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解读新商帮中小企业融资生态
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经济复苏尚未巩固,欧洲突发债务危机,世界经济发展又遇新考验,中国经济转型迫在眉睫,面临人民币升值、国际贸易摩擦、产能过剩、资产泡沫等一系列成长烦恼;鲁商、苏商、浙商、闽商、粤商等新商帮在继承传统商帮精神内核的基础上,在新形势下又有了不同的发展路径。由于各个商帮在经营模式、产业结构等方面的差异,引致社会关系、信用结构的不同,其融资活动和金融生态也体现出差异化。
应二十一世纪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21世纪经济报道》的委托,北京数字100市场研究公司(2010年7月15日—7月30日)就上海、北京、深圳、广州、天津、大连、青岛、南京、苏州、宁波、杭州、厦门、珠海、重庆和成都15个城市注册的新商帮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及其所在区域的金融生态环境做了专项调查。
本调查的发现与结论是《21世纪经济报道》“中国新商帮金融生态调研暨中国最具成长性新锐企业高峰论坛”重要组成部分。
从数据上看,三年以上的受访企业占据绝大部分(91.8%),这标志着样本所代表的企业整体状况较优良,其企业生命力远高于一般中小企业2.9年的平均水平。
这一状况的产生是与本调查样本筛选抽取的条件相关,本案原则上是以企业资产总额或近三年平均销售额在600万元以上为标准进行抽取的。
在样本企业中,企业资产在600万元以上的占据了89.7%,其中600万元至5000万元之间的企业占总量的77.4%。(图1.1.1)
(图1.1.1) |
如下图表所示,样本企业近三年的平均销售水平主要集中在600- 5000万元之间,该部分占据了样本总体的78.6%,这代表了目标企业群的主流经营水平和发展状况。企业的目标(销售)市场大部分仍以国内市场为主,外贸占比相对较小。(图1.1.2)
(图1.1.2) |
数据显示,欧盟、东南亚和美国位居受访样本中小企业出口市场的前三位。以上述市场为主的中小企业,其经营活动不仅会受到当地市场、经济环境及其相应国家政策影响,其所属地区的政治、安全形势等也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这类企业的经营,尤其是在全球经济危机和各别地区政局动荡的大背景下,这种影响还是比较鲜明的。
(图1.1.3) |
样本中,过半的企业没有聘请第三方会计师事务所进行财务报表审计,近四成的企业明确表示否定,表明我国的中小企业在财务制度、财务意识方面还有待于规范和提升。财务不透明成为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新商帮中小企业金融生态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一代以区域地缘为特色的现代商帮已初现雏形,并形成了苏南、浙江、闽南和珠三角为代表的五大现代区域性新商帮,且日益成为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引擎。这些商帮特点明显的中小企业的迅速成长,已成为繁荣经济、增加就业、推动创新和催生产业的重要力量。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融资问题已成为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尤其是各商帮中为数最多的中小企业,由于其资产规模小、经营波动大、可持续发展能力弱等原因而具有的高风险性,使企业出现不同程度的难融资现象,由此成为部分中小企业发展的障碍。
按照中小企业协会会长李子斌曾公布的统计数据,目前我国每年都有35%左右的中小企业倒闭,其中6成多与融资困难有关。而中小企业不但短期资金容易有缺口,长期发展后续资金更难以保证。此外,还有81%的中小企业一年内流动资金不能满足正常经营活动的需要;60.5%的中小企业没有1~3年中长期贷款,即使获得,仅有16%的企业能满足需要,52.7%部分满足需要,31.3%不能满足需要。为此,银监会提供的数据也显示,当前银行贷款不断向大客户集中,贷款余额亿元以上的大客户在全国l7家大银行中,数量比重不足0.5%,贷款余额比重却超过50%。(图1.1.4)
(图1.1.4) |
