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理财频道-提供个人理财资讯和理财工具服务 > 理财大计 > 第七届上海衍生品市场论坛 > 第七届上海衍生品市场论坛最新报道

林伯强:低碳的经济全球化和中国低碳转型

来源:搜狐理财
2010年05月28日19:13

  上海期货交易所所举办的“上海衍生品市场论坛”,在业内人士的广泛参与和支持下,至今已成功举办六届,成为中国期货市场的年度盛会。2010年5月28-29日,“第七届上海衍生品市场论坛”将在上海召开。本届论坛的主题是:“全球经济复苏与商品期货市场”。搜狐理财对本次论坛进行了现场直播!


 

  林伯强在国际能源研讨会上的发言

  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作为大会的协办单位,我非常感谢上海期货交易所给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机会,能够跟大家做一个交流。低碳是一个比较热门的话题,所有人都在谈低碳,但事实上大家都不知道在讲什么。从定义上来说,低碳或者是低碳发展、低碳经济,它的基本定义就是在生产和生活中尽量减少碳排放,现在的问题在于尽量是一个什么样的量?低碳到底应该低到什么程度?对这些问题我们都很困惑。

  我今天想讲的是低碳的经济全球化和中国低碳转型,我肯定先会讨论一下贸易的全球化,低碳的全球化跟贸易的全球化区别在哪里呢?第一部分咱们先看一看贸易,我们称它为第一次的经济全球化,以往的经济全球化是通过贸易投资把全球经济绑在一起,各国通过自己的比较优势在经济全球化中获利,各取所需,共同富裕。目前看来,中国加入了WTO,在整体的贸易全球化当中获得了很多的好处,这个是大家都看见的,可以利用最先进的技术,可以通过贸易,出口是中国的三架马车之一。但是我们也看到贸易全球化的问题,主要的问题在于发达国家目前的环境主要以加速发展中国家来获得的,比如说一个东西在发达国家,它认为有污染,不适合生产,可以直接拿到发展中国家来生产,这就是传统的贸易全球化的对整体环环境污染的一种形势。贸易经济的全球化,使得发达国家的环境保护常常以不发达国家的加速污染为代价,转移污染排放的可行性在于污染物的影响是当地的。第二个是低碳,我称之为第二次经济全球化,由于产出和能源效率的不同,在不同国家生产某一个产品的排放量是有区别的。二氧化碳的气侯变化影响的是全球性的,在那个国家的排放是没有区别的,传统的低收入国家生产,在高收入国家消费的国际贸易模式,可以导致更多的碳排放。以往如果不考虑碳这个东西可以直接在发达国家生产,但是如果考虑到碳,发达国家就要想一想,对发展中国家影响更大,为什么呢?因为拥有的越多的,失去的也越多,低碳将会把全球的经济再一次绑在一起。低碳的全球化今后可能对整体的贸易全球化产生巨大的影响。

  发达国家可能会怎么做呢?这边主要是能源结构和能源消费的问题,第一,发达国家通过技术和资金援助,提高发展中国家的效率,它的排放一个单位,你让它排放也接近一个单位,那是可以的;第二个就是通过碳交易支持发展中国家进行减排。还有对发展中国家比较不利的就是通过贸易(碳关税)和其它非贸易手段减少能源补贴,迫使发展中国家减少排放。意味着今后的贸易保护可以打着低碳发展的旗号。贸易的全球化基本上是一个经济发展的问题,但是低碳的全球化可以上升到人类生存的高度,大家想一想,当打着低碳的旗号来触及贸易的时候,从哪个角度讲都讲不通,目前的很多贸易保护你是说不通的,上不了台面,因为有WTO,有很多反对贸易保护的法规政策。但是如果今后这种贸易保护主义是打着低碳的旗号出现的话,我们要怎么应对呢?最终大家对某一个生产产品的排放基本上都差不多,这是最后的一个结果,从现在往最终结果走的话,这个过程当中发达国家的产出以及工业结构受到很大的影响,反过来发展中国家的增长以及转型将受到更为巨大的冲击。如果不想让碳排放问题影响全球贸易自由化的进程,发达国家就应该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和能源效率作为全球碳排放的主要手段。

  对于低碳经济全球化,我们做了一些研究,这边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主要想看看低碳的全球化来临之后,我们应该要怎么应对,它会有什么样的后果。首先我们研究了一下碳泄漏的问题,由于碳泄漏问题的存在,碳关税很难降低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为什么呢?比如说我如果对中国征收碳泄漏税,可能就转移到印度去生产了,碳泄漏不仅仅发生在发展中国家之间,也可能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主要表现于碳排放强度较高的工业产品产量在不同的国家之间进行转移。因此,我们认为碳排放应该是全球性多边问题,也就是说单边的对中国或者对印度今后进行碳税的征收,可能达不到减排的目的。

