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理财频道-提供个人理财资讯和理财工具服务 > 理财大计 > 第二届亚洲巨灾风险保险国际会议

史培军:定义巨灾不只看损失 走怎样的防护巨灾道路

来源:搜狐理财
2009年12月08日16:28

    第二届亚洲巨灾风险保险国际会议于2009年12月8日、9日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汇聚国内外风险研究领域著名学者、保险和再保险公司人员、相关政府部门官员等,针对亚洲巨灾风险、风险模型化、巨灾保险、中国自然灾害风险等主题,开展专题报告和讨论,提出风险解决方案。搜狐理财独家直播了此次会议。

北京师范大学 史培军
北京师范大学 史培军

  史培军:我用英文的PPT给大家来看。我们中国话来讲解,这样可能一举两得,更好一些。首先感谢财政部孙晓霞司长派郑丹丹来介绍我们国家农业保险的事,我们农业保险是第一个市场运作保险机制的探索,说不上是政策性保险,也说不上它就是一个简单的社会福利。

  去年对中国来说两次比较大的灾害,对中国产生了很影响。因此受到了从中央政府到社会地区的高度关注,如何应对巨灾?走什么样的防护巨灾的道路,已经成为国家、社区、以及科学技术部门人们共同关心的问题。我今天就去年发生的两次灾害,作为一个例子谈一下在科学上,我们现在迫切需要做什么?

  另外对于科学的知识,怎么转化到我们政府在防范巨灾风险中去使用?假如它是正确的话。

  另外去探讨巨灾保险的体制问题、机制问题和法制问题。

  四个方面的内容两个是介绍这两次灾害,这两次灾害大家都已经有很多的材料看到,我会很简单的说。

  第三部分我会就巨灾的定义做一些介绍。

  最后基于中国的实践讲一下巨灾的保险问题应该怎么做?

  第一个讲去年从前发生在我们国家最后定名为改革“冰冻雨雪灾害”的情况。这次灾害从去年的1月10号起到去年的2月6号,将近三个多周,影响到了我们国家近20个省市区,成为建国以来雪灾影响最大的一次灾害。灾害发生以后,我们采取了很多的措施。但是就怎么看待这次灾害?仍然还有不同的看法。

  现在这张表说的是接二连三袭击了南方的省市,主要是湖南、贵州、江西,这是国家气象中心提供的数据。从这张图上可以看到重灾区的面积相当大。这是当时温度的情况,要比平常要低很多,差不多接近一半的国土处在和正常年份相比的低温状态。这些过去50多年来,在这个地区冰冻的情况,大家看到这一条曲线你会发现,几乎可以这样说,从50年代到本世纪初期,这些地区的冰冻指数处在下降的趋势,但突然来了一次超过这个地区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多的日数,在这我也想讲一句,今天讲全球气候变暖,也许明天突然宾冷了,还很难说,还没有足够的证明气候变暖了,可能是变冷了,不是变暖了。

  所以现在一些科学上的不确定性,仍然需要我们努力去降低这些不确定性。但是无论如何说,去年的南方确确实实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冷的一段时期。这是当时发生的景观照片,对我们交通、通讯、以及各种生产设施带来了很多的麻烦,这是一些现场的情景。运输受到了影响。我们国家城乡差别很大,有过年回家看看的习惯,因此在各种交通的站点,拥挤了大量的人口,造成了严重的社会治安问题。

  同时电力的影响导致了整个南方电网,覆盖的9省市地区,大概处在不正常的状态,影响整个社会,对通讯系统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样的巨大灾害,对这个地方的农业产生了影响,特别是对林业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破坏。灾后根据民政部门和地方报来的数据,这次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加起来,已经死亡129人,失踪4人,造成了两亿多人口受灾,直接经济损失1516.5亿,我不详细介绍了,大家可以看。

