财资讯和理财工具服务 > 银行频道-提供银行资讯及最新理财产品的银行门户 > 中资银行动态

银行揽储达白热化 员工拉不来存款就调岗降薪

来源:大众网-经济导报
2010年06月25日06:07

  ◆经济导报 记者 刘勇 济南报道

  如果说2009年是银行业的贷款年,那么2010年很可能是存款年。

  去年信贷创纪录式的增长,加上今年货币信贷政策的趋紧,使得多年不见的银行大力吸收存款(简称“揽储”)现象再现“江湖”。与此同时,变相高息揽储行为也有所抬头。

尽管监管部门对一些银行进行过处罚,但依然有不少银行铤而走险,只不过手法更加隐蔽。

  行里下了“死命令”

  又到月末和季末了,某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工作人员筱梅(化名)最近非常“头疼”,她的揽储任务还没有完成。完不成任务,她的收入将随之骤减。“再这样下去,要喝西北风了。”筱梅说。

  筱梅告诉经济导报记者,往年他们二线部门也就象征性地有一点存款任务,数量不大,而且没完成也不会影响什么。但今年,行里下了“死命令”,不管是哪个部门哪个岗位,都分了任务,而且会定期考核,完不成任务的不但要罚钱,还会调岗。

  “我上班没几年,济南又没有什么亲戚朋友,真是伤脑筋。”筱梅把在济南工作的同学联系了一遍,还恳请有人脉资源的同事帮忙,这才在一季度的最后一天勉强完成了当季的任务。

  筱梅告诉导报记者,今年她们行将存款作为立行之本、效益之源,并将在存款构成中占据重要位置的储蓄存款作为存款营销工作的重中之重。

  据导报记者了解,目前不少银行都将拉存款作为考核指标之一,甚至后勤人员也都有任务。“行里不时还会通报储蓄存款营销情况,加强业务营销指导,搞得大家压力特别大。”筱梅说,“有些网点要求人均每月揽存1000万元。为达到目标,采取送礼、返点揽存之类的措施也就不足为怪。”

  据筱梅介绍,一些存贷比超标的银行大幅增加了营销费用,有些不再采取请客送礼方式,而是直接向存款客户返送现金,比例多在万分之五左右,高者达到万分之八甚至千分之一,即存入1亿元,给10万元酬谢。

  据筱梅介绍,为了拓展存款业务,一些商业银行将营销费用折算成现金分发给客户经理,由客户经理打点给存款客户。

  一家国有银行的办公室主任私下告诉导报记者:“对于这种返点,银行一般称之为‘介绍费’,是对介绍人给银行介绍大额储户的奖励。银行提供给介绍人的返利不能直接打到存款客户的账户上,而要通过客户经理转出来。这样,不管这笔介绍费最终是介绍人得到还是存款人得到,反正银行就不算是高息揽存了。”

  这位办公室主任表示,现在各股份制银行吸收存款的压力很大,为了在同业中取得竞争优势,不得不在收益补偿方面“动脑筋”。现在银行也很无奈,高息揽储是监管机构明令禁止的,所以很多银行不得不打政策的“擦边球”。

  在采访中,筱梅告诉导报记者,前几天单位领导口头通知,各种优惠措施不允许出现文字承诺,只能是口头,而且一旦被银监会查实,所有责任由个人承担。“因为不久前济南曾处罚过几家高息揽储的银行,单位害怕被罚,因此才口头下发这样的通知。”

  山东银监局有关人士表示,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经营存款业务的态度始终未变,就是严禁出现变相提高利率从而引发行业内恶性竞争的揽储行为。一经查实,监管部门都会严肃处理。

  银行“差钱”了

  种种异象的背后,是存贷比压力高企,而存款增长乏力。央行6月1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全国人民币存款余额66.07万亿元,同比增长21%,比上月低1个百分点。当月人民币存款增加1.08万亿元,同比少增2528亿元。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教授认为,今年以来货币政策回归适度宽松,央行连续两三次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冻结了约9000亿元资金,并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加大回收市场流动性的力度,导致部分银行资金吃紧,需要加大吸存力度。另一方面,面对降低贷存比的要求,银行一般不太愿意放弃收益较高的贷款,而是往往倾向于考虑增加存款、做大分母,因此“大力揽存”无疑成为今年银行业的一个主要任务。“像交通银行高层就已明确表态:今年的主要任务之一,是从去年的发放贷款变成负债业务。”

  国金证券银行业分析师表示,与国有银行相比,中小银行资金更为吃紧,因此在融资上显示出更大积极性。

  存款准备金的上调让商业银行的口袋一下子“瘪”了不少,而实际上不少银行早就囊中羞涩。山东省银行业人士介绍,在宽松的信贷政策下,去年一些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增速过快,存贷比逼近银监会制定的75%的“红线”。部分股份制银行的存贷比居高不下,已超过了75%。

  除了存贷比踩“红线”,储蓄搬家也在一定程度上掏空了银行的“口袋”。随着投资渠道的扩充以及理财意识的觉醒,不少储蓄存款被搬进了股市、楼市、基市、金市。即便今年以来股市震荡,楼市新政频出,但市民并没有闲下来,很多传统活期、定期存款被稳健而利率相对较高的理财产品取代。

  业内人士表示,为了满足监管机构对存贷比的规定,商业银行无非通过吸收存款和发售理财产品两种渠道来解决。而目前理财产品受到发行规模、审批周期等限制,无法在短时期内吸收巨量社会资金进入银行体系。那么,商业银行只能尽量绕开现有的监管规制,通过变相支付利息来吸引资金,弥补存款的不足。

  据导报记者了解,今年许多银行储蓄存款增长乏力,明显不如去年同期水平。在存贷比逼近甚至超过监管“红线”的情况下,银行大肆吸储也就成了必然之举。此外,从3月份开始,银监会相继出台加强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要求商业银行的存贷比等监管指标需要在6月末之前达标。

(责任编辑:乔瑞昕)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