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十大误区之四:盲目投资无主见 躲不开的“羊群效应”
文/本刊记者 陈婷
误区:投资没有主见,盲目听别人的话,跟随别人的投资行为,导致选择了不适合自己的投资方式或投资产品。
“你说,我是继续存银行,还是买股票呀?”
今年5月份,拿着刚刚到期的定期储蓄存折,张女士满怀期望地询问小李。看到周围很多人都通过炒股赚了不少钱,张女士的心也蠢蠢欲动起来。
对股票一窍不通的张女士决定向小李求助,从开户到选股,全由小李作主。然而,看到小李帮自己选的股票价格连续五天下跌,张女士傻了眼。
场景转换到上海某都市报社。
“王老师,你看这行情,我是不是该割肉走人呢?”今年7月29日大跌以后,小崔急切地向自己的部门主任“咨询”。
“这个嘛,我看你暂时还是别动,先看看后市再说吧。”王老师给出模棱两可的态度。原来,在这之前十天左右,小崔是跟着王老师买的那只股票,但此时不知道是否该出局,拿不定主意。
8月17日,看着那只股票一直跌,大盘也没有太大起色,小崔终于决定抛掉止损。她跟王主任说了一下,结果没想到王主任说,他在上周已经跑掉了。
“那你抛的时候怎么也不跟我说一声呢?!”小崔有些“很受伤”,如果主任那天跑的时候也叫上她,那么就能少损失几千块钱。
“那我也没办法说呀。我们资金量不同操作风格不好一样的,而且我怕直接说叫你抛掉,万一后来又涨了,你不是又要怨我了,所以不好给明确答复呀。”王主任也有些委屈。
投资没主见 真的很危险
张大妈和小崔的经历,几乎每天都在我们身边发生。
“听别人推荐”和“随大流”是在股市投资行为中普遍存在的两类现象。
很多新手尚未掌握基本投资知识就急于开始投资,并对周围一些获得较好收 益的投资者、专业证券机构存在“崇拜心理”,导致他们在进行投资决策时都出现了仅听别人推荐就购买某只股票或追随大多数人购买同一只股票的情况。
而即便是一些老股民,也会出现从众心理,或者以小道消息为投资风向标,结果遭遇惨跌。
比如在2007年,在持续上涨行情引发的“财富效应”下,越来越多的个人加入到证券投资行列中。
时至今日,在证券公司的营业大厅中,我们看到最多的仍然是白发苍苍的老年人。他们将多年辛苦积攒的养老钱全都投资于股市,丝毫不为风险所动。
其实相比相对成熟一些的老股民,新入市的投资者或是年纪比较大的投资者,通常对证券投资缺少清晰、全面的了解,相关知识也比较匮乏,容易盲目地、非理性地开展投资活动。
同时,大部分的国内个人股票投资者总是乐于短线频繁操作,不停地追涨杀跌,希望以此获取差价收益,结果是“买一个跌一个,抛一个涨一个”,无论熊市还是牛市,总感觉永远踏不准市场的节拍,最终常常错失良机,还付出不少“买路钱”(交易费用)。
不仅仅是买股票喜欢听别人消息,即便是买基金,国内投资者也喜欢“一哄而上”。比如在2006年春天,国内股市涨势喜人之际,不少基金取得了绝对高额的回报率,于是人们又一哄而上,去追捧基金,类似广发基金的超级发行规模更是一破再破。殊不知,基金之间也有很大的差异,上半年高涨的基金更不代表未来也会一路高涨,而大量的资金涌入同一只基金,这只基金的操作难度会加大很多,不容易使这只基金保持良好运作。
再回头看2000年的投连险、2005年的万能险、2007年的投连险,在各方极力鼓吹之下,这两类产品在当年成了相当“流行”的理财产品,众多的居民都投入其中。殊不知,这样的理财类保险条款复杂,奥妙良多,运作方式与传统保险完全不同,不了解概况的人买入这样的产品,真的,有点险!
掌握相关知识才能自主投资
这种种景象,都让我们不得不感慨,国内个人投资者对于投资理财还是相当地盲目。片面追求“快速致富”,片面追求“短高快”,是很多个人投资者的通病。
但我们必须明白,任何投资行为都存在一定的风险,投资者只有在了解自己、了解市场的基础上做出适合自己的投资决策,才是对自己负责任的表现。任何盲目听从他人意见或“随大流”的行为,非但不能降低投资风险,反而容易给自己的投资带来更大的损失。
轻易听从他人意见、盲目跟随市场热点,也是投资者对自己的判断、决策能力缺乏自信的表现,而要想树立自己对投资决策能力的自信,投资者就必须学习并掌握相关股票、基金、债券和保险等投资理财知识。
同时,平时也要多关注国际国内的重大政治、经济事件,多和周围朋友沟通一些投资技巧(而非直接跟随他人的投资动作),学习和吸取别人身上的一些经验教训,做到过滤后为我所用,形成适合自己的投资风格,配置适合自己资产状况和风险承受度的投资品种,而不要和别人去盲目攀比。
最后,“投资要自主决策、自担风险、自享收益”,这三个“自主”我们得记牢。如果跟随别人、听了别人的消息去投资,亏了也不能怪别人。
|
|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