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理财周刊上期《草根投资者2010年投资策略报告》出版之后,在市场上引起较大反响。本期,周刊记者将目光锁定在投资以外的理财规划上,通过草根理财者的新年理财规划,向大家展示各类理财方式的利与弊。
存款——利率再低也存款
理财者:刘大妈 (退休职
工,退休工资3000元,帮助女儿理财)
刘大妈去年刚刚从工厂退休,女儿在外企工作,收入颇丰。刘大妈在退休之后的生活平淡无奇,消费兴趣也出现滑坡,因此在打理3000元退休工资时,刘大妈毫不犹豫地采用了上世纪50年代生人最传统的方式——储蓄。
存款几乎不需要动什么脑子,尽管身边的人经常传央行要加息、减息之类的话,但刘大妈还是坚定不移地把钱存向银行。为了方便自己使用,刘大妈的储蓄方式是活期、三个月和一年期都有。
对于女儿挣来的外币,刘大妈比较发愁怎么帮她理财。今年9月份,刘大妈听说,
工行与
建行上调了美元、欧元和港币的小额存款利率,最高上调幅度有0.25%。由于各家银行的外元存款利率各不相同,刘大妈在货比三家后,选择把部分存款兑换成美元,存入
招商银行。因为招行当时的美元利率为1.25%,比国有银行高出0.25个百分点。
对于理财“懒人”刘大妈而言,储蓄无疑是最省事儿省心的管钱方式了。
商报点评:11月份的CPI数据9个月来首次转正,
交通银行研究报告预计明年CPI可能达到4%左右。对选择储蓄存款的居民来说,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十分敏感的经济数据。目前一年期整存整取的利率为2.25%、一年期整存零取的利率为1.71%。在加息预期下,明年存款应以“短存”为主。理财产品——搭上“保本型”末班车
理财者:汪小姐 (办公室工作人员,投资风格较保守)
汪小姐理财风格较为保守。刚刚怀上宝宝的她,似乎更加倾向于保障性投资,除了将自己和老公30%的工资收入存为定期存款外,还四处搜寻保本型的银行理财产品。
事实上,在股市持续震荡的背景下,保本型理财产品受到投资者青睐,不少投资者将其作为资金安全的“避风港”。
但是一番搜索下来,汪小姐很是郁闷,上半年遍地都是的保本型产品去了哪儿?
后来她从理财产品研发部的同事那里了解到,由于央行在2008年下半年连续5次降息,债券市场利率的降低,债券收益持续减少,使得与之挂钩的保本型理财产品走进了“死胡同”,国内主要商业银行该类理财产品全线退缩。
最近,她听说恒生银行刚刚推出两款保证90%本金的理财产品,东亚银行也有类似的产品在售。也许这是汪小姐最后的机会了。
商报点评:为避免与存款形成恶性竞争,银行年底基本上已经不再发行保本理财产品了。未来,银行若再要发保本型理财产品,就必须避开央行存款的分档,只能发行一个月、两个月期理财产品,还必须控制收益水平。因此,想要搭上“保本型”末班车的投资者,还得抓紧了。债券——收益高于储蓄的长期理财产品
理财者:孟小姐(IT企业员工,丈夫在某大型券商工作)
受母亲的影响,孟小姐多年来的主要投资方式就是购买国债。
今年3月份第一期凭证式国债发行,孟小姐大清早就来到家附近的银行排起了长队。虽然当日发行的3年期和5年期国债的票面利率较去年分别下降了2.01%和2.34%,但收益明显高于同期银行定期存款利率,在放弃流动性要求的前提下,孟小姐买入了数万元的3年期国债。
而财政部在2月份发行今年第一期记账式国债时,孟小姐出手并未如此大方。因为考虑到二级市场上的记账式国债虽然流动性好,但相比凭证式国债而言,收益却是浮动的,存在一定的投资风险。对风险避之唯恐不及的孟小姐,当然不会大笔买入。
在理财投资方式逐渐多元化的当下,孟小姐从同事的只言片语中,仿佛略微感觉到应当摆脱父辈旧有的投资路径,往其他的领域拓展一下,但到底应当怎样拓展,孟小姐仍很迷茫。
