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素有“金融百货商”之称的信托业近年来屡屡提出向主动型财富管理机构转型,这在当前信托业务仍颇多投资禁限的监管导向下,其运作不乏龃龉;但另一方面,随着业务量的高速扩容,信托企业内生性积累的自有资金已成规模,渐成投资市场一支主要力量。
2011年7月1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5日,28家身为同业拆借市场成员的信托企业如期完成半年报披露工作,为市场了解信托业投资运作提供最新读本。但细览读本也带来颇多疑惑,信托业投资利益链的运作细节也引起了市场关注。
以信托投资上市公司定增市场为例。记者统计发现,自2010年初至2011年6月底,共14家信托公司参与定增,耗资64.4亿。但细阅个体数据却与报表披露差异甚大且均是实际统计高于报表记载。是差异化的会计处理所致,抑或背后另有运作暗门?
一个
众合机电的信托产品或可作微观观察“从未存在”的股东北安投资却可以其“800万”持股发行信托产品,而发行人中融信托恰在同时参与了众合机电的定增,获配相同股数。这是否正是信托“代持”的典型运作?
更多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信托代持参与定增仅是前者利益链一环,其余部分还包括上市公司股权的司法拍卖、控股权转让、大宗交易等,为那些或无资格、或不愿意、乃至不能出现在资本市场镁光灯下的隐匿投资人,实现杠杆融资、风险隔离。
定增市场新军: 信托业“扎堆”参与 据记者统计,2010年初至2011年6月底,共有14家信托公司参与了上市公司定向增发,耗资64.4亿。
证监会《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实施细则》早有规定,信托公司作为认购对象参与定增,只能以自有资金认购。
基于此,作为“金融百货”的信托业,愿意豪掷千金参与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时常成为一道风景。恰是这道风景,在2011年上半年达到信托业投资史上的高潮。
据记者统计,2010年初至2011年6月底,共有14家信托公司参与了上市公司定向增发,耗资64.4亿。
其中,上海某信托豪掷36亿元,先后参与了20家上市公司的定向增发,合计认购2.86亿股。紧随其后的是中融信托,累计参与4次定向增发,合计认购3900万股,耗资6.8亿元。
此外,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信托和山西信托均参与4次定向增发,分别使用资金3.05亿元和1.43亿元。之后,西安信托和天津信托分别出资2.42亿元和1.44亿元,参与了3家公司的定向增发。江西信托、中原信托、四川信托、中诚信托和方正东亚信托均认购2家上市公司定向增发股份,分别耗资2.35亿元、2.32亿元、2.07亿元、1.5亿元及1.28亿元。此外,重庆信托、昆仑信托及国元信托均参与过1次定向增发。
细分来看,2010年,共有9家信托公司参与了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华宝信托、中融信托、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信托、西安信托、江西信托、中诚信托、天津信托、山西信托和国元信托均成为定增市场大买家。
再查阅历史资料,信托参与上市公司定增市场在2011年上半年达到历史高峰共有12家信托公司参与,除西安信托和国元信托没有再参与认购外,其余7家均再次参与其中。另外,重庆信托、中原信托、四川信托、昆仑信托和方正东亚信托也加入了参与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行列。
其中,上海某信托成为信托公司参与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领头羊”,豪掷10.3亿元先后参与了
广州浪奇、
金晶科技、
永泰能源、
旭光股份和
圣农发展共5家公司的定向增发;中融信托出资1.5亿元认购众合机电800万股增发股份;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信托1.2亿元参与
华工科技的定向增发。
信托公司参与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依据《会计准则》,企业以常规方式买卖金融资产,按交易日会计进行确认和终止确认。金融资产在初始确认时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主要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以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这四种分类。
“信托业也不例外,在参与定向增发后依据管理层的自主判断,可选择计入哪类金融资产。但由于定增股存在12个月的锁定期,故绝大多数计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几位从事信托业审计工作的会计师对记者表示。
再据《会计准则》,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除减值损失和外币货币性金融资产与摊余成本相关的汇兑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外,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在该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时转出,计入当期损益。
作者:郭成林 朱方舟 (来源: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责任编辑:廖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