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理财频道-提供个人理财资讯和理财工具服务 > 保险频道-提供产品和全面资讯的保险门户 > 保险理财

“高端险”高在哪里? 把保险做成了奢侈品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2011年01月25日09:05

  当LV、PARDA等所谓奢侈品品牌已经能够随时出现在较高收入人群口中和购物清单上时,年缴保费动辄几万的“高端险”依然离这部分群体很远。因为从目前市场上的“高端险”的准入门槛来看实在是“太高了”。

  反而是,在媒体上出现单笔赔付超过400万元、500万元,甚至是700万元的报道时,“高端险”的话题一次又一次地被提起。最近一次是,某投保人因意外身故获得总计约710万元的保险金,这也创下去年广东省内最大单笔人身险赔案。

  “高端险”高在哪里?

  顾名思义,“高端险”的目标客户自然是高净值人群,换句话说,就是有钱人;那么问题随之而来,有钱人也需要保险吗?中德安联首席市场官黄长青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称,通过市场调研发现,高净值人群在保险保障上有许多独特的需求,然而这些需求的确是难以通过现有的保险产品全面满足。但这并不是说,这些人群不需要保险,而是市场上没有或者很少提供适合他们的保险产品。

  近一两年来,保险公司似乎一下子都“瞄上”这一当初还属于“空白地带”的市场,相继推出了各自公司的“高端保险”。黄长青对本报表示,在共同点上,当时推出的高端产品都有一定的保费门槛,这一门槛因保险公司不同而又有区别。对于此类产品的差别,根据产品的开发动机不同,产品所提供的保障是不一样的。

  “我们认为,仅仅把普通保险产品单纯的拉高保费门槛进行销售,并不能称作真正意义的高端保险,也很难吸引到高端客户。”她表示,高端保险最吸引人的地方,应该是其特有的产品形态能够满足高端客户这一细分群体的独特需求。所以,对于“高端保险”,要看其是否为高端客户量身打造,是否切实地满足了高端客户的保险需求。

  在采访中,本报记者注意到,尽管不同的保险公司针对高端人群需求推出了不同侧重的产品或者服务,但大致上还是可以分为四类。最常见的是以普通产品为基础,根据高端客户的需求提高保障额度,或者扩大适用医疗机构的范围,但是保障内容没有变化,例如提供高额的养老和医疗,医疗保障突破医保范围,扩大至国内多家特需医疗机构,社保之外的诊疗费用也可以得到赔付;

  第二类产品以全球高端医疗保险为代表,比较适合于需要经常出国或者常驻国外的人,一般为一年期,定点医疗机构遍及全球,相应的保障额度也更高。不仅医院网络更广,保障范围也从一般疾病扩大到物理治疗、家庭护理、精神科治疗,配套的服务与保障内容密切相关,包括24小时紧急救援热线、医疗费用垫付、预约门诊住院安排等等。

  第三类以贵宾服务见长,无论购买了什么产品,只要保费数额达到一定的标准,即成为VIP客户,享有不同级别的服务,例如,有的公司的最高级别的客户可凭VIP金卡享有多项增值服务,包括全球紧急救援、医疗咨询、绿色通道服务等。

  第四类产品以“家庭保障+品质贵宾服务”的形式出现。前者是指为一家三代提供全方位保障的四种计划,包括养老计划、重疾康复计划、老年人意外保障和子女培育计划;后者是指专属的多项VIP俱乐部会员服务。

  保单“堆砌”堆不出“高端险”

  本报在采访中也注意到一种现象,即部分具有一定的高收入,但又达不到“高端险”的准入门槛的人群,设想希望能够通过多买几份其他产品,使得保额到达和“富人险”类似的水平。

  黄长青认为,购买保险,不能一味追求高保额,而是要能够切实地满足自身的保障需求,同时贴合自己的财务情况。此外,认为“富人险”就是拥有较高保额,也是一种认识不全面的误区。“从高端产品的设计过程来看,即使是高端客户这一目标群体,还可以进一步细分。比如,有的已经拥有大量资产,实现财务自由的高净值人群,希望通过保险为自己和家人提供稳健的财务保障;再如有的虽然拥有较高资产,但还是想通过个人努力让资产进一步增长的高端人群,希望保险保障能够不断增加,帮助自己抵御通货膨胀。事实上,需求并不相同,那自然也就不能简单地‘叠加’保单。”

  另外,本报记者也注意到,市场上一直有一种说法,那就是“与其在内地买高端险,反而不如去境外市场,如香港买”。多位接受采访的保险业内人士对此观点并不认同,他们认为,这其中涉及到较为复杂的合规问题。首先,中国保监会对保险公司在中国内地不同地区销售保单有着严格的规定和限制,消费者在购买保险时一定要确定提供服务的保险公司是否有在当地经营的许可和资格,以免理赔时产生纠纷。

  其次,就算成功在香港市场购买了当地的保险产品,那么是不是在香港购买的保险产品就一定更划算,能享受更好服务?这是需要打上问号的。他们认为,保险是一种地域性很强的产品,因为当风险发生时,保险提供的是第一时间的财务支持。如果一个人长期生活和工作在上海或北京,是很难充分享受远在香港的保险公司的“优质服务”或高端产品的其他增值服务的;同样在理赔时,这一问题可能就更突出,由于香港和内地的医疗体系和保险产品设计都存在差异,如果事先对产品的保障范围没有充分的了解,在理赔资料提供,甚至理赔界定上都可能发生争议,也就使得保险最核心的保障功能可能无从发挥。

  最后,不同的地区之间保险产品也很难直接比较,比如美国或欧洲,因为社保体制的不同,商业保险的差别也很大,甚至还有长期的汇率影响,很难去说美国的商业保险“更好”或“更划算”。

(责任编辑:陈大伟)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