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欧元价格下挫和欧洲区域风险的扩散格外引人关注。有关欧元危机的警报不断。未来欧元命运如何?全球金融危机前景如何?国际金融市场令人担忧。依据笔者长期对国际金融市场的观察和跟踪,预计欧元恐怕前景不妙。
欧元问世之前受控于美元,欧元出台以后其价格走势也并非出于欧元的自主控制,相反持续处于美元的战略和策略规划之中。欧元在短期内折射的是美元战略和策略。而美元无论是升值或贬值,其针对欧元的特性是十分明显的。到目前为止欧元运行12年,从价格看欧元经历了两个阶段,这是欧元风险积聚阶段;未来欧元还将经历两个阶段,或将是欧元走向灭亡的阶段。
第一阶段(1999-2000年):欧元贬值,宗旨是打击欧元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1999年欧元问世价格是1.17美元。随后一路下跌走到2000年10月24日的0.82美元,贬值幅度达到29.9%。此阶段除价格冲击外,欧元区合作逐渐出现了指标控制风险。众所周知,欧元合作是通过5个趋同指标实现欧元货币启动的。欧元趋同标准是欧盟成员加入欧元区的标准,被称为马斯特里赫特趋同标准。这是1991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中确定的加入单一货币联盟的标准,即通货膨胀率、长期利率、财政赤字、政府债务、汇率波动幅度的控制标准。
具体是通胀不超过3个最低国家平均数的1.5个百分点,预算赤字不超过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3%,国债累计不超过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60%,长期利率不超过欧盟中物价最稳定的3个国家平均利率2个百分点(当时水平中线在3.3%),各国货币汇率稳定在规定的浮动范围内,为建立区域央行统一货币做各种技术准备。
而欧元在启动之后3个月,即爆发了科索沃战争。欧元指标超标首先在财政赤字上。随后石油价格一路上涨,欧元指标超标延展到通胀指标。随后将就业和债务指标失控也带动起来。目前欧元区失业率已经达到9.9%,超标在即;债务已经达到80%左右水平均点。
欧元区至今财政赤字进一步加重,希腊只是一个风险爆发点。而第一阶段的欧元价格打击的是其信心和心理,使得欧元合作基础开始动摇。例如,欧元从2003年以来的民意调查结果是,越来越多的欧元区国家居民不愿意持有欧元,欧元区人心涣散。
第二阶段(2001-2009年):欧元升值,宗旨是伤害欧元合作的和谐力与竞争力。
从2000年10月之后,欧元开始反转,一路上涨,不断突破关键关口,最终在2008年4月份达到1.62美元的水平,随后一直稳定在1.40美元左右水平。但是截至目前,全球中央银行的外汇储备中依然有大约60%左右是以美元形式存放的。美国是世界经济超级大国,美元依然是世界贸易、交易和储备的主要货币。这种价格与价值错位正是美元特殊货币地位较量欧元的成功所在。
而欧元价格并不能代表欧元价值,在欧元价格背后体现的是美元的战略价值。欧元兑美元价格从2000年10月27日的1:0.8230一路涨升至2003年3月12日的1:1.1084,欧元升值35%,但是这并没有动摇美元地位。随后欧元上涨进一步加快,最终达到1.60美元以上的水准。
美元独霸世界的形势表面看似乎急转直下,欧元呈现咄咄逼人态势。但欧元区经济在此阶段则不断下降,欧元强势并没有提升经济,相反却挫伤了经济和分裂了经济。欧元并没有分享美国的货币霸权,而是导致了欧元区经济乃至合作的困难。
其中最直接的就是此阶段的英镑从积极加入欧元准备转向不参加欧元区。英镑是美元应对欧元不可忽略的伙伴,并非是独立或简单的英镑自身问题,而是美元应对欧元在此阶段的重要步骤和布局之一。而欧元升值并没有扩大欧元货币的影响。
在欧元1999年启动之初,英国曾表示未来两年将积极准备加入欧元区,但是2003年3月20日伊拉克战争爆发,英国却改变了初衷,表示暂缓加入欧元区,提出未来5-6年将加入欧元区,时间表推后。2008年随着国际新型金融危机的恶化和蔓延,国际市场呈现英国将加快加入欧元区的舆论,但英国立即表态从没有想过加入欧元区。
