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现场】
“时间一文不值,缺的是钱”
调查时间:8月13日晚8点
调查地点:方庄地下通道 接受调查人数:8人
接受调查的摊主年龄在22岁-32岁之间,工作涉及IT技术、销售、行政、物流、设计等职业,多为专科和本科学历,收入在2000-6000元。他们的单位或住址在附近,下班后就拎上货占摊位。他们往往两、三个人一起,既为壮胆,也为排解寂寞。
一位摊主介绍,这里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每天都有新面孔出现,又很快消失。在职摊主都强调,物价飞涨,工资太低,生活压力太大,做点小买卖补贴家用。一位做IT技术的摊主表示:“在私企没有稳定感,摆小摊投入不大,赚一点是一点。”有位摊主则直接说:“时间对我一文不值,我们缺的是钱。”
问起收获,几位摊主连连摇头,一位本职工作是行政人员的摊主说:“一个晚上也只能卖出个晚饭钱。试几天,不行就撤了。”
有顾客蹲下来看钛项圈,一位叫王星的摊主连忙介绍:“这个戴起来很时尚。”顾客反问:“到底是时尚还是治疗?听你说时尚就不靠谱了”,转身走了。王星说,这东西到底有没有治疗效果还没有依据,他不愿意信口雌黄。王星从事的是物流工作,大环境下收入受到影响。他三天前开始摆地摊,没事就看看书。“占用了出去玩的时间,既能开源又能节流。”
记者了解到,除了想赚钱的摊主外,也有些职场人士纯属玩票性质,甚至开着私家车来卖几元钱的小饰品。也有人正处于工作缓冲期,来体验练摊的感觉。
当日,记者也对周围顾客进行了随机采访,绝大多数人认为可以理解白领练摊,“不会看轻他们或觉得是不务正业”。甚至超过半数人表示,如果时间允许,他们也可能会试一试。
摊主:李旭,80后,本职工作为留学机构招生人员
摊龄:三个月
见到李旭时,他正在摊位前很熟练地招呼着顾客。听说记者要采访,他愣了一下后很爽快地答应了。李旭并不担心公司知道自己摆摊的事,事实上有些同事已经知道,还有意入伙。
李旭在这里摆摊已有三个月,称得上这片小摊的元老级人物。他也很自豪地说,他的小摊是这片比较高档的。和周围销售的几元的东西相比,李旭卖的八、九十元的鞋子显得比较贵,但利润也高。李旭自称选东西有眼光,比如满大街开始卖“洞洞鞋”的时候,他就转做了高仿品牌帆布鞋。
李旭的工作是负责留学机构的招生,有时也加班。但因为有自己的生意,他会尽量提高工作效率。比如采访当天,因为惦记着有“订单”:前一天晚上有顾客预订了鞋码,他就把工作提前赶完了。
李旭现在的作息时间是,早上9点上班,晚上5点半下班。7点赶到摊点铺开阵势,晚饭经常在摊位解决。到10点多,收拾东西回家。洗澡、上网,12点左右休息。有些辛苦,但因为有动力,李旭并不觉得累。他透露,销售好的时候一晚上能挣一、两百元。李旭说,摆摊是会上瘾的,因为能见到现钱。
除了增加收入外,李旭更把练摊看成积累经验的机会。摆摊中他认识了很多人,知道了不同商品的进货流程。他的计划是,积累到一定资金后再租个店面做生意。李旭已经把摆摊当成事业了,“会准时来,到点走,就差打卡了,”因为在这里他是老板。
当然,摆摊并不完全“合法”,要和城管“斗志斗勇”,李旭的策略是:敌进我退。
感言:生活压力大,男人的压力更大。男人工作时常会冒出“我凭什么要给你干”的想法。摆摊不耽误工作,不影响睡眠,不管是为玩票,为挣钱,还是为以后创业做准备,都比闲在家中无所事事有意义。
摊主:子芸,1979年出生,本职工作为网站设计
摊龄:半个月
子芸肯定地向记者强调:“我再也不去摆摊了。”
去年12月,受经济形势影响,她所在的公司业务少,员工也很清闲。正赶上公司有一批毛毯处理,员工可以以成本价的6折购买。周围的同事也都买了几条自己家用,但子芸觉得这是个赚钱的好机会,于是和一位朋友合伙买下200条毯子。又在双秀公园租下展销摊位,让妈妈和朋友照看,周末则自己跑去练摊。
于是,连续三个星期,子芸工作日上班,周末练摊,开始学着吆喝,学着讨价还价。周末从早晨8点半到下午五点,要在冷风中的公园站几个小时。不仅很辛苦,而且她出摊那几天正好降温,再加上公园此前刚举行过展销会,天时地利都没占上,练摊以赔本告终。
现在,子芸觉得自己当时就是图个新鲜,觉得老给人打工,一时心里不平衡。但在经历了之后才觉得摆摊没什么意思,况且自己也没有什么优势,不如踏实上班。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