  我要特别介绍的是,怎么看待这场灾害?中国气象局说这是50年一遇,既有个别地区是100年一遇的灾难,我的回答是错的。错的原因在哪里呢?这是一次发生在这个地区,有历史记录以来最严重的一场雪灾和低温冰冻,是因为连续五次灾害叠加在一起形成的巨灾,把这五次组合在一起出现在这个地方,大概在2000多年的中国记录中没有找到,所以你说它是多少年一遇?我说历史罕见,所以最后我们用了历史罕见的概念,来描述了这次的强度。主要原因是我照的这张照片是我在灾区第四次照的,在我离开的时候还有第五次,每一次都累加,大大超过了这个地方的电力、通讯、交通等基础设施的水平,因此酿成了巨灾。这是我讲的第一个案例,所以是一个综合作用的结果。

  我想讲的第一个例子是说怎么看待巨灾的形成?我们记下的数据能不能数用?你能依靠各种情景的组合吗?我们怎么来看待?怎么来判断灾害的致灾水平?

  第二个案例是汶川地震,是发生在我们国家应该说建国以来最大的一次破坏性地震。总的情况来讲,在去年5月12号下午2点28分,发生在汶川的地震,在1949年以来是最严重的一次地震灾害。我们在前面桌台上给了这次灾害报告的书,是中文的,图象也有,这是当时景观的情况、这是破坏的情况,这是造成地震后灾民如何安置的问题。

  这次地震对四川的北川县造成了毁灭性的损失,学校毁于一旦,县城完全被这次地震所摧毁,破坏很大。那么这次地震不仅仅是地震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也为它发生在汶川地震发生在亲青藏高原下引发了大量的滑坡、泥石流,还有了四次大的雨,还有暴雨再加上原来的地震,导致了滑坡泥石流大量的发生,从而形成了堰塞湖,所以我们认为是汶川地震引起的地震灾害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这是关于一些背景的情况,我就不多介绍了,发生在中国三个主要的地震地区,第一个是大陆上,第一个就是京津塘。第二个就是横断山区,第三个是新疆,第四个在我们的台湾岛上。这个断层带从东北向西南延伸,接近350公里,还有一个副断层带破裂,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这是地震后中国专家对现场调查的结果,水平最大达到7米,垂直最大达到9米,所以破坏性非常强,这是这次地震的年度图,都是超过11度。大部分地区在8度以上。

  地震引起了许多的自身灾害,这里有一个数据,也就是说引起的崩塌、滑坡、泥石流量很大,光滑坡有5117个,崩塌的有3557个,还有逆势两358个,所以造成了很大的危害,这是现场的情况大家可以看到。这是著名的堰塞湖阻断了河流的情况。

  这次地震导致了这个地方生态系统大量破坏,绿色植被被地震破坏,成了裸露的地区,这样滑坡泥石流更容易形成。在汶川地震委员会和地震专家组的领导下,对这次地震做了详细评估。我作为专家组的组长具体从事了这项工作,我们有详细的资料,我们就不介绍了。范围是怎么定的?损失是怎么定下来的?这次汶川地震后,进行了2000多个点抽样,专家组在野外进行了大量数据的核定。最后得出来总的直接经济损失,在这三个省,四川、甘肃和陕西,大概在8451亿元人民币。那么其他几个省的比例,主体是四川占到92%,甘肃5.2%,陕西2.5%。

  这是损失分布的图,基本的结论在这儿也有,我就不详细讲了。在这儿要讲的是,对这么一个大的灾害怎么评估出来的?我想说的主要是一条,这样大灾的评估,我们是根据灾害连进行了综合的评估。换句话说由中国地震局组织的,对地震后的年度评估,不能代表这次地震灾害的评估。我想说的第二件事情,就是汶川地震灾后评估,不是一个简单的年度评估问题,是非常复杂的,我们对生态系统、对生活系统做出全面的评价。而地震年度图只是对结构破坏的一个评定的结果。因此总的损害大大超过中国地震局提出来的接近7000亿的损失。我们最后评估的结果光这三个省就接近8500亿元,我只想说第二点。