从本次调查可以看出,商帮企业在融资的目的、用途方面各有不同:为了有正常的资金流,44.7%的企业是用于平时的进销货周转;24.6%的企业用于高峰期进货。这两组数据表明,新商帮中小企业日常的流动资金是相当短缺的,而企业用于新项目投资或扩大企业规模所需资金缺口亦是巨大的。此外,61.9%的企业认为扩张规模的资金难以满足,也反映了商帮股权融资等长期融资渠道的缺失。
商帮企业在融资渠道的选择和使用上,银行以50.9%位居各项首位,民间各种形式的借贷(企业间拆借、亲友借款、典当及地下钱庄)占了11.1%,而风投私募、上市债券等总体还很少,仅占2.4%。另外,没有尝试过任何渠道进行融资的占了总体的41%。(图1.1.5)
(图1.1.5) |
上述数据表明,我国新商帮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有限,对相当数量(41%)的中小企业而言,没有合适的融资门路。这里50.9%的银行借贷,其行为是与本调查锁定的样本结构有关,因为对于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而言,从银行获得贷款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
对比《2010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的今年上半年银行人民币贷款情况可看出,多数银行贷款额同比都在减少状态,这表明一方面商帮性质的企业贷款难,但另一方面银行由于银根紧缩又没有充足的放贷,这是导致企业贷款难的又一个主要原因。或者说,由此减少了很多商帮性质的中小企业获得贷款的机会,构成了41%中小企业贷款难的困境。
表:2010年上半年分机构人民币贷款情况(图1.1.6)
单位:亿元
(来自《2010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表 不同行业样本企业的融资渠道比较
此外,超过四成的受访中小企业未使用过任何融资渠道,完全靠滚雪球式的内源融资募集资金。除了当前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外因以外,经营理念传统、贷款意识薄弱、不愿使用外部资金也是重要的原因。(图1.1.7)
(图1.1.7) |
不同行业融资活跃程度是不同的。调查显示,在批发领域,由于对流动资金的需求较高,行业资金周转也较快,因此在该领域的融资发生率就较高。样本中仅有21.7%的企业没有过融资经历,这一数值远低于制造、零售及服务业。
在批发业,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与本调查的样本总体特征相近,银行与企业间拆借依然是主要获取资金方式,且这两组数值远高于其它行业和样本企业均值。这在商帮群体中,表现尤为明显。
1.银行信贷——四大商帮融资成本差异明显
银行作为当前样本企业融资借贷的主要途径,其对企业财务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下面我们看一下样本企业负债中的银行占比:
数据显示,54.1%的企业银行负债比例在10%以下;负债比例在30%以内的企业达样本量的87.9%,银行作为绝大多数有过融资行为的中小企业的最主要的融资渠道,其负债比例偏少,表明内源融资在我国绝大多数中小企业融资中占据很大的比例。(图1.1.8)
(图1.1.8) |
在商帮企业的融资渠道中,国有银行毫无争议地占据了绝大部分份额(82.5%),股份制商业银行位居第二位,占据27.7%。这一格局一方面表明了国有银行依然是市场上的“老大哥”,同时以股份制商业银行为代表的新生力量也不可小觑,甚至外资银行也占了5.5%的市场份额。另一方面,该结构表明广大商帮中小企业在银行层面上的融资,可选择余地并不多。(图1.1.9)
(图1.1.9) |
企业从银行获得融资的期限主要以短期借贷为主,中长期借贷(1~3年及3年以上)仅占19.3%。
数据显示,样本企业的银行借贷以短期贷款为主,其占了样本总量80.6%,其中以“6-12个月”的最多(44.3%)。(图1.1.10)
(图1.1.10) |
这组数据与前面企业的融资用途基本匹配,在一定程度验证了此组数据的合理性。此外,这还与银行的资产配置有关,一般而言,由于审批权限设置的原因,银行更愿意发放流动资金贷款。
表 不同行业样本企业的融资期限
不同行业对于银行借贷资金的使用期限还是有所差别的,零售与服务业在3-6个月的资金使用上占比较高;而批发与制造业则多集中在6-12个月,1-3年期的贷款使用率也相对较高。
企业为从银行获得贷款,其所付出的融资成本情况是:近半数的企业融资成本在基准利率以下。其中苏商与浙商的融资成本相对低于闽商和粤商。(图1.1.11)
(图1.1.11) |
