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全能型金融集团综合经营平台,一直是交通银行孜孜以求的目标。作为总行位于上海的金融集团,交通银行一旦成功获批“保险”牌照,其“金控”集团的姿态将更受到人们的注目。
据业内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透露,交通银行和中保康联的最后一道批文也将很快下发
,这将使得交行成为真正意义上第一家正式获得保险牌照的商业银行。《证券日报》记者查阅了财政部行政许可流程,以“证券评估资格审批流程”为例,从申请受理到获批,共需要70个工作日。若交行在获保监会批文后第一时间上报财政部,交行拿到批文应该在去年12月中旬。按此推算,交行保险牌照月内获批是个大概率事件。
交行保险牌照获批在即
“银保”合作的喜讯似乎总是接踵而来。据业内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透露,在建行和太平洋安泰开始“订婚”之际,交通银行和中保康联的最后一道批文也将于不久后下发,这将使得交行成为真正意义上第一家正式获得保险牌照的商业银行,同时,这也意味着中保康联人寿荣登国内首家商业银行系保险公司之位。
自2008年,中国银监会与中国保监会联合发布《关于加强银保深层次合作和跨业监管合作谅解备忘录》,允许银行与保险公司相互持股以来,交行和中保康联人寿的“联姻”之路走得可谓一帆风顺。2009年9月,交行就顺利接到保监会的批文,同意其收购中保康联人寿51%的股份,接下来的就是等待财政部的核价通过。
资料显示,中保康联人寿,总部设于上海,注册资本金为2亿元,2000年成立至今从未增资扩股。外方股东澳大利亚联邦银行持有其49%的股权。原中方大股东为中国人寿,由于当年其在港交所上市时承诺要避免同业竞争,因此就一直谋划“出手”中保康联的股权。这正好符合交行拿全牌照的需求,因此此笔交易的进展在日程上还比较紧凑。
等待交行具体公布参股结果和人事细节后,交行手中已经备齐包括基金、信托、租赁、投行(香港)等金融各个分支领域的牌照,独缺券商牌照。这也是交行“两化一行”战略的具体体现。
交行副行长王滨表示,交行综合化的目标是全面打造全能型金融集团综合经营平台,建立起横跨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涉足主要金融业务领域,覆盖主要金融市场的交银金融控股集团。
王滨认为,综合化经营的目的是在继续对客户开展传统业务的同时,着力推进和强化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和租赁等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对新兴的市场和客户用创新的产品和手段开展服务,实现客户和资源共享,改善业务结构和收入结构的经营方式。其中最关键的是充分发挥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和租赁等金融机构之间的协同效应。
大银行钟爱“小保险”
从几大银行参股保险公司来看,其都爱控股小保险,一方面是便于获得保险牌照,另一方面可以更方便地按照自己的意图去组建“金控”集团。
银保合作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热度一直不减,无论是已经开始动手的交行和中保康联还是中行和恒安人寿,亦或是最近确认的建行和太平洋安泰,我们都能发现一个现象,银保合作的组合普遍是,大的银行参股一家小的保险公司。
“强强联手谈判就没那么容易,而且以后的合作也比较麻烦。”一位保险学专家对《证券日报》这么表示。
确实,在国外曾经就有强强联手不欢而散的经历。资料显示,花旗银行在几年前收购了旅行者保险公司,但在两年前却将其出售。德国安联保险公司曾于8年前一口气吞掉了德国第三大银行的德雷斯顿银行,但最后也以出售告终。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系主任郝演苏曾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银行和保险属于两个不同的范畴,都具有各自的特性,整合起来其实并不那么容易。
看来,国内的银行还是考虑到了这些因素,因此将试探的步伐迈得更为小心。
国信证券银行业分析师邱承志对本报记者表示,银行收购保险公司,现在更看重的是牌照,以达到混业经营的目的。
还有专家表示,大银行拥有强大的资金实力和广泛的客户资源,同时有优质的管理团队。当其收购一家比较小的公司时,可以完全按照整个集团的意愿将其做大,做强,做出特色化。而如果是大的保险公司,这些就比较难做到。
确实,银行和保险公司合作能对彼此产生很多互补和共赢的效果。有分析师认为,银行和保险在业务上的盈利周期并非同步,合作后可以熨平收益的波动性。保险公司吸收的保费可以作为整个金融集团稳定的资金来源。同时,对于银行而言,更多的产品出现在其柜台上,使得其更有金融超市的作用。
西南证券银行业分析师付立春认为,银保合作能够让两边共享渠道和客户,带来混业经营的收益效果。但由于目前合作的保险公司还比较小,因此,真正能为银行提供利润可能还有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