  我们看看第三个问题,最近在中国的文献中,都在谈巨灾,什么是巨灾?巨灾的特征是什么样的?我在日本的会议上也讨论了这个问题。OECD近年来研究了许多关于巨灾的问题,他们也提出来了一些定性上的定义。巨灾造成了较大的人员伤亡和较多的财产损失,以及包括大量的基础设施的毁灭。一旦发生地区难以应对,需要借助外部的力量来进行处置,这是他们的主要意思。世界各国包括美国的保险服务机构,瑞士再保险公司,慕尼黑再保险公司,他们都给出了对巨灾不同的定义。现在看到巨灾有三个围度定义。

  第一块就是保险公司的定义就是损失多少?

  第二个就是定性的,不能处置的就成了巨灾了。

  第三个是地理学角度的定义,人员伤亡数、财产损失值,以及灾区的范围。从不同的角度,以及致灾因子的强度,这是刚刚发表的美国的科学家们,他们对于巨灾的一个理解,也不一样。但是他得出了要考虑范围有多大?要考虑造成的人员伤亡有多少这样的一种理解?

  再往下看,根据中国过去和国际上的研究,巨灾的最基本的表现有三个。大量的人员伤亡、巨大的财产损失,这是两个最基本的特征。而导致了区域里面基本难以应对,大概是这么一个情况。我们给出了一个定量的数据,一般能够引起上万人的死亡,造成上千亿元人民币或接近100亿欧元的直接损失,影响的区域,直接的灾区一般在10万平方公里,针对这么一个定义我们给了这么一个分类的标准。我们把灾害分为四级。小灾、中灾、大灾、巨灾。

  巨灾,如果从地震来看,致灾因子应该我们说的地震表上的7级,或者气候灾难的百年不遇。还有大于人员的损失,万人以上的人员损失,1000亿人民币的损失,还有10万平方公里的灾区。在这四个指标中,必须具备其中两项,不具备其中两项不能叫巨灾。

  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把它的特征给出了,叫做非常大的人员伤亡,比如说汶川地震。比如说我们还有其他的情况,还有很高的、很大的财产损失。一般也造成了很大的财产损失。另外一个影响的范围比较大,特别是印度洋海啸,影响到了15个国家和地区大量的人口。针对这样一种特征,我们把最近20年来的,发生在世界上主要的灾害做了一个梳理,就是给出十次左右的巨灾。按我们的标准,这里面图颜色是达到了标准,没有图颜色是没有达到这个标准。其中我们欧洲的四条标准都具备,印度洋的海啸三条标准具备,还有汶川地震四条标准都具备。但是我们的标准是达到两条标准就可以了,这是关于巨灾的标准。

  剩下一个就是巨灾如何进行保险的模式?我们曾提出了防范巨灾,单靠保险不行的,我们一定要整合各个方面的防灾减灾的措施。这些措施包括我们从结构的角度来讲,救灾救济,应急处置和风险转移。当然我们更加包括要在灾前的被灾、灾后的恢复重建,这样几个功能综合在一起,在这样一个综合的理念下,我们讨论巨灾的风险转移问题。就是说建立和改进巨灾的经营管理系统。

  这里给出了许多国际上取得很好经验处置巨灾的一些金融管理的办法,大家都是专家我不一一介绍。我们给出了一个详细的表格,是为了给我们的中央政府介绍的,人家国外是怎么做的?我们应该学习他们什么样的东西?在座的专家你们是行家,你们有机会也可以给我们中央政府上课。我们认为要分出不同的等级来处置,小灾靠社区。中灾靠地方政府和社区。大灾靠中央和地方政府。只有巨灾的时候,我们认为要充分建立有风险转移机制参与的,或者叫做金融管理参与的防范体系。