数据显示,企业从银行获得贷款所需支付的利率是较低的,有近一半左右的贷款是在基准利率以内(含基准利率5.31%),而享受低于6.37%利率水平的贷款企业高达85.9%。
银行贷款利率虽然较低,但却须提供较有力的担保保证。
从样本企业所采用的保证方式上看,担保贷款(担保贷款39.6%、抵押贷款62.0%、质押贷款5.1%)依然是主要的方式,而这种保证方式一般而言又是大多数中小企业不易做得到的。
占比28.6%的信用贷款,体现了该样本群的“优质”性,这也和本调查所界定的中小企业(资产、营业额等)条件有关。
在担保贷款方面,股东企业担保占了一半52.8%,第三方担保占了35.8%,样本企业自保或第三方担保的能力还是较强的。
担保贷款中,银行对企业抵押/质押物的认可主要集中在以房产、土地为代表的不动产方面,而设备类抵押仅占10.2%。这组数据表明,银行所要求的担保方式对于广大中小企业而言,是有较高难度的。在不同的商帮聚集地,对于银行认可得抵押物也是有差异的。
商业地产和住宅是银行认可的主要抵质押资产。在中小企业贷款抵质押的资产当中,商业地产和住宅占比例较高。福建、江苏、浙江等地的商帮抵质押厂房较为普遍。这说明在各商帮中,经过创业期的积累,固定资产投入占有一定的比例。另外,银行对抵质押资产过于偏向房地产等土地资源,这是个非常有趣的现象。
一般来说,住宅是企业主私人财产,厂房是企业财产,商业地产大部分是个人财产,也有少部分是企业财产。规范的有限责任制企业中,企业主对企业承担以出资额为限度的有限责任。苏商和浙商融资过程中,最主要的抵押物是作为企业财产的商业地产和厂房,一方面说明企业经营中,个人和企业财产的区分比较明显,企业制度比较完善;另一方面也说明规范有余而灵活性不足,因为在我国的中小企业是高度人格化的,企业主是企业运行最关键的因素,企业主私人财产和企业法人财产是难以截然分开的,银行应该从实际出发,适当利用企业主为企业增信。
表 商帮企业最常用的贸易融资方式
如上所示,信用证是商帮企业在贸易融资中最常用的保证形式;商业承兑汇票贴现次之,位居第二位,但各商帮企业又因地域性有所差别。从以上表可以看出,浙江商帮和江苏商帮在贸易融资方面,信用证的使用比例很高,占最常使用的融资方式的71.40%;广东商帮则在单据托收和发票的融资方面比较多;而福建商帮在商业承兑汇票贴现方面应用偏多。这些差异应该与贸易形式有一定的相关性。
2.民间融资——集中在短期应急借贷
民间资本(亲友借款、典当贷款、企业间拆借和地线钱庄)在本调查中占据了融资方式的11.1%,即在融资渠道选择中,有大约1成的人是通过民间借贷的方式获取到资金的,当然这样的占比可能偏保守一些。(图1.1.12)
(图1.1.12) |
而在这种民间借贷中,企业间的拆借又是占比最大的(4.7%),其次是来自亲友间的借款,其占比为4.0%。企业拆借资金在样本企业负债中所占的比重,其占比越高,标志着企业对该种资金的依存度越高。(图1.1.13)
(图1.1.13) |
样本企业负债中来自于亲友借贷的数据结构比,与上面企业间的资金拆借大致相同,仅是资金的来源不同而已。
商帮企业在民间资本借贷,其主要用途为短期应急借贷。上图数据显示,1-3个月的借贷期限接近四成,“3-6个月”和“6-12个月”的企业占比也较高。其中浙江商帮呈现的比较明显。
各商帮企业通过非银行渠道获得融资的期限大部分在半年以内。数据显示,有37.8%的商帮企业民间拆借期限在3个月以内;22.2%的商帮拆借或民间借贷周期不超过六个月。这既体现出商帮企业对资金需求的灵活性,也显示出这些企业有良好的信誉和偿债能力。
3. 非融资类金融需求——风险规避与闲置资金增值需求最高
在中小企业的潜在需求中,增值和避险需求较为突出。浙江商帮中有半数样本企业提出在非信贷领域企业资金增值的需求未被满足。在调查中,不同商帮的非融资金融需求有着明显的差异:浙商很看重闲置资金的增值,这种需求占到了该商帮需求的一半,其次是闽商;另外,还有其他待开发的服务是我们金融机构要考虑增加的。因为四个商帮都有期望闲置资金发挥更大作用的设想。(图1.1.14)
(图1.1.14) |
在非融资类金融需求中,风险规避与闲置资金增值是企业最想得到帮助的地方,在结算方面也有17.4%的市场需求。
在结算工具的使用上,网上银行已获得了较为普遍的接受和认可,有62.8%的受访企业在使用网银进行相关结算。柜台结算作为传统的结算服务手段,目前还有32.5%的样本客户在使用。而传真银行、电话银行目前的普及使用率还较低。
中小企业如何处理闲置资金?54.6%的企业处理方式为“活期存款”,结构性存款比例不到两成;福建商帮采取结构性存款的比例略高于其他商帮;浙江商帮在活期存款上也高于其他商帮,但是在“归还未尝贷款上”却非常积极。这表明,各商帮资金流动性较强,对资金管理和计划性不够,或者说是广大中小企业的资金还不是很充裕;另一方面也说明目前企业对于闲置资金的管理使用还不够专业,需要银行等相关机构进行适度引导与开发。
