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平安入驻
深发展,中国移动入股
浦发银行,
中国人寿筹划控股一家全国性的银行……种种迹象表明,身陷估值洼地与资本充足率多重困扰的
中国银行业目前正面临新一轮价值重组的大潮之中,深发展与浦发银行不过是先头部队。
2009年6月12日,中国平安公告将最多认购深
发展A5.85亿股,并受让新桥5.2亿股,这个预计耗资将超过220亿元的交易完成后,平安将成深发展最大股东。平安收购深发展,是其建立金融控股集团的又一重大步骤,此前平安曾欲以226亿元价格收购广东发展银行85%股权没有成功,后用49亿元人民币收购了深圳市商业银行80%以上的控股权。在平安看来,“银行是未来的增长点,也是综合金融平台最重要的支撑”,而其在一份收购银行的内部报告中甚至表示银行业务要进入全国前10强。此次“被收购”的深发展则长期受制于资本充足率不足的困扰,在“被收购”前,其核心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分别仅为5.23%和8.53%,处于14家上市银行的末位水平。收购后,深发展核心资本充足率预计提高到7.4-8.8%之间,资本充足率预计提高到10.7-12.1%之间。
无独有偶,今年3月,中国移动宣布,将以近400亿元人民币收购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增发的逾22亿股新股。交易完成后,中国移动将通过子公司广东移动持有浦发银行20%的股权。与中国平安的金融控股帝国梦不同,中国移动以400亿巨资而不谋求控股权,仅仅是为其在移动金融和移动电子商务上打造一个全新的平台,以扩展以后包括移动支付业务、移动银行卡业务、移动转账业务等多种新兴业务。而浦发银行将由此提高核心资本充足率约4个百分点,增发后核心资本充足率将超过10%,资本充足率近14%,足以支持公司未来3年业务稳健快速发展。
与中国平安和中国移动有同样想法的,据说还有中国人寿。有报道称,不甘被平安抢了风头的中国人寿正在考虑收购国内一家全国性银行的控股权。此消息一出,就有人将
民生银行和
华夏银行拉出来比靓。尽管随后人寿方面又否认了该收购传闻,但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无论是保险向银行的扩展,还是银行自身向金融控股集团的发展,这都是一种趋势,中国人寿作为与中国平安并驾齐驱的金融集团,不会甘心落于下风。
而从上述几个银行业典型价值重组的案例可以看出,中国银行业确实面临巨大的投资诱惑。抛开银行业本身因快速发展而带来的资本充足率不足不说,就其能拿上台面的基本面现状,也有巨大的投资价值。以被中国平安看中的深发展为例,其公布的2009年年报显示,净利润达到50.3亿,增长719%,每股收益1.62元,市盈率仅仅14倍;以被中国移动看中的浦发银行为例,公布的2009年年报快报显示,其净利润达到131.95亿元,同比增长5.43%,每股收益也是1.62元,市盈率不足13倍。因此,我们不难看出,无论是中国平安还是中国移动,入股上述两家银行一是为了自身业务发展的需要,处于估值谷底的标的物本身巨大的投资价值,也是其愿意耗费巨资介入的重要原因。
跟踪一下A股中银行股长期表现我们可以发现,15倍左右的平均市盈率基本是最近10年来相对低位水平,与2005年千点时银行股市盈率水平亦较为接近。而从2008年开始,这种“15倍左右的平均市盈率”的情况就一直伴随着银行股,哪怕目前这些银行股的股价比2008年低迷时已经上涨了50%以上,但与中国GDP几乎同步增长的业绩依旧使其维持着低估值。需要注意的是,最近两三年还是中国银行业发展最慢的时期,而一旦今年开始步入加息周期,银行股的业绩将伴随着加息的步伐而再度迎来快速增长期,有预测表明,如果央行今年加息2-3次,则银行股的业绩将同步增长20-30%。如果按目前的估值情况不变,则到年底银行股的市盈率将降低到10倍左右,而这还是一些发展最快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商行的平均估值,而且没考虑新增贷款及扩张因素。
如果我们再比较一下欧美成熟资本市场银行股20倍左右的市盈率,哇,这是一个多大的“钱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