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银美林中国区行政总裁刘二飞日前在博鳌亚洲论坛上说,相对于股市而言,我国债券市场发展相对滞后,而且滞后很多。因此,他认为,政策面上应积极推动债券市场发展,推动直接融资的进一步发展。
债券市场作为企业融资的一条重要途径,在证券市场上具有重要地位。我国的证券市场,在发展的初始阶段,也是从发行国库券、企业债券起步的。但是,自沪深两大交易所建立后的20年来,在股票市场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债券市场却与之相反,走上了下坡路,目前已陷于相对停滞之中。这种停滞不仅表现在发行债券的企业相对较少,而且表现在交易所内债券上市品种少得可怜,成交冷清,无法得到投资者的关注。
在我国资本市场,债券市场之所以远远滞后于股票市场,其根本原因在于用发行股票的方式来圈钱显得更容易。企业发行债券,首先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募集到的资金需要到期偿还,也就是说,企业必须创造足够的利润来保证到期以后能够实现它对债权人的承诺。
相比之下,发行股票却没有这样的约束,虽然股票持有人从理论上成了企业的股东,有可能削弱企业原有控制人对企业的控制权,但只要在发行股票时设计一个足够保证自己控股的股权结构即可。另外,虽然股份公司的制度安排要求公司向股东进行红利分配,但这种安排并不是刚性约束,企业如果经营亏损就可不分红,即使实现了盈利也可以找出种种借口推诿分红。中国企业热衷于股票融资而冷淡债券融资,说到底是符合其作为“经济动物”所具有的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天然本性的。
长期以来,我们在发展资本市场的过程中,政策引导也偏向于股票。按理来说,企业转制为上市公司以后,会在很多方面受到制约,但是,由于我国股市的政策取向就是为企业融资提供制度性的方便,因此我们所看到的现实是企业只享受到了发行股票的莫大好处,却不用考虑承担任何义务,中小投资者的股东权利实际上只是镜中之花、水中之月式的幻影。
我国证券市场高度偏向于股票,不仅使市场充满了高风险,而且使大量其实并不适合参与股市的风险厌恶型投资者也被动地参与其中,使市场风险溢出了这个市场,成为一种对政府产生一定裹挟的社会风险。一个完善的证券市场,必须具有各种收益程度和风险程度的证券品种,以满足不同投资风格投资者的需求。债券是一种投资收益比较稳定、投资风险相对较小的证券品种,很符合我国普通民众的投资风格。因此,大力发展债券市场,不仅可以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还可以起到满足城乡居民投资需求的积极作用。
在这方面,刘二飞指出,目前我国债市多头监管,央行、证监会、发改委、银监会对债券市场都有监管,但监管不够协调、集中,企业发债审批渠道不畅,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机制也没有完成。其实,在这方面深化改革固然重要,但在笔者看来并不是最重要的,因为如果政策取向依然是重股票轻债券,如果股市圈钱依然十分容易,债券市场就只能永远处于滞后的局面,中国证券市场也就只能是一个永远充满高风险的市场。(周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