  第二个,经济全球化对不同的发展中国家受到的影响不同,不同的发展中国家受到的低碳的全球化的影响是不同的,煤炭等化石能源在能源中占比较大的,中国大概在70%左右,印度大概在50%左右,可再生能源在能源当中占比较大的巴西受到的影响比较小,也就是说你希望今后在整体低碳经济全球化的过程当中要受到比较小的影响,你就必须要对你的能源结构做出恰当的调整。按照各国标准征收碳关税时,像巴西的福利会增加而不是减少。

  低碳的经济全球化,我们还研究了一下它对全球产业结构的影响,通过贸易或者非贸易手段,影响贸易格局和产业格局,这就是今后低碳全球化体现出来的最基本的特征。不同于普通关税,碳关税的影响不是中性的,对不同的产业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我们的研究说明碳关税会降低被征收碳税国家的工业部门在整个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各种生产要素会流向其它部门。碳关税客观上会调整被征收碳关税国家的产业结构,也可能会影响征收国家的产业结构。也就是说今后的产业结构不一定由我们自己调了,别人可能会帮你调了。

  会影响各国的收入和各国国内的收入分配,如果不是全球性征税,被征收碳关税的国家收入下降幅度比较大,而其他国家收入会相应增加。从国内的收入分配来看,被征收碳关税的国家资本报酬和劳动报酬都会降低,相对而言,资本报酬降低的幅度要大一些,这就说明之后资本密集型的主业将会受到比较大的冲击。影响各国的出口贸易,它会改变降低被征收碳关税国家的产品出口结构,工业产品出口量会降低。会改变贸易流向,工业产品贸易将从被征收碳关税的国家专项没有被征收碳关税的国家,更关键的是会降低各国之间的进口量,不利于自由贸易的发展,但国家之间的碳交易将大幅度增长。这是我们对地区贸易以及其它方面的基本判断。

  实际上我想说的就是两个问题,一个问题就是低碳全球化的概念,第二个就是跟大家分享一下低碳全球化今后对整个产业结构、贸易以及乃至某一个国家的收入分配都会产生深远的分享。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应对低碳全球化给我们带来的影响。这是一个二氧化碳排放的趋势,从这个图看,目前世界二氧化碳的排放增量说是比较快的高峰期。目前这个增长量主要还是来自于发展中国家,主要是印度和中国,中国在2000年到2007年当中增长了将近34亿吨,中国目前的排放处于一个增量比较高的阶段,这个跟它目前的增长阶段是直接相关的,目前中国处于城市化和工业化的阶段,发达国家在增长的过程当中,他们当初的能源效益甚至比咱们现在还糟糕,现在尽管有些不同,面临着技术水平不同,面临着环境不同,面临的资源价格不同。目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着四大约束,第一是能源稀缺,第二是环境保护和应对气侯变化,第三是能源安全,第四个是能源成本,大家讨论的比较少的是能源成本,但是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中国经济的低碳战略转型应该是节能为主,发展清洁能源为辅,积极寻找石油替代,保障能源安全。节能为主基本上满足了以上四个方面的约束,发展清洁能源为辅,主要是考虑到发展问题,寻找石油替代主要是从能源安全的角度来考虑的。从政府方面来说,强调目前中国的许多经济发展问题,如高耗能、高排放、粗放式经济增长,重工化经济结构,能源效率比较低等等,都是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基本符合发展的规律性,快速增长和效率是很难兼顾的。这并不是说中国要节能减排,而是说中国节能减排的难度以及在现实当中我们将会看到的问题。对碳减排政府必须要有正面积极的态度,比如说在国际上参与讨论,必持积极正面的态度,为什么呢?因为目前的增量的确比较大,虽然说这是阶段性发展的问题,但是也不可否认目前的碳排放问题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压力很大的问题。如果碳排放的问题是由于消费而产生,应该对进口国优先征税,目前的思路都是对产出国进行征税,但是能不能反过来想一下,这个排放是由于发达国家进口产品,消费产品而产生的,是不是应该对消费进行征税。在国内有几个方面可以做的,第一个就是通过征税,刺激出口产业积极应对,为未来面对比较高的环境标准、排放限制以及更严格的国际贸易大环境做好竞争准备,这就是帮助企业做好准备的问题。从另外一个角度,从避免双重征税的角度说,采取国内主动征收碳税有积极的意义。第二个方面就是利用碳交易,利用市场进行碳减排,减少碳减排的成本。大家可能觉得这是很遥远的事情,但是这也不遥远了,取决于国际的压力,整体减排的压力,因为短期的危机大家可能不会考虑这些长期的问题,但是如果这些短期的危机过去之后,大家会考虑到碳减排的问题。碳交易可能来的很快,也可能比较慢,最好的办法就是做好准备,我个人感觉它会来的比较快,大家可能觉得这什么东西都还没有,怎么会来的比较快呢?我经常说,只要政府想做,碳交易不会那么难,为什么呢?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我给你规定一个减排指标,你要么通过碳指标满足,要么通过改造工业,这有什么难的?碳交易在中国可能都得做,但是这个做不仅仅是说出于国际的压力,我们要做,出于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出于负责的大国都应该做,而且这个时间不会太长。

