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理财频道-提供个人理财资讯和理财工具服务 > 银行频道-提供银行资讯及最新理财产品的银行门户 > 理财新品与投资报告

受新规打击 信贷理财产品今年供应严重不足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2010年01月17日09:30

  “政策影响太大了。”多家银行零售部或理财业务负责人对《第一财经日报》感慨。

  去年占银行理财产品半壁江山的信托贷款类产品,遭遇政策的流年不利,致使稳健理财失去了一大主力,目前呈现出供应不足的现状,而这种状况今年恐难以改变。

  银行在无奈之时,建

议投资者今年可利用基金、保险等产品多做资产配置。

  政策影响大

  据不完全统计,自1月1日至13日,银行共发行20款信托贷款类产品,仅占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的10.6%。其中,以光大银行为最多,而去年发行该类产品较多的招行仅发行一款。

  统计显示,2009年商业银行发行理财产品共7315款,其中,投资于信贷资产的理财产品发行数量达3661款,占比达50.1%。仅2009年下半年,银行就发行了2668款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占该类产品全年发行量的72.9%。

  2009年下半年此类理财品猛然发力,主要与银行腾挪信贷资产的需求增加有关。这引起了监管部门的关注,并最终于2009年12月底下发《关于加强信托公司主动管理能力有关事项的通知》(下称《通知》),要求“信托公司不得将银行理财对接的信托资金用于投资理财资金发行银行自身的信贷资产”,即禁止银行信贷理财产品买自身的信贷资产。

  受此影响,银行信贷类理财产品开年大幅萎缩。“今年信贷资产类产品的需求量还是很大的,但政策影响确实非常大,目前供不应求。”某股份制银行零售部负责人对本报表示。

  以往银行发售的信托贷款类产品,主要采取两种形式。一是信托公司拿自己的贷款资源包装成产品,找银行销售;二是银行拿自己的贷款资源,交给信托公司设计成信托贷款产品继而发售。由于银行的贷款资源远大于信托公司,所以第二种发行方式占主流。但根据《通知》,第二种做法已不符合监管规定。

  上述人士透露,目前国内银行销售的信托贷款类产品基本都是信托公司自己的贷款项目,由信托公司自己来管理,这些项目也经由银行的审批流程,银行作为销售平台而最终发售。该行1月份发行的信托贷款产品,就采用这种形式。

  光大银行内部人士也表示,目前该行发行的多款信托贷款产品并非本行信贷资源,“做法是完全符合监管规定的”。

  另一家股份制银行理财负责人表示,目前发行的银行信托贷款理财产品,“有些是信托公司自己找的项目,也有可能是银行向信托公司推荐的项目,信托公司通过自身的审核,觉得认可这个项目,就包装发行出来。在这种情况下,银行并没有给项目贷款,因而也符合规定。如果银行先放了贷款再转给信托公司包装成理财产品,就不符合《通知》规定了。”

  互换信贷难操作

  但《通知》下发时,就有银行表示存在变通之道。从目前现实情况来看,这种变通之道难以成行。

  所谓的变通之道是指,各家银行可以互相交换各自信贷资产,然后打包给信托公司发行管理。“比如把工行的项目交给建行做,建行则做工行的项目,最终理财产品还是发得出去,这也不存在违反政策的内容。”相关人士如是认为。

  目前这种方式发行的产品并未面世。多家银行零售部负责人对本报表示,这种操作理论上是可行的,但实际上每家银行的风险偏好不一样,每家银行的信贷资产只有自己心里有数。“即使由我们银行去发对应其他银行信贷资产的理财产品,也要通过我们银行的审批,否则不敢销售给客户。在这一点上,银行还是很慎重的。银行对信用风险的把关还是很严格的,如果不是这样把关,以往发那么多的信贷产品,压力是很大的。”

  该人士表示,由于信用风险管理体系日渐完善,目前银行一般都将信贷资产纳入自己的信用管理体系,每一个信贷理财产品对应的信贷资产,总行都要进行授信审批、总额和贷后管理,所以如果把其他银行的信贷资产引入进来,也要逐笔走这样的程序,满足自己的准入条件,这个难度很大。

  另一家股份制银行相关负责人也表示,这种方式发行信贷产品,耗费的时间也多出一大截,远赶不上以往将自家信贷包装成产品的速度。

  按他们的预计,今年以这种形式发行信贷产品的规模不会很大,而单纯靠信托公司拿自己的贷款项目做成产品给银行销售,“这种形式会比以往多一些,但到底有多大的量,现在形势不太好预计。”

  而信托公司方面也感受到今年监管的层层压力。

  “去年我们与某银行合作发行的信贷产品规模有70亿元,但今年与银行合作会很难,因为银行的信贷规模也受到控制。”某信托公司高层对本报表示,他们已经在谋求银行之外的合作道路,即与财务公司合作,将其所在集团的贷款需求包装成信托贷款产品,再找相关渠道发售。“比如找一些小银行发售,这些银行的议价能力低。与大银行合作我们没有定价权,很被动,就是卖平台。”

  失去了信贷产品这一主力,1月份以来银行理财产品多以债券和票据类产品为主,但收益率远落后信贷产品,年化收益率普遍不到2%。

  因此,今年的银行理财一时难以摆脱尴尬局面,反而“推销”其他金融机构的产品。“今年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量不一定有去年多,但今年可以多做资产配置,不要盯着某一类产品,基金、保险、银行理财产品、黄金交易产品等,客户可综合考虑。”某银行零售部负责人含蓄地表示。另一家银行理财负责人也表示:“今年可以基金为主,毕竟基金是一种标准化的产品。”

责任编辑:陈彦娇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