商报点评:鉴于明年积极财政政策将延续,分析人士预计2010年国债发行量有望接近2万亿元。对于像孟小姐这样的投资者,这当然是再好不过的消息了。但同时投资者也应当注意到,通货膨胀抬头、货币政策趋紧等因素将导致收益率曲线进一步上升,同时明年债券发行大幅高于资金供给,债市资金面紧张难以避免,如果考虑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资金紧张程度可能更严重。因此,想挺进债市的投资者,请三思而后行。分红险——收益有保障,还可获得红利
理财者:刘女士(公司职员,保险意识强,想通过保险达到养老目的)
刘女士天生具有忧患意识,总怕自己生活中出现意外风险,又怕年老后生活陷于困境。2007年时,在一位朋友推荐下她接触到了分红险。
经过详细了解,刘女士才明白,这一类产品除了能给自己带来身故保障外,还可分享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果,保险公司每年将按一定的比例以现金红利或增值红利的方式分红,且红利分配不得低于公司可分配收益盈余的70%。
刘女士认为,分红险的各项功能正好与自己的需求相吻合,于是买了一份,年缴保费约2万元,缴费期为20年,在保单生效后,刘女士就拥有了30万元的意外身故保障,15万元的疾病身故保障。这一产品更大的优势在于,从刘女士缴费第三年算起,每年将获得累积生存金(备养老用)约7000元,从65岁起每年还可领取8万元的祝寿金,这两项保险金都在逐年递增。
商报点评:分红险是目前市场最热销的寿险产品,目前主要投资渠道集中在国债、银行大额存款和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如果进入通胀通道,银行提高利息后,保险公司的新增投资收益将有望提高,投保人的分红收益自然也就水涨船高。可见,通货膨胀给投资者带来的损失可由分红来补偿。分红险保单要长期持有,持有时间越长,其累积生存金、祝寿金和可分配红利可能越多。不过,红利与保险公司的经营状况有关,如果公司经营不善,红利完全有可能为零。万能险——有保障,还有保底收益
理财者:赵先生(小企业老板,45岁,经济条件较为优越)
当股价一路下跌时,赵先生所投的万能险仍达到5.25%的投资收益率,这让他很欣慰。
赵先生2007年投保,每年缴费1.2万元,保障期和缴费期同为20年,保额为100万元的定期寿险。除了扣除初始费用后,赵先生所缴的大部分保费都进入万能险账户。去年国际金融危机到来时,赵先生照常获得了1500元钱,今年上半年随着利率下调,账户收益不断收窄,不过在通胀预期到来,随着保险公司结算利率上调,他的万能险账户收益有了明显改善。
与分红险相似的是,万能险同样兼具保障和理财功能,但这一产品又具有缴费灵活、保额可调整等特点,只要万能险账户有钱,不续费同样可以享受保险保障。此外,万能险具有保底收益,也就是保险公司所谓的最低保证利率,通常为2.5%。
值得注意的是,万能险却与银行利率相关,当银行利率下调时,万能险利率也随之下调。近期通胀预期到来,在银行利率还没有上调之前,保险公司已经闻风调高结算利率。可见,购买万能险也可抵御通胀。
商报点评:万能险的保障额度、年缴保费都可灵活调整,还可提现金,也可停缴一段时间而保单继续有效,所以被称之为“万能寿险”。虽然这一产品具有抵御通胀的功能,但其最大的优势仍是为投资者人生的每一阶段提供灵活而贴身的保障,这是它真正的价值所在。投连险——略有保障,还可多账户获收益
理财者:小王(保险从业者,理财顾问,具有较强的理财观念)
投连险可以投资股票、基金等,且没有最低保证利率,因此是风险最大的保险理财产品。小王说,虽然风险较大,但了解资本市场变化情况,同样可以抵御通胀并获得可观的投资收益。
