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第三季度,全球商品投资者对商品指数的兴趣大增,大量新增资金流入商品市场,为了降低正向市场结构所导致的移仓成本,这些新增资金以更加复杂的形式流入市场。
据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最新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底,投资商品指数的资金达到了1345亿美元,较今年6月底的1172亿美元增长了14.8%。
尽管这一规模仍然低于2008年第二季度末处于最高峰的2020亿美元,但相比2008年第四季度末的820亿美元增长了约2/3。去年第四季度至今年第二季度,商品投资规模的增长主要是源自商品价格的上涨,但第三季度的增长主要是新增资金流入。尽管今年6月至9月间指数投资增值了14.8%,但高盛商品指数(GSCI)中商品期货的加权平均价格的涨幅不到3%。
与GSCI商品指数类似,指数投资配置仍然偏重于原油及成品油等期货合约,而这些市场处于正向市场结构,指数投资面临较高的移仓成本。不过,有迹象显示,为了降低移仓成本,投资者开始采取一种更加平衡配置的方法对其商品指数投资进行重新分配。
投资资金已从能源、小麦(资讯,行情)等市场转向天然气、铜和白银市场,尽管这一转变规模不大,但显示了指数基金持仓结构的调整开始了。
截至第三季度,配置纽约原油期货合约的资金占比已从第二季度末的25.9%下降至24.7%,汽油期货合约占比从4.5%下降至3.9%,而CBOT小麦的配置资金占比从4.0%下降至3.3%。相比之下,天然气期货的配置资金占比从8.1%上升至9.3%、原糖期货的配置资金占比从4.0%上升至4.8%、铜期货的配置资金占比从3.1%上升至3.6%、白银期货的配置资金占比从1.5%上升至1.9%。
指数基金继续主导了CBOT小麦期货及其他农产品期货合约。因担心美国实施更严格的持仓限制,投资者可能会降低美国商品期货配置,转向美国以外的商品市场。面临可能出现的这种变化,标普计划明年推出不包括美国商品市场在内的GSCI指数。不过,目前为止这种变化还非常温和,截至今年第三季度,指数基金投资美国以外的商品期货增幅上升了20%,略高于美国本土的商品期货投资增幅13%,非美商品投资总占比从第二季度的19.2%略微上升至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