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对于合资保险公司是动荡的一年,公司股权变更的新闻频频见诸报端,而接盘的下家中,国内资本特别是大型国企表现抢眼。在此背景下,甚至已经有一些合资公司呈现出去“外资”化,变身成为中资公司,如光大永明人寿、恒安标准人寿、恒康天安人寿等。
分析这些
发生股权变更的合资险企,原因多是中方股东与外资股东对业务发展互相不满意。中方股东觉得公司业务发展过于缓慢,无法如期让股东分享到经营利润;外方股东则认为中方股东在资源提供和业务支持方面不够慷慨。这种局面让原有股东有了或进或退的想法,而众多早已对保险行业虎视眈眈的大型国企则有了接盘的机会。而对于那些立志要在中国保险市场有所作为的外资股东来说,大型国企雄厚的实力及客户基础无疑让其垂涎不已,加上此前市场上已有外资股东与大型国企合资保险公司的成功案例,近期合资险企股权变更中,合资险企频频向大型国企抛出“橄榄枝”的现象也就不难理解。
再从大型国企这方面来看,投资合资险企的操作难度和效果远低于发起成立一家保险公司。根据《公司法》的有关规定,发起成立保险公司,各方投资人最高持股比不能超过25%。这样的局面显然不能满足大型国企的胃口。而如果投资合资公司,股权占比至少可以达到50%,更有利于大型国企在保险市场谋篇布局进而大展宏图。
大型国企涉足保险企业始于石油、石化行业。2002年1月,中石油集团公司通过旗下的中石油财务公司与意大利忠利保险各持50%的股权合资设立中意人寿。2005年2月,中意人寿为其中方股东——中石油集团的39万名人员提供保费数额高达200亿元的“阳光团体年金保险”,这张天价保单第一次让保险市场看到了外资保险与大型国企联手的无限空间。
2007年4月,中石油集团与意大利忠利保险仍以各持50%股权的形式成立中国第一家财产险合资公司。据了解,中石油对保险行业还有进一步谋划,未来极有可能成立一家合资的资产管理公司,从而形成一体化的综合经营。中石油通过参股保险企业从而形成保险企业产业链并掌握其话语权的做法,无疑让其他大型国企看到了门道。
2010年伊始,瑞泰人寿股权变更的消息再次引人注目并进一步印证了这一事实。据了解,经营了6年的瑞泰人寿迎来新的中方股东就是一家大型国企——国电集团,国电集团将通过国电资本认购原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持有的瑞泰人寿50%的股权,其做法与几年前中石油通过合资组建中意人寿、中意财险是异曲同工,不免让人对瑞泰人寿未来的发展产生无限联想。
在进军保险领域的过程中,“不差钱”的建行曾经走过弯路。建行控股的信达资产管理公司是幸福人寿的大股东,但是建行要增持幸福人寿却受到有关法规股权上限的制约。此时,恰逢荷兰ING集团意图重整安泰系险企股权,建行“终得夙愿”——“闪电”接盘ING50%的股权,成功入股太平洋安泰。
就目前的形势看,尽管有困难有风险,但大型国企投资保险公司的冲动并不会有所消退。这些国企的大批员工的医疗和养老问题需要有专业的寿险公司来打理,合资险企则希望借助更多的股东资源优势。正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
由此看来,大型国企积极谋求进驻合资险企的状况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只是不知下一个登上保险市场舞台的将是哪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