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张勤峰
继3月期央票之后,1年央票发行利率本周也重新步入上升通道。分析人士指出,1年央票利率的重新定位,有利于提振短期央票的流动性管理职能,同时也是顺应短期资金利率上行的无奈之举。同时,基于以上动机的1年央票利率抬升,不宜被理解为央行将动用加息手段的信号。
一年央票量缩率升
自5月20日3月期央票发行利率重拾升势以来,1年期央票的走向就成了市场关注的焦点。6月伊始,1年央票发行利率在维稳了17周之后也终于出现了松动。6月1日,公告显示,当天招标的150亿元1年央票发行价格为98.03元/百元,参考收益率为2.0096%,较上期走升8.32个基点。
1年央票发行利率上调在年内已非首次。今年年初,1年央票发行利率就曾两度上行。不过,彼时上调央票利率,是央行管理通胀预期、控制信贷与收紧流动性的主动选择,而当前1年央票发行利率再度上行,恐怕是短期利率飙升与短期央票流动性回笼地位被严重削弱之后的无奈之举。
央行调升1年央票发行利率,首先发生在短期央票无法发挥主流央票作用的背景之下。由于3年央票较高的收益率定位,导致市场需求过分集中于3年期品种,1年和3月期品种发行日渐萎靡。而从平滑未来到期资金分布的角度出发,央行需要进一步发挥1年期和3月期等主流央票的作用。另外,考虑到经济可能步入短暂回落的“小周期”,央行也有必要提升公开市场操作的灵活性。适度调高发行利率可以提升短期央票的相对吸引力,是提振需求的最直接手段。
资金环境的极度紧张构成了1年央票利率走升的另一个重要背景。自5月下旬以来,短期资金利率掀起了一轮几近疯狂的涨势,货币市场利率频频上演单日涨幅超过30BP的戏码。5月31日,7天回购利率进一步涨至2.51%,与此时1年央票一二级市场收益率均形成倒挂,且利差分别高达59BP和37BP,从而极度压制了1年央票需求,更增加其利率维稳的压力。
实际上,考虑到1年央票的标杆意义,央行对于上调1年央票利率慎之又慎。尽管5月中下旬1年央票一二级市场利差再度扩大,甚至在3月央票利率被迫上行之后,央行也没有立即调整1年央票发行利率。但从目前来看,在连隔夜回购利率都已经超过2.30%的情况下,1年央票利率显然是到了不得不调的地步。
不宜理解为加息信号
如前所述,央行提高1年央票发行利率的主要意图在于压缩期限利差,平滑公开市场操作,同时也是资金成本抬升之后的滞后调整。然而,作为债券市场标杆利率的1年央票发行利率上扬,难免会刺激到投资者敏感的加息神经。
分析人士指出,从1年央票的利率引导职能来看,尽管5月份CPI在基数效应的作用下可能继续向3%靠拢,但是新涨价因素的贡献正在衰竭,海外债务危机也制约了国内利率的上调空间,因此央票利率上升与加息预期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联系。此外,公开市场上周重回净投放格局;周二继续暂停正回购,仅回笼150亿元,也说明央行可能无意进一步收紧货币政策。
目前机构普遍预计,未来1年央票利率在上升到1年定存2.25%下方后可能就会再次企稳。而在1年央票利率提升的同时,央行可能在周四继续小幅下调3年央票利率,或将部分对冲前者引发的加息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