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解包、梳理过程中,风险在县级及以下的平台公司中更为凸显。
近日,在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一季度金融市场运行分析会上,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指出,相比市场化规范程度较高的发达地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不少乡镇级的政府融资平台则显得问题较多。
他认为,从全国来看,各个地方政府发债规模千差万别,在发达地区,地方政府融资市场化规范程度较高,而不少乡镇村级政府,由于资金不足,出现胡乱借债情况,甚至借高利贷。
“不规范的举债在资金链无法衔接的情况下,可能出现局部债务危机的事件。”贾康表示。
根据《第一财经日报》获得的数据,自2009年以来,政府融资平台出现新情况,地市级、县级政府相继成立了许多平台公司,甚至乡镇也有自己的平台公司,一些农村金融机构因此牵涉其中。据监管部门调查,某地市级平台2008年末贷款余额仅有12亿元,2009年迅速上升至60亿元,为上一年的5倍。
而在许多县级平台公司的融资来源中,银行贷款占90%以上。一些已经解包的平台公司贷款中,有土地抵押的仅占三成左右,六成是违规违法的担保,甚至存在资本金不到位、贷款被挪用的问题。除此,贾康还认为,一些地方融资平台缺乏通盘协调。
事实上,地方政府早就利用各种名义变通举债。贾康建议,应改造“潜规则”为“明规则”,变堵为疏,将举债规范化。
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末,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余额7.38万亿元,同比增长70.4%,占一般贷款余额的20.4%,全年新增贷款3.05万亿元,占全部新增一般贷款的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