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遇到假保险公司,花真钱买到一份假保单,感受会如何?去年,保监会通过开展一场打击假保险机构、假保单和假赔案等“三假”专项工作,查处了两家假保险公司。
《第一财经日报》从中国保监会获悉,去年保险业向公安机关移交并已立案侦查的“三假”案件有83起,目前已经追究刑事责任108人。对存在“三假”问题的部分保险机构和个人给予35家次行政处罚,其中,警告2家机构和16人,罚款309.5万元,责令撤换12人,责令停止接受新业务1项,吊销4家保险中介机构经营许可证。
两家“李鬼”公司
去年,全行业共发现和查处各类假冒保险机构案件32起,涉及保费金额1804万元,影响较大的有“申邦”和“恒亚迪”两家假冒保险公司。
“申邦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名称很容易与一些财险公司混淆,是在互联网上注册成立。本报从保监会获悉, 2008年北京保监局受理一起信访投诉案件时,一家航意险销售代理机构的信访人举报,有一家名为“申邦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机构,通过网络宣传、快递保单等方式,在北京市场违规销售航意险。
2009年10月,经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审理,查明“申邦”由杨成和曹宏成共同虚构,两人以“张华舵”的名义,多次将私自印制的8万余份“申邦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保单出售给商人林宝岛,获利109600元。林宝岛则将部分保险单出售给部分北京航空售票点,获利64676元。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决,杨、曹两人犯有诈骗罪,分别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5年,罚金人民币5000元。这是全国首例被公安机关成功侦破,并依法追究犯罪分子刑事责任的假保险公司、假保单案件。
另一家假冒保险公司——“恒亚迪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亦是在网站注册,通过航空售票网点销售“交通工具意外伤害保险”。去年3月,保监会专门召开通气会,通报了恒亚迪假保险公司案件的查处情况。
形成打假合力
保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从“三假”案件来看,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车险假赔案问题较严重,涉及商业车险和交强险等车险业务的共13982件,占比85.77%,成为车险业务经营管理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第二个特点是假保单以意外险、车险假保单为主,利用寿险假保单诈骗的问题开始显现。
第三个特点则是假保险机构呈现新特点。从“申邦”和“恒亚迪”两家假保险公司情况来看,均设有网站,功能齐全,操作方便,可联网出单,保单信息可上网查询,具有很大的迷惑性,很容易让保险中介机构和投保人上当受骗。保监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这是一种信息化条件下的新型保险违法犯罪形式。
保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将逐步构建起防范“三假”的监管制度体系,建立行业问责机制,根据《保险机构案件责任追究指导意见》,坚持处理事和处理人相结合,对出现严重问题的机构,追究上级机构直至总公司及有关高管人员的领导责任。
据了解,下一步保监会将进一步加强与公安部门的执法合作,研究建立保险案件联合督办机制。探索加强与海关、工商、税务等部门的执法协作,加强与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沟通协调,争取把印制假保险单证等行为列入刑事犯罪打击范畴,以形成打假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