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高不下的CPI数据,正成为投资者心头一块沉重的石头。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CPI数据显示,一季度CPI同比上涨5.0%,3月份CPI同比上涨5.4%,创出32个月新高。而今年的投资市场形势并不乐观,股市震荡、楼市遇到调控,但最新统计数据显示,近期有部分收益较高的银行理财
产品,其到期后的最终收益率跑赢了CPI。也因此,部分收益率较高且风险相对较小的“银行系”理财产品,成为不少投资者的“新宠”。普益财富最新监测的数据显示,上周共有279款银行理财产品到期。这279款产品中有213款公布了到期收益率且实现了最高预期收益率,有66款产品未公布到期收益率。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到期产品中,有部分产品的最高到期收益率达到了年化5.5%,已经“战胜”了CPI的涨幅。如中国银行此前发行的一款信贷类理财产品——“中银智富”1007期,这一款产品属于私人银行理财产品,实现了到期5.5%的最高预期收益率。此外,民生银行发行的1款银信理财合作产品——“非凡资产管理(增利型)”理财产品第088期D18(尊享春天精选),也获得了到期5.5%的较高收益率。
事实上,近期随着央行加息次数的增多,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正呈现“水涨船高”之势。普益财富此前的统计显示,在3月份到期的银行理财产品中,到期年化收益率达5.00%及以上的理财产品共计53款,其中,收益率超过5.4%的共有28款。
当然,随着收益率的攀升,这些理财产品的投资门槛也在不断提高。原先5万元起步的银行理财产品,已经悄然提高了门槛——尽管仍有一些产品还是设立为5万元的投资门槛,但越来越多的银行理财产品(尤其是短期产品)都已经变成10万元起售。而且,面对不同的投资金额,相关的收益率情况也不一样。投资者老王不久前在某大型国有商业银行购买了投资期限为21天的理财产品,50万元的投资金额,收益率为4.2%。“但这个收益率可是和资金额紧密相关的。我当时咨询的时候,理财经理告诉我,如果购买20万元的产品,投资收益率就只有3.8%。”可见对于期限相同的产品,资金量大的收益更高。
对于目前市场上流行短期甚至超短期理财产品,银行理财专家分析指出,这主要是由于加息预期不减,投资者为了让资金获得较高的收益,且不错过下一次加息的“利好”,故而在眼下更倾向于投资短期产品。
不过,需要提醒投资者的是,对于市场上已经渐趋主流的短期产品而言,并非适合所有的人。“那些有大量闲置资金的投资者,由于资金量大,所以可获得较为可观的收益。”但这些产品,尽管在说明书上标明的“预期收益率”颇高,但也并非完全“安全”。如前文中部分可以获得较高收益的理财产品,其投资标的中有部分是涉及到信托计划等投资方向的,而此前,监管部门已经明确规定,银行发行的信贷类产品不再“保本”。故而对于那些保守的投资者来说,虽然属中低风险的理财产品,但在投资前也必须看清楚相关条例,收益高的产品若不能保本,还是需要适当规避相关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