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林海) 近期银行理财市场上的信贷类理财产品,成为了抢手的“香饽饽”,大多要预约,卖断货的场面经常出现。不过理财人士提醒,此类产品银行并不承诺保本保收益,一旦发生信用风险,投资者仍将面临较大风险,购买时仍需谨慎,而不应盲从。
近期,招行、中信、光大、交行和建行等商业银行是发行该类产品的主力军。多的银行,发行总数甚至将近达到100款,但依然热销不滞留。
“不好意思,我们刚刚发行的产品已经卖完,如果你想买这类理财产品,可以跟我们预约。”记者上周在福州多家银行网点遇到类似的情况。
据记者了解,信贷类理财产品之所以抢手,是因为其相对较高的收益率。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信贷理财产品,投资期多在半年到两年,半年期信贷类产品的平均收益率已经达到3.6%,一年期产品收益都在4.0%(含)以上,高出活期存款利率10倍,高出定期存款利率1.5倍。
理财专家介绍,信贷类理财产品是银行为了控制贷款规模和经营风险,打包转让信贷资产而推出的。购买人群中,很多人是不善股市操作或担心股市风险,继而寻求家庭财产投资升值的新渠道。尤其近期股市跌宕起伏,让很多人更倾心于信贷类理财产品。
“信贷类理财产品的风险性不容低估!”某股份制银行一理财师提醒,投资者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尽管银行推荐此类产品时,私底下均称“投资的本金不会有风险”,但是银行合同条文里却明文提示“本金不保底”。 所以对于投资者来说,切不能跟风投资,购买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等于将资金借给企业。所以,投资者要清楚自己购买的是什么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