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毅蓓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刚刚落下帷幕,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建议》将民生问题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体现了我党执政的目标,也体现了未来我国要着重解决的关键问题。
全会指出要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这也就意味着,未来5年我国的奋斗目标是努力让居民生活更加富裕,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居民更加无后顾之忧。
这对我国保险业来说,无疑是一个机遇。保险业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支柱,不仅是小康社会中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加肩负着促进改革、保障经济、稳定社会、造福人民的重要使命。如今国家注重民生发展,也为我国保险业地腾飞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条件和经济环境。
在接下来的十二五中,我国居民的收入水平会有显著提升。对于目前收入已经达到小康水平的家庭,收入的进一步提高将会促使其增加对于医疗保健等保障的需求,这其中也包括对于医疗保险等险种的需求。而对于目前收入接近小康水平的家庭,收入水平的提高将刺激他们对于消费的支出,这也就增加了对于财产保险的需求。
《建议》中还提到要加快新农村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也就是要加大向中西部以及农村倾斜的力度,保证公平的收入。这也就意味着中西部及农村的收入将会有较大幅度提升,农民收入的增加将会刺激对于农业保险等险种的需求,进一步推进保险业的发展。
在过去的5年中,我国保险业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的洗礼,经历了2008年汶川大地震等一系列的自然灾害,经历了伊春空难,每一次对于中国保险业既是挑战又是机遇。而这次在金融危机两年之后,在国际经济形势不明朗而我国经济形势向好的背景下,在国家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利好消息下,我国保险业应该如何抓住机遇,谋求自身最大的发展呢?
首先,我国保险业应该明确自身的定位。我国保险业应立足于保障和服务民生,提供符合社会责任标准的保险产品。这一点在目前看来我国保险业做得还不够充分,应该将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障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发展养老险、医疗险等险种,建立与社会保障互补的全社会多支柱的完善的保障体系。注重关注弱势群体,大力发展民生保险,帮助弱势群体享受公平的保障待遇,体现保险的社会责任,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其次,注重民众需求,开发适合民众需求的保险产品。第一,针对中西部和农村地区,开发适宜的保险产品。稳步发展“三农”保险,积极开发适宜低收入人群的保险险种,做到保费低廉、保障适度、保单简明、理赔简单。推出适合新农村建设以及中西部产业结构调整的保险产品,促进社会经济和谐稳定有序发展。第二,针对不同收入水平、不同教育程度,应有不同侧重点。对于各种收入水平在增加收入背景下的不同保险需求,要进行合理分析,制定出相应的保险产品,将民众对于保险的需求切实转换为保险消费。
总之,我国保险业目前面临着绝好的机遇,只要能明确自身定位,我国保险业将会迎来更加璀璨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