调查中,“结构性存款”与“借贷给其他企业”两项之和为30.6%类型的企业,属于企业手中的闲置资金管理较好,是对金融产品使用较成熟的客户(对银行)。(图1.1.15)
(图1.1.15) |
在人民币汇率方面,汇率变化对受访企业的影响仅占受访企业总数的36.2%,这与受访企业中对外贸易业务占比相关,两组数据大致匹配。
在规避汇率风险的工具使用上,主要应为有一定外贸业务的企业。以下数据仅是总体上呈现一下使用了汇率避险工具的占据了总体样本的比率。从需求上看,近半数企业需求较小。(图1.1.16)
(图1.1.16) |
为能更好地了解汇率风险规避工具在外贸企业(以外贸业务为主或有一定量的外贸业务)中的应用程度,我们作了如下数据交互:
表 样本企业对规避汇率风险工具的使用情况
数据结果显示,在“国内市场占50%以下”的样本群体中,有72.6%的企业没有使用汇率风险规避工具;结合其它两项,数字100估计在有外贸业务的企业中,至少有近一半的企业没有使用汇率风险规避工具。
该组数据也从另一角度揭示了中小企业在金融风险规避及工具使用方面还有很大缺失。
二、新商帮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及成因分析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造成新商帮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内因也有外因。
作为商帮,自身的商业模式也需要审视。与成熟型的大企业相比,商帮企业中相当多集中在传统产业,技术、设备落后,生产工艺水平低,科技创新慢,产品质量与竞争能力不足,低水平重复建设等方面问题比较突出,在加上管理能力明显不足,使其商业模式也成为不能支撑它得到融资的关键因素之一。
从外因来看,银行不是慈善家,他们以盈利为目的,在经营过程中讲求赢利性、安全性和流动性原则,其中又以安全性为先,要求融资方能提供足够的担保来支撑资金的安全,这些,历来都是各类中小企业的资金障碍。尤其在商帮中,中小企业的规模占比很大,无论从企业规模、还是资产(抵押)角度来看,都不能不使银行在放贷时慎之又慎。而目前国内金融政策与监管并不宽松,融资渠道单一这样老大难问题始终没有缓解,尚未形成多层次的企业融资机制。由此,造成新商帮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及成因值得思考。
1.融资困境内因
内因一:经营模式单一 制造业占比过高
一个企业的前景如何,能直接从经营模式上反映出来。比较四大商帮的业务行业分布,我们发现,由于受企业主生活所在地经济环境和创业起步阶段的种种限制,欠缺创新能力、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成为商帮中小企业所进入的主要行业。这种现象在江苏商帮中更加突出,已占到一半以上。
制造业占比高,充分说明经营模式中来自产业链低端的收入贡献较高;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高科技含量、各种附加值过低。虽然能代表以地域色彩而形成的典型经营模式,但是,将来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未必能做到基业常青。(图1.1.17四张)
(图1.1.17四张) |
图 样本企业各商帮的行业分布
如上图所示,除四大商帮在赢利模式中原始的制造成份占比过高之外,四个商帮在运营上还有着自己独特点:粤商非常看中批发产生的利润,所以在其经营中,批发占比第二;浙商虽然做完了产品也靠批发赢利,但相比之下占比要比粤商低很多;其次是闽商。这种商业结构中,四大商帮共同忽略的就是服务,因为在对四大商帮商业模式的对比中发现,除浙商还有一些服务意识外,其他三商帮服务意识非常淡薄,虽然这与商业模式有直接的关系,但却很值得企业主们深思的现象。
内因二:资金流向风险大 安全性堪忧
在新商帮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中,由于缺少足够的抵质押资产,信用状况又参差不齐,这些都不符合银行现行的贷款条件,使得银行更多从安全性角度考虑不愿意支持其融资,这一直是商帮中小企业的苦恼。但是现实中的商帮企业,由于经营模式的原因,似乎过多关注业务的增长与市场的开拓,而较少考虑银行对资金安全性的担忧,这在此次调查中体现得比较明显。
