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理财频道-提供个人理财资讯和理财工具服务 > 银行频道-提供银行资讯及最新理财产品的银行门户 > 中资银行动态

招行行长马蔚华:中资银行应抓住机遇实现国际化

来源:中国经济网
2010年05月11日10:36
  近日,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受邀前往美国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发表了题为“中国银行业国际化发展”的演讲。200多名纽约大学师生和来自校外的商界人士聆听了精彩演讲。演讲中,马蔚华分析了中国银行业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受到较小冲击的原因,同时指出,中资银行应抓紧机遇 实现国际化。

  中国银行业日益强大演讲中,马蔚华从金融危机对中国银行业国际化影响的角度,结合招商银行设立纽约分行,收购香港永隆银行的成功经验,全面阐述了中国银行业国际化发展的背景、动因和策略。

  马蔚华说,中国银行业的国际化问题受到广泛关注,主要原因是在此次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中,中国银行业遭受的直接损失较少,国际地位相对提高。有趣的是,这恰恰是中国银行业国际化程度还比较低的结果。在国际化的舞台上,中国银行业就像是一名幸运的观众,出乎意料地被请上了台。

  马蔚华强调,中国银行业之所以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受到的直接冲击比较小,首先是因为中资银行参与国际市场的广度与深度还很有限。与此同时,中资银行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债券交易规模也比较小。由于国际化的程度不高,此次金融危机对中资银行的直接影响自然就比较小。

  “中国银行业能够在金融危机中逆风飞扬,也得益于自身整体实力的不断增强。同时,中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机制发生了根本转变。”马蔚华讲到,最近5年来,国有大型银行分别完成了股份制改造、引进战略投资者、境内外上市等一系列重大举措,银行治理结构日趋优化,内控机制不断健全,风险管理能力显著提升,激励约束和绩效考核体系逐步完善。

  四大国际化策略在谈到中国银行业国际化的必要性与可能性时,马蔚华说,中国的商业银行没有下到海里游泳,所以没有被金融海啸吞没。但这绝不是说,中国的商业银行不必学会游泳,不必下海。在经济金融全球化、信息化与市场化不断推进的时代背景下,中资银行越来越有必要加快国际化发展,以拓展生存和发展空间。一方面,中国企业和居民的跨境金融服务需求日益增长。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经济金融对外开放的深入,国际上越来越多的银行纷纷登陆中国市场,已经成为中国境内银行业市场上一股重要的竞争力量,中资银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内在要求日益迫切。

  至于怎样实施国际化战略,马蔚华表示,中资银行国际化人才匮乏、跨国经营的经验普遍不足、驾驭国际市场风险的能力也有待提高。基于这些现实情况,中国银行业的国际化应当采取以下策略:

  第一,购建并举。一是在海外逐一设立机构;二是并购目标市场已有的金融机构。中资银行在考虑是否开展海外并购时,应主要关注以下三个因素:一是管理能力,即能否有效控制并购目标。二是互补效应,即能否做到1+1>2。三是并购时机,即价格与风险是否达到合理水平。

  第二,管理先行。当前阶段,中资银行推进国际化进程,必须把提升管理的国际化水平放在优先位置。与国际先进银行相比,中资银行最大的差距不在于产品、服务,而在于管理上的差距。不弥补管理的短板,中资银行就难以适应国际化的监管要求,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就很难站住脚,甚至会遭遇败局,而管理最重要的是管理的理念。

  第三,本地化经营。实践表明,海外经营要取得成功,深入了解与把握当地的监管环境、法律环境、经营环境和客户需求至关重要。为此,需要采取本地化经营的策略,主要聘用当地员工,以更好地了解当地的风俗人情、适应当地的客户需求,熟悉当地的法律,遵守当地的行业游戏规则,进而拓展当地的客户与市场。

  第四,立足本土。中资银行国际化发展的立足点,是首先要把中国本土的业务做好。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全球银行业普遍看好的最有潜力的市场之一。得益于中国农业工业化、农村城镇化、经济全球化以及消费革命正在悄然掀起等因素的作用,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中国经济仍将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中国经济未来的良好前景决定了中国银行业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中资银行首先要立足于做好本土的业务,在此基础上,再酌情考虑海外经营的扩张速度与规模。 (来源:金融时报)
转发至:搜狐微博 白社会
责任编辑:聂晶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