  发展新能源是碳减排很重要的环节,目前的做法不是最小成本的,政府主要关注的应该是研发和利用以及跟进相应的配套措施。新能源通常有三个方面,一个是研发,一个是设备,一个是利用,目前中国的设备做的很好,所谓的新能源过剩就是设备过剩,现在设备来的快,研发来的慢,如果中国不自主研发,加以利用,这个产业肯定是过剩的,一个比较通俗的话来说,如果你不做自主研发,你的产业永远是落后的。如果你不利用生产出来的每一台机器都是过剩的。

  城市化进程也应该是一个节能减排的机会,我们都知道目前的碳排放,目前的能源快速增长等等问题,实际上都是城市化、工业化的因素导致的。我们反过来把城市化和工业化当成一个节能减排的机会,比如说发展什么样的城市,大家大城市、中城市还是小城市,在北京打个车40块钱哪都去不了,在厦门20块钱哪儿都能去,从这个意义上说,今后我们是不是发展中小城市,而避免把大城市做的更大,对中国今后的能源可能是有影响的。目前新的建筑都是增量的问题,城市化是建筑节能的最好的机会。比如现在咱们的单位建筑面积的采暖能耗相当于气侯条件相近发达国家的2到3倍。城市化提供了生活方式选择的机会,接下来会有3到4亿人口到今后5到10年会进入城市,政府要以政策引导,引导他们走更加低碳的道路,在城市化过程当中就应该把这些问题做好。最关键的问题迥是要防止碳锁定,用低效或高碳技术去建设和装备基础设施,决定了未来几十年的系统效率,以后要改变它。对于公众来说短期看到的是低碳的成本,各国实施的各种相应的减排政策和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碳税等等,既是为了减排同时也是为了解决买单的问题,所以对这个问题公众一定要做好思想准备。老百姓除了面对比较高的能源成本之外,还可能要比照一些发达国家的生活方式,而做出一些生活方面的“牺牲”,这些可能也是必要的。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准备应对能源价格的上涨,低碳相关的节能和发展清洁能源都需要投入,大规模低碳将大规模提高能源成本,目前有一个比较大的误解就是新能源、新兴产业的问题,大家都以为新能源、新产业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但是这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因为它推高能源价格,对老的经济增长点是有影响的,所以它不一定是一个增长点,可能是一个增长的障碍。中国解决低碳的成本途径跟国外没有什么区别,要么是政府买单,要么是消费者买单。我的看法就是短期的措施是财政补贴。对于企业来说,作为排放主体,企业对减排的理解和提高转变是关键,而低碳技术创新是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要支撑。对于行业的高管来说,无论他们是否相信气侯科学,都必须积极面对气侯变化而带来的挑战,作为一个行业高管,你需要做的就是准备应对,你不应该有什么其它的想法。应对气侯是一个国际合作的机会,同时也是一个利益博弈的机会,为什么?因为这当中牵涉到成本资金量特别大,企业必须给予足够的关注,为什么呢?因为低碳的全球化可能会带来新的机会以及新的市场。大家都觉得技术进步是低碳的关键,企业在技术进步的同时,在减排的同时也可以提高效率,那么主要看你怎么做了。

  十六字基本应对方针,第一,积极适应,不断上涨的能源、交通废物处理以及原材料价格对其生产成本的影响;第二个就是理解遵守,日益严格的环境法规和减排政策,与气侯变化相关的税收,还有新工业和建筑的标准;第三个努力优化,现有产品的碳效率,包括基础设施、供应链以及成品,今后低碳经济全球化对企业影响可能会导致生存的问题;第四是科学设计,设计能够满足大幅度减排要求的新型低碳解决方案,这可能需要打破现有产业布局并创立新的产业价值链。

  我就讲到这儿,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贾海滨)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