从数据上看,首先,商帮企业们资金用途排在第一的是“高峰期进货”和“追加投资”,这方面浙江商帮的占比最高,且占到了四大商帮企业总资金用途的64%;显然,进货和追加投资对银行来说,都不是短期能回笼资金的贷款用途。另还有近四成的小企业使用资金的目的是“平时的进销货周转”。类似这样的资金需求,使得资金用途不可控,使资金供给者感受到安全性下降。所以,对商帮企业来说,在缺乏有价值的抵押物支持、又不能保证资金流向安全的前提下,融资困难就会出现,甚至会限制企业的发展。(图1.1.19)
(图1.1.19) |
上图中,商帮企业的贷款资金流向很明显是偏向企业本身的利益,而忽略了放款方的安全因素。在这种情况下,致使一些银行内部对中小企业贷款有了很大的担忧。某股份制银行浙江分行的人士表示,目前他们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考核很优惠,评分大概是其他贷款的1.2倍,即贷出去1亿元的贷款,可以按1.2亿来算绩效。但即使是这样,现在企业的经营状况依然堪忧,因此给中小企业放贷还是很谨慎。
内因三:缺乏银行认可的抵押物,不同商帮有差异
抵质押贷款是中小企业贷款的主要方式。调查显示,63.3%的中小企业获得贷款的方式为抵押贷款,只有在福建商帮中,信用贷款和担保贷款的比例偏高。调查显示,信息缺失(不对称)条件下,银行难以甄别优质/非优质企业,为降低风险,银行更倾向于能保值、升值且易于变现(流动性强)的商业地产、住宅等。机器设备由于价值评估困难且难以处置,多数银行不愿作为抵押物。所以,缺乏抵押物依旧是商帮中小企业融资的障碍。而不同商帮由于地域差异,被银行认可的抵押物还略有不同。(图1.1.20)
(图1.1.20) |
广东商帮和江苏商帮的抵押物中,商业地产是银行最为看中的;其次是浙江商帮的商业地产;但在厂房方面,福建商帮和浙江商帮是否拥有厂房是当地银行最关注的;在福建,自有住房则是最有价值和最能增强企业信用的抵押物,其次是固定资产——厂房。至于属于折旧范围内的设备,则极不被银行看重。
2.融资困境外因
外因一:银行过于看重企业规模
中小企业生存状态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中最大的隐痛,无论是我国经济繁荣期,还是经济萧条期,中小企业都承受着不公平的挤压。只是在经济急骤萧条的时候,中小企业大批破产特别引人注目而已,中小企业则被忽略,导致许多企业因无法获得贷款,或者失去发展的大好机遇,或者完全失去生存机会。所以,从外部因素来看,构成新商帮中小企业融资壁垒的主要因素仍然是市场经济中普遍存在的规模歧视,而非转轨经济中特有的所有制歧视,因为即使存在所有制歧视,那它也只是一个过渡性问题,它可能在经济转轨的某一阶段变得特别突出。但从长期看,随着经济市场化和金融体制改革的推进,它的影响将趋于减弱,而规模歧视则是一个更具普遍性和长期性的问题。(图1.1.21)
(图1.1.21) |
以上是广东商帮在贷款时被银行拒绝的原因,企业规模过小占到了总原因的57.9%。在下列我们曾经做过的调研中,有关中国中小企业融资与担保状况调研的数据体现。结果也是直指规模。
在被银行拒绝放贷的受访企业中,超过一半负责人表示是由于企业规模过小而被拒;近三成负责人表示是由于缺乏银行认可的抵押物;另有13.3%是由于自身的负债率过高导致贷款无望。这些现象表明,受访中小企业融资所面临的主要融资困境已从所有制歧视转向规模歧视,体现了经济的市场化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
而在不同的商帮中,江苏商帮企业在贷款时被银行拒绝的比率要远大于其他三个商帮;其次是浙江商帮;闽商和粤商相对较好一些。(图1.1.22)
(图1.1.22) |
外因二:政府政策扶持难落实
针对当前经济形势,金融监管部门采取了多项措施帮助中小企业摆脱困境,如中小企业基金、中小企业集合债券、股权质押贷款、应收账款质押贷款、小额贷款公司、财政资金注入担保机构以及创业板上市融资等。但是从本次调研情况来看,这些扶持政策并没有全面落实。数据显示,我国新商帮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有限,对相当数量(41%)的中小企业而言,没有合适的融资门路。
在接受调查的样本企业中,近八成企业主表示自己主要的融资渠道为银行贷款,其他融资渠道仅占两成;而在使用银行贷款的受访企业中,超过八成通过国有大银行申请贷款。这说明,融资渠道的高度集中和相对单一导致中小企业面对业务或投资机会时,很难选择到最佳的融资方式,使融资的价值难以最大化。(图1.1.23、24)
(图1.1.23、24) |
融资结构反映了企业通过不同来源和渠道所筹集的资金之间的相互比例关系,是企业融资行为的结果。企业的融资行为,是企业在既定的约束条件和金融制度安排下,基于对融资风险、融资成本与融资收益的比较做出的。
