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肖年红)银行信贷类理财产品发行相当于“变相贷款”,不过中国银监会近日“一纸通知”对商业银行戴上“紧箍咒”。昨日,本报特邀长江证券研究部金融业研究员刘俊进行深度分析。
信贷理财受限致银行受损
2009年信贷类理财产品发行火爆,大幅增加
了银行中间业务收入。信贷类理财产品分为三种:一是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即将募集的理财资金用于购买银行信贷资产;二是信托贷款类理财产品,即将募集的资金用于发放项目贷款;三是票据类理财产品,即将发行的理财产品募集来的资金用于购买票据。预计2009年前11个月上市银行信贷类理财产品总规模为4814.09亿元,占同期新增贷款的9.1%。根据贷款利率和投资者收益率,预计商业银行发行信贷类理财产品的收益率约1%-2%。
然而,去年12月银监会下发了《关于加强信托公司主动管理能力有关事项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规范银信合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加强对信贷类理财产品的风险管理。《关于完善商业银行资本补充机制的通知》出台,使资本充足率成为制约商业银行信贷和利润增长的主要因素。
刘俊分析,银行信贷类理财产品的发行相当于“变相贷款”,节约银行资本。理财产品受限,业绩损失最大的也是中信银行,其次是交通银行、宁波银行和招商银行。
信贷紧缩趋势下选股策略
刘俊指出,信贷理财产品受限进一步强化了信贷紧缩的趋势。2010年信贷理财产品减少已经势在必行,预计2010年信贷理财产品规模减少的幅度在50%到70%之间。预计今年月度新增贷款规模将逐步回归至3000亿至5000亿的正常水平,2010年新增贷款规模约6.6万亿元以上,信贷增速为16.5%。
不过,分析人士仍“看好”银行业。根据模型测算,虽然2010年商业银行整体信贷增速将下降,但通过资产与负债结构调整,部分银行净息差回升的幅度有望超越12%,全年净利润增幅达到35%至48%。
信贷紧缩趋势下如何投资银行股?刘俊分析,兴业银行、宁波银行和北京银行在2010年有望保持较快信贷增速、全行业明年拨备和不良整体压力较小、净息差对业绩的提升效果大于信贷因素,预计业绩增幅较大,具有估值或成长优势,值得优先考虑;招行和深发展在融资后信贷增速有望提升,而房贷利率优惠幅度减少、净息差上升超预期将是其股价的触发因素,给予“推荐”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