投连险具有保险保障功能,还可开设多个投资账户,缴费较为灵活,不同投资账户具有不同的投资方向,投资者可以根据自身偏好将用于投资的保费分配到不同投资账户,并可在合同约定条件下灵活支取投资账户的资金。
小王在2006年就购买了投连险,在2007年牛市背景下,他在定投寿险保障的同时,加大了股票型账户的投入,而在熊市到来后,小王又很快将大部分账户资金转入侧重于债券和货币的账户,今年他又开始对股票型账户进行加仓。
小王表示,买投连险其实就相当于买资产,而买资产也就意味着抗通胀,因而就算是通胀来临,对投连险的影响也是很小的。但反过来,投连险因为其可以灵活配置却能够应对通胀。
商报点评:投连险同样可以抵御通胀,但是其保障功能却不及分红险、万能险。购买这一类保险,应该是具有一定经济实力、保障较为全面的投资者。同时,在进行资金账户转换时,一定要看清资本市场的发展趋势,这样才能有效规避风险并获得收益。保险专家还提醒,投资者在购买投连险的头5年都要缴纳账户管理费,进入投资账户中的钱较少,因此,投连险适宜于长期持有。信用卡——消费、理财两不误
理财者:秦小姐(收入稳定,钟爱信用卡消费)
不少朋友一想到信用卡,就会把它和卡奴、套现、盗刷、罚息等等负面词汇联系起来,信用卡在一片指责声中似乎成为了“罪恶之源”。不过秦小姐极为钟情信用卡,在她看来,信用卡除了单纯的消费功能外,更是不可或缺的理财帮手。
大到家用电器、笔记本电脑,小到生活用品,秦小姐都习惯刷卡消费,不仅可以享受20-50天左右的免息待遇,还可以累计积分兑换奖品,参加银行与商家联手举办的各种活动,如打折、送保险、赠手机、抽奖等。此外,银行卡每月有结账单,会逐笔列出消费日期、商店和金额,作为记账单据,帮助秦小姐进行消费规划。
以前,秦小姐都会准备1万-2万元的应急准备金,通过活期存款的形式存入银行。自从有了一张透支额度2万元的信用卡后,这部分资金就可以被节省下来了。家里遇到突发事件需要使用应急准备金时,第一时间就可通过信用卡取现解决燃眉之急。秦小姐觉得,这招对于职业稳定、收入水平较高的家庭极为适用。原本的活期存款可投资风险较低的货币基金或纯债基金等,获取投资收益。
商报点评:如今信用卡已成为人们消费、理财的好帮手。不过,在这里也要提醒大家,利用信用卡消费、理财必须保持理性,有计划地量力而行。养成良好用卡习惯,坚决摒弃利用信用卡取现功能炒股、炒期货以及办理多张信用卡循环还款的做法。房贷——打响资产保卫战
理财者:小梁(“80后”,刚刚贷款买房)
临近年底,大大小小的经济、金融论坛,投资策略报告会都在讨论加息、通胀的话题。澳大利亚,挪威央行已经率先采取加息动作,我国CPI已然转正,加息和通胀预期的不断升温让房奴们暗自捏了一把汗:是否该提前还贷?这是个严峻的问题。
一般来说,通货膨胀会让货币贬值,背负的债务也将变“少”。例如,小梁原有30万元房贷,若通胀率为20%,债务就将缩水到24万元。但如果央行采取加息政策,那么房贷利率就可能水涨船高,还款金额也将增多。
不过,小梁觉得,不用急于提前还贷。第一,即便银行加息,加息后的新房贷利率一般也要在第二年的1月1日起开始执行,如果明年年内加息,那么借款人在明年年底前提前还贷即可。手中的资金既可以买黄金等资产保值,也可以投资股票、基金。第二,如果真的发生通胀,小梁的工资也会有相应提高,还款压力不会大幅增加。第三,现在许多银行对提前还贷都有限制条件,如果借款人提前还贷,银行一般要收取一定的违约金,存量房贷不多的借款人提前还款不一定划算。
商报点评:理财规划应先行于市场,房贷理财应早做打算。值得注意的是,房贷利率具体执行时,需要看贷款合同内容的约定,有少数银行在合同中约定,从当年开始执行新利率。这时,贷款金额较高、年限较长、手中有一定流动资金的客户不妨考虑提前还贷。(北京商报黄竞仪崔启斌 孟凡霞) (来源:新华网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