当前我国定位于服务中小企业的中小银行缺乏,适合中小企业资金周转的典当行业以及小型贷款公司还不成熟,民间融资渠道受到较大的挤压,直接融资通道不畅,导致国有大银行在企业融资结构中的垄断地位。所以,各类融资渠道的缺乏或不成熟成为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难现状的重要因素,这些需要我们的政府相关部门重点考虑。
三、 新商帮诉求:阳光普照
从新商帮中小企业的以上几大困境中,我们发现,商帮企业处在艰难的生存线上,挑战与机遇并存。针对面临的困境,商帮中小企业们为了发展壮大,急需政府的扶持和社会的关注。在金融需求方面,他们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悖论,这些需要靠自身的努力去完善;而在政策方面,政府的关注和政策的支持力度与商帮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密切相关。(图1.1.25)
(图1.1.25) |
总结商帮企业的需求特点,加大对商帮企业的扶持和关注力度应该是社会各方共识。本部分主要从受访企业主的经营理念和银行两方面分析中小企业融资中遇到的困难,以及受访企业主对银行、政府的期望。如下表所示:(图1.1.26)
(图1.1.26) |
1.银行审视贷款流程,开发多样化的金融产品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程度的提高,中小企业融资所面临的融资困境将会从结构性障碍(如所有制歧视)转向市场性障碍(如规模歧视。这也就意味着,经济的市场化程度对中小企业融资有着比较重要的影响。
央行规定贷款利率不能超出下浮10%,导致尽管大企业在抗风险能力上具有较大优势,但在与银行的贷款谈判中无法进行贷款利率议价,在利率方面与中小企业享受同等待遇。从银行的角度,贷款发放给大企业能得到稳定的利息差,大企业的单笔贷款额度又远高于小企业,从银行自身风险、成本和效率考虑,银行更青睐大企业。
在调查中,改善审批流程、加快审贷速度成为受访企业主最期望银行改善之处,占到了受访企业的35.5%;另有26.1%的受访企业负责人希望银行能降低贷款利率;17%的受访者希望能降低对抵押物的要求。(图1.1.27)
(图1.1.27) |
不同地区商帮因业务模式对资金需求有不同:在浙江商帮中,有40%的样本企业希望银行降低贷款利率,而江苏商帮中选择该项的只有15%。江苏商帮最希望“改善审批流程,加快审贷速度”;广东商帮和福建商帮也有相同的需求;此外,江苏商帮和福建商帮还希望银行降低对抵押物的要求。
从企业经营的角度,银行的审批流程繁琐、审贷速度慢与我国商业银行的集权式经营模式有很大的关系。在我国,银行结构和企业结构不一致,我国的金融资源绝大部分集中在大中型银行,而企业结构中中小企业占绝大多数。大银行的集权式信贷管理模式使信贷审批权大量向上集中,基层银行只有推荐权而缺少放贷权。而中小企业的融资信息往往源于基层,传递、甄别信息耗费了大量的时间。
银行结构和企业结构的不匹配,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融资,因为漫长的审贷时间往往导致商机的贻误,增加了融资的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因为“想享受和大企业平等的待遇”一直是中小企业的心病。但一些地方政府或相关职能部门的行政职能还未真正转变,未扮演好为企业和百姓服务的角色,在打造“软环境”上仅仅做了一些表面工作,没有实际内容。这些,严重打击了中小企业的发展信心。由此,不得已绕开正规金融机构而转寻其他解决资金之道。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企业主们呼声最高的降低贷款利率,一是与此次样本选取的优质企业相关,二是大多数商帮企业面对银行的贷款大多数都是由抵押物造成的利率降低,这方面企业几乎没有跟银行讨价的优势。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主们只能寄托于银行的贷款流程高效。在这方面,银行自身的空间还是很大的。
中小企业的金融需求具有灵活性、个性化、多样化和风险不易把握等特征。要达到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效果,银行必须创新金融产品,尤其是信贷产品。未来,银行应该在金融产品、产权交易、贷款担保、资产评估、企业上市、企业诊断、产业投资基金、信息交流等方面进一步开展深入研究,开发多样化的金融产品。