面对欧元将近10年的运行,英国完全排除加入欧元的可能。更何况在此期间,全球货币体制的三足鼎立已经发生变异。所谓的三足已经由美元、欧元和日元转变为美元、欧元和英镑的鼎力。英镑的国际货币地位得到提升,英国伦敦国际金融中心排位名列首位,超过美国纽约国际金融中心。看似简单的变动,背后依然潜藏着货币竞争战略。
美元推着英镑,英镑随从美元。新型金融危机时期的20国集团峰会,市场看到的是美国和英国立场一致,德国和法国见解雷同。这显然表示,美元和欧元是竞争的货币。眼下虽然英镑风险快要暴露,英镑危机不绝于耳,但是笔者认为这只是货币战争中的烟幕弹,真正的货币战争在美元和欧元之间,而非英镑。
恰恰是由于英镑的存在,为美元较量欧元提供了帮手或陪衬。一方面我们可以透过历史看到,引领欧元上涨的是英镑;另一方面,近期欧元下跌的推力也来自英镑。表面上是欧元和英镑涨跌相同,但原因和背景则不同。如果欧元有危机,美国将袖手旁观、幸灾乐祸;如果英镑有危机,美国将积极相救、责无旁贷。因此当前英镑酝酿的危机是表象,欧元危机才是最终目标。
第三阶段(2010-2011年):欧元再升值,宗旨是瓦解其制度基础。
今年以来,欧元一直处于下跌的通道中,欧元危机也由此而生。但是从货币价值角度看,欧元并不存在危机突发风险,未来将是一个渐进和逐渐加大风险,并最终形成欧元危机的过程。而希腊或其他成员国的局部风险只是欧元危机的导火索或爆发器。
一方面,这是因为欧元价值不会很快消亡。欧元区整体实力虽然在下降,但是依然具有规模实力,尤其是政治上的合力依然存在。欧盟的后盾作用没有丧失。虽然欧元区面临较大问题,欧元区的财力依然存在,欧元价值依然具有基础和空间,欧元短期危机论并不适宜当前欧元的状况。
虽然一些国家有放弃欧元的想法,但面对不景气,欧元如果崩溃或放弃将会出现更大的冲击。这对于目前的欧元区是不实际和不理智的对策。因此,短期内不会发生欧元危机。但是欧元将进入加快危机的进程。因为欧元区的问题已经从前两个阶段的价格问题转向制度困境。
欧元区成员国的财政赤字压力就是制度动摇的开端,并直接涣散了欧元合作的基础。包括现在对救助希腊的态度,德国和法国已经出现了差异,而赤字问题也已经扩散开来,未来的协调将会加剧分裂,这将不利于欧元合作指标的落实和整合。由于希腊等国的债务危机,欧元目前正处在诞生以来最困难的时期,并且存在着酝酿欧元危机的可能。
另一方面则是欧元价格依然有错落。当前的欧元贬值将是阶段性调整,欧元依然具有上涨可能。过去欧元价格走势并非是欧元区经济所为,未来欧元价格走势也不会因为欧元区经济不景气或凝聚力减弱而下挫。相反经历这轮技术性周期的作用,欧元凝聚了价格上涨的动力,欧元上涨依然难以避免,并铺垫出通往欧元危机的陷阱。欧元价格将需要几个轮回才达到危机的程度。因此,现在关于欧元危机的预期还为时尚早。
第四阶段(2012-2013年):欧元再贬值,宗旨是彻底击垮其信心。
此阶段欧元价格将直线下跌,甚至不可控制,最终导致欧元危机爆发。有关2012-2013年欧元危机的推论来自对历史过程的观察。回想2001-2003年全球面对美国9.11事件,美元利率水平从6%下降到1%,美联储13次下调利率导致的结果是流动性过剩。随后2004-2006年美联储17次上调利率,美元利率水平从1%上升到5.25%。
美元利率交错变化之后生成了金融风暴,国际金融市场演绎了次级贷款、次级债券为特征的新型金融危机。而今2008-2009年全球面对新型金融危机,或者叫次级债券危机,美元利率从5.25%下降到几乎0%的水平,美联储采取10次下调利率的对策,在重演着历史。未来2010-2012年美联储还将会继续重演上调利率的把戏,美元利率有可能从0%上调到6%左右。
而国际金融市场也将有重演金融危机的可能。但是金融危机将从美元转向欧元,欧元危机将是这种历史重复的最终目标。而有关货币政策效果和周期时间的概念将促成实际金融危机的来临。但金融危机的模式将继续演绎传统模式,欧元危机将难以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