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提示:随着全球经济逐步走出危机,一场全球加息潮似乎呼之欲出,多名经济学家表示,明年央行宣布加息的可能性较大。更有机构预测,明年央行将累计上调名义基准利率81个基点,每次27个基点,其中首次加息很可能在明年二季度出现。
本报讯(记者 黄艳丽) 随着加息预期的增强,银行在售理财产品期限正发生着微妙的变化。
有统计数字显示,自6月份以来,各银行发行的1个月期以下的超短期理财产品超过百款,市场占比超过20%。而相比之下,一年期以上的人民币理财产品却鲜见发售,银行理财产品正出现一股“倒短热”。
银行理财短期产品唱主角
权威机构调查显示,10月份,期限为6个月以下的短期限信贷类产品占比达到56.25%,超过9个月的占49.26%,且各期限区间产品的平均期限均短于上月。11月上旬,银行新发1个月、3个月及6个月期限短期理财产品市场占比突然上升,而降息前占据理财产品半壁江山的1年及1年以上期限产品,市场占比退到个位数。
“近期发售的理财产品确实存在这样的情况。一年期以上的产品少了,主要以6个月以下的产品居多。”25日,交行吉林省分行一位相关负责人向本报表示。
据介绍,尽管目前没有总行方面的消息说一年期以上产品停售,但是,从近几个月的理财产品发售情况来看,除了个别门槛要求较高的“一对多专户理财”会做一些长期产品外,在售的都是1年期以内的人民币产品。并且以1个月、3个月、6个月,甚至是一些按天计的超短期理财产品居多。按风险等级划分,预期年收益率通常能达到2%~4%。以该行近期发售的1个月~6个月期限的理财产品为例,到期年收益能达到3.3%~3.5%。
加息预期下可考虑“阶梯储蓄法”
“我们现在主推短期理财产品,也是适应客户的需求。”25日,招商银行长春分行的一位负责人向本报表示,该行近期发售的最长期限的理财产品是11个月的,其他期限的产品从几天到几个月不等。
“我跟家人本来认为存款期限越长利息越多,2007年就曾经多次加息,后来证明加息周期到来时,无论是定存还是理财产品,期限越长可能反倒吃亏。”市民王先生说。在记者随机采访的几位购买过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者中,多数都表示,选择短期的理财产品,一方面是资金灵活性好一些,另一方面,也是考虑到“船小好调头”,一旦加息,就可以及时更换更高收益的理财新品。
“不只是加息预期,今年初以来,股市的不断调整以及新股发行,也是催生这股短期理财热的一个主要原因。”某行理财专业人士告诉记者。
银行人士建议,在降息周期时,为规避利率风险,理财最好选择中长期、固定收益的理财产品;而在加息预期下,市民应尽量选择短期的产品。如果是银行存款的话,也可以考虑将资金分为几部分用“阶梯储蓄法”,分别存入各档定期,并且适当增加短期定存的比例。这样既能比较灵活地应对利率政策调整,同时也能获得较高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