综合以上调查结果,中小企业在规模、行业、地域等方面的复杂性表明需要更加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尤其是浙商。因为浙商特有的企业特质,多样的金融产品似乎更能弥补自身金融需求,如扩充增值服务范围、增加面向企业的网银服务品种、开发商帮企业需求强烈的金融产品。所以,企业主们认为,金融监管机构应该给银行充分放权,让银行有充分的自由空间,开发出适合中小企业的金融产品,有效地促进产融结合,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更大的价值,让产融结合为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有效的放大作用,让未获得融资企业不再为抵押物而焦虑。
此外,完善银行风险抵抗能力也应该成为银行在开发金融产品时应该重点考虑的因素。以防止金融风险可能造成的预期损失和非预期损失及灾难性损失。
2 .授信范围扩大
中小企业融资的最主要用途在于扩张企业规模,而企业规模过小却恰恰成为银行拒绝放贷的最主要原因,这在不同的商帮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所以,本次调查中,有62.8%的企业认为克服融资难需要壮大自己企业的规模,江苏商帮的扩大规模意识尤其明显,明显高于其他商帮。
接受本次调查的企业主中,有超过6成的企业主认为改善自身融资困难的处境、壮大企业规模是解决之道;接近2成的企业主认为应当改善财务管理制度,获取银行的信任。
福建、广东、江苏商帮还希望改善财务管理制度,获得银行信任;浙江商帮将主动学习金融知识放在了比较重要的位置,表现出独立灵活特性。(图1.1.28)
(图1.1.28) |
银企关系是一种信息不对称的关系,银行很难知道企业的真实经营情况,放款之后,企业把钱拿去如何用银行也不是全部能掌握的。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传统的银企关系越来越不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所以,现阶段新商帮中小企业自身也应当努力建立紧密型的银企关系,前提是要调整自己的经营模式和经营理念。因为单纯依靠技术创新或廉价劳动力为生的商业模式,已经不能获得金融机构的青睐。
紧密型的银企关系能够帮助银行充分了解企业经营状况,并给予监督,降低银企间的信息不对称和信贷风险,也能使企业更易获得稳定的资金支持,降低借贷成本,改善信贷结构失衡的状况,为自己的发展保驾护航,但期望以自身的信用来带动企业信用也是企业所关注的。
3.政策扶持:促进产融结合
中小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成分,对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本次调查中,从商帮企业透露出来的信息表明:以产融结合为出发点,建立基于行业的、由政府支持的商业化运营主体,创建产业银行,打通社会资金流通渠道是迎合商帮企业特点的。在这种特点下,改善现有金融机构服务效能、增加地方性金融机构数目是对商帮企业有力的支持。
改善现有金融机构服务效能
调查中,中小企业在“希望政府可以解决的融资难问题”一项中,“减免各类行政性收费,比如,抵押登记的收费” 和“改善行政服务效能,提高办事效率,比如提高抵押登记流程的速度排在最前面”关注率最高。35.3%的商帮企业希望政府可以协助改善行政服务效能,提高办事效率,而不同商帮因地域又有差异。如浙江商帮认为减免各类行政性收费是希望政府急待解决的问题;江苏商帮和广东商帮则认为改善行政服务效能,提高办事效率是最为急迫要完善的。(图1.1.29)
(图1.1.29) |
增加地方性金融机构数目
随着“新36条”的颁布,其所指向放开的具体行业——铁路、电信、能源、金融、国防科技工业、市政公用事业等,都是民营资本尚未开垦的新大陆。而且“新36条”中一大亮点是“允许民间资本兴办金融机构”,这点燃了很多企业进入金融领域的热情,这说明,在经历了多年资金饥渴之后,中小企业更加希望拥有属于适合于自己的金融机构。
据温州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0年5月温州金融机构存款余额已经达到5693.21亿元;而在2009年7月末,根据温州市银监分局的统计数据显示,温州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储蓄存款余额为1945.6亿元。在不到一年时间内,温州金融机构存款余额就增加了两倍多。所以,积极主动开闸引渠,引进民间资本,大力发展中小银行,增加地方性金融机构数目,促进竞争,包括担保、典当行业的进一步规范、发展与成熟,乃至利率市场化的进一步推进,都成为未来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解决之道。
