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银行理财产品来养老,似乎听起来不是很“靠谱”。不过,理财分析师表示,虽然理财产品不像保险产品可以提供各种保障,但随着理财产品的不断创新,银行理财产品被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成为一种主流的理财渠道。
基本情况:
父亲林先生:67岁,退休老师
母亲林太太:65岁,退休职员
女儿林小姐:29岁,外企员工
家庭居住地:天津河西区
资产状况
金融资产:存款10万元,股票50万元
固定资产:160万元住房一套
收入状况
父亲林先生收入情况:工资 4000元/月
母亲林太太收入情况:工资:2000元/月
支出情况
支出状况
生活费:2000元/月
水电费:300元/月
其他:1700元/月
理财目标
近日,林小姐父亲生日,为给父亲送上一份特别的生日礼物,她带着父亲来到银行,请理财师为父母“量身定制”一份养老理财计划。林小姐的父母均已退休,两人均有医疗保险,而且也都购买了一定商业医疗保险。
目前两人的退休工资加起来有6000元左右,家中有50万左右的资金在炒股,今年以来亏损了将近10万元,另外还有10万元的定期存款。两人的日常开销一般在4000元,每个月可结余2000元。
“我总劝二老不要炒股了,毕竟风险大,他们亏了钱经常唉声叹气,有时候两个人还要为了股票吵架,对身体不好,我觉得还是存银行赚点利息好。”林小姐说道。“现在利息那么低,存银行等于在亏老本,而且炒股票也不一定会亏,还可以消磨时间,等行情好了自然就能赚回来。”林先生则非常反对将资金存银行,且对炒股票赚钱信心百倍。
本版撰文 戎靖元
庄术梅 王安全 整理
在了解了林小姐家的情况后,理财师表示,林小姐的父母已经购买了足够的保险产品,基本保障已经满足,剩余的资金可进行适当的投资。10万元的定期存款可作为低风险保障资金,而其余的50万元全部投入股市并不十分合适。因为股市的风险较大,而林先生已步入中老年,对于风险的承受能力相对较小,可适当减少股票中投入的资金,将部分资金转移至风险较低的投资产品中,如债券、理财产品。对于林先生担心的收益问题,理财师表示,现在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逐渐提高,跑赢CPI的理财产品并不难找。在目前有加息预期的背景下,投资者以中短期理财产品为主,长期产品为辅,通过长短期产品的结合来实现流动性和收益率的平衡。
保证流动性 短为主
中老年在制定养老投资计划时,首先要保证有较为充足的流动资金作为基本储备,维持足够的现金流以应付可能出现的住院医疗、资金急需等。对于这部分资金,存放活期等于没有利息,通知存款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而如今银行不断推出的短期或超短期理财产品也是很不错的选择,而且其收益并不低。
目前在银行热销的理财产品,大多不过几天或者几十天,短期产品的优势在于能够在锁定期限较短的前提下提供相对较高的收益,远胜于期限类似的定期存款。由于短期产品本身期限很短,资金的流动性可以得到保证。“相对而言,这类短期理财产品的流动性较好,而且收益稳定、风险小,所以特别受投资者欢迎。 ”理财师表示。
另一方面目前通货膨胀的高企,使市场加息预期浓郁。如果加息,短期产品的收益率便会随息而动,让投资者及时享受到利率上涨带来的好处。
锁定收益率 长为辅
短期理财产品带来较高流动性的同时,收益其实并不如长期理财产品。“今年以来,短期限理财产品有与长期限理财产品相近的年化收益率,这无疑是在多次准备金上调,银行资金紧张的特殊环境下的一个特殊情况。”理财师分析,很难想象,这样的情况会在未来的三五年内长期持续下去。这也就意味着,投资者不可能在未来数年中始终可以买到这样短期限高收益的理财产品,收益预期是不稳定的。
在保证了一部分资金的高流动性后,中老年投资者不妨将余下的资金投资重点转移到长期稳健收益上来,此时可选择期限较长的理财产品。长期理财产品的优点在于,虽然在拉长投资期限后,年化收益率看起来并没有太大的提高,但是它可以帮助投资者锁定收益,避免多次投资的收益波动风险。
在产品类别的选择上,理财师建议,可选择相对风险较低的产品,如债券类、货币类、信贷类等产品。这些理财产品安全性高,因此更适合风险承受能力低的中老年投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