有效监管
任何一个条例的出台都需要强有力的实施与推进,才能效果最大化。而国务院时隔五年之后,出台一个鼓励民间资本的“新36条”,并且出台有关部委具体分工的文件,这就说明中央各部委、地方政府没有认真落实好2005年出台的“非公经济36条”。如果认真落实好了,就不需要这次“新36条”的出台。
此外,纵观国内的金融市场,金融领域仍然管得很严。民资进去还是很难。对此,浙江省金融办地方金融处处长潘广恩在接受《观察与思考》杂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目前,中国银行监督管理体制是由银监会垂直管理,地方几乎没有管理权力。”
过去几年的经验也表明,民营经济的发展、民间投资的激活并不是靠简单的几个政策发布就能真正实现的,根本上还得来一次思想的解放和体制的改革。第一,要重新界定政府投资与民间投资的关系和定位;第二,在体制上进行改革,打破垄断,在公平的竞争环境下真正降低行业准入门槛,转变政府职能,管理方为监管方。真正实现在金融市场上,金融机构和民间资本是有效的执行者,政府是公正的把控和监管方,共同推进产融结合的进程。
附:新四大商帮特点对比
新商帮 |
特 点 | |
苏南商帮 |
主要分布在苏州、无锡,常州等地。 苏南模式的文化背景是吴文化。吴文化重格物致志,强调均衡、集体、等级。其特点是集体所有制模式。 属外力推动型经济 工业企业实收资本来源比重依次为外资、个人资本、国家和集体资本。 | |
浙江商帮 |
主要分布在温州、宁波、台州、杭州等地。 受永嘉文化(也叫浙东文化)影响较大。永嘉文化重经世致用,强调个性、个体、能力。 逐渐从分散的家庭作坊过渡到现代私营企业。 属内力推动型经济;浙商则主要从事以制造业为主的第二产业,代表产业有纺织、皮鞋和五金等。 浙商吃苦耐劳、有强烈的事业心,敢于冒险,做事理智、看准了就做。信奉个人自主、契约共赢的经营理念。非常重视产业的“扎堆”效应和创业者之间的“扎团”理念,强调共生共荣。经商行事踏实低调;以商会为载体善于抱团;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浙商的商业资本更多来自民间非正规金融,通过非正规金融渠道集资。据统计,浙江商人融资80%是靠民间借贷。 浙江的工业企业实收资本来源比重依次为个人资本、外资、国家和集体资本。 | |
闽南商帮 |
主要分布在泉州、漳州、厦门等地。 受闽南和吴越文化共同影响,是一种典型的客家商业文化,特点是“爱拼才会赢”,但多为家族企业。 闽商:吃苦耐劳、崇商敬业、敢于冒险、富有激情、做了再看,有强烈的老板意识;对环境适应能力很强,并善于利用当地政府的资源。社会责任感强。闽商特立独行、单打独斗的特质明显。 属外力推动型经济 闽商主要从事第三产业,主要是以批发零售业为主的商业贸易。 工业企业实收资本来源比重依次为外资、个人资本、国家和集体资本 闽商的商业资本和原始积累很多来自海外,既有海外闽商的直接投资,也有福建华侨的侨汇; 闽商发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是企业规模较小,中小企业比较多,有竞争力的大企业比较少。二是传统产业比较多,企业没有形成自主创新能力。三是优秀人才比较少。四是家族企业比较多。 闽南的运动鞋在中国乃至全球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 |
广东商帮 |
主要分布在广州、深圳、东莞、顺德、中山等珠三角地区。 受岭南文化影响较大。特点是胆大务实、精明灵活、擅长贸易,并与港澳及海外资本有紧密联系,同时对市场策略、产品策略的研究很重视。 属外力推动型经济,代表性产业:珠三角的电子信息 工业企业实收资本来源比重依次为外资、个人资本、国家和集体资本 现代“粤商”既有重实效、求稳健等适应现代市场的优良品性,但却又有轻品牌、少合作、缺战略等约束企业成长的不利个性弱势。他们大多“怕”冒风险而损失了既然利益,宁可“走一步,看一步”,保住“碗里”已经到手的既得利益。 稳健、务实、不合作
怕多事、少张扬、图平安、财不外露、小富即安。 “粤商”之间的合作相当稀少;多而不强,强而不大;粤商很少得到政府部门的强力支持。 重外贸,轻内贸 广东民营企业的融资方式主要为向家族内成员借钱,现代化的融资方式如直接融资和银行贷款比重偏低。 |
资料来源:数字100市场研究公司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