  针对这样一个思想,中国政府在农业上开展了类似这样方面的工作,刚才已经介绍了,是政府支持农业发展的一项新兴的政策措施。一方面是支持保险公司,能够在这样一个领域开展他的商业保险运作。更重要的也引导我们农民、农村来参与风险管理。

  还有一个是通过这样的机制可以更好地提高我们灾后资金,恢复重建资金利用的效率和效益。我在这儿不多讲,我们提出来一个基本的经验和政策的建议是,政府主导、财政支持、机制补偿、明确责任、保障基本、区域有别、差别费率,要通过国际合作进行风险分摊,试点先行、统一预算这样一个综合的发展政策。

  在这个政策下我们和国家减灾中心,还有慕尼黑再保险公司,还有RMS这个公司,以及对中国地震,对住房保险的研究,提供了我们一个报告,这个报告经国家减灾中心,国家减灾委、专家委论证正式提交给中央政府。我们这个主要的概念就是说,我们要有政府的支持,才能干这件事。目前主要要应对住房来干这件事,要根据不同的区域,通过试点开始进行起步,这是我们给出两个建议。

  上一张图是分县测算的。

  下一张图是分省来测算的。

  我们划分不同的区域,经济水平的区域,以县为基本单元,我们建议保费补贴的比例,刚才介绍到农业的,好像补贴比例从10%—50%,我们这个是从0%—90%不等,看你是哪一类地区?我要讨论巨灾的保险、巨灾的风险防范是十分重要的问题,对我们研究者来说这种案例很少。对政府的管理者来说,可能他职业中间,管理的任期中间没有遇到。对我们的金融机构可能也很少遇到,在这样的情况下,第一个问题就是我们怎么样来理解复杂的灾害链问题?到底怎么样科学的评价巨灾?这就是给科学界提出了一个非常艰巨的问题。这是第一件事情。

  第二件事情我们看,现在国际上有两个词:一个词就是所有的巨灾都要考虑它本身就是一个多灾种,没有错误。国际上对多灾种进行了很深入的风险评审的研究。我们要加强对巨灾灾害链综合风险的评估,是当务之急。正因为是这样,我在这儿想提出一个我个人的建议。在我看到的和我们进行评价中的所有的巨灾风险的模型中,都是2度指标。

  第一个强调致灾因子的危险性。

  第二个强调承灾体的重要性。

  有2度指标做了综合风险的评审,我上面第一个R就是这么一个函数,不管模型怎么做,确实是这样。对巨灾来说,如果不考虑巨灾发生地区的自然环境,以及其他环境的话,很难把风险评估做好。我提出了既要考虑我们用的2度,就是危险性、脆弱性。还要加上所在地环境的不稳定性,今天上午有几位专家特别提到了全球气候变化的不确定性,以及区域发展的不确定性,都使得我们对未来这个地方的风险的大小估计,带来了很多的不确定。

  这个不确定主要来自于发生地的环境和其他的相关环境因素,所以我们建议这个模型要增加。特别是对巨灾,我写了RL。在考虑致灾因子的危险性,承灾体的脆弱性。还要考虑这个灾害地发生的整个环境,这样我们才能建立一个完善的巨灾风险的评估模型,我的报告就到这儿,谢谢各位!

  主持人(Eugene):感谢史培军教授精彩而有趣的发言。他跟我们刚才讨论了巨灾和巨灾保险的分类标准。我想他的话题是我们每一个人都非常关心的。我们非常关心巨灾保险是如何分类的?并且非常关心在巨灾发生之后应该做出什么样的反映?以及对损害的话应该做怎样的评估?

  同样在史教授的演讲当中也提到了政府,如果针对不同的地区来做出不同的保费的税率,这是比较重要的,因为地方有差别,经济上的差别,这是非常好的做法。因为我们存在很大的差异性,所以这样的话,通过这样做我们可以更好地反映我们的公平性。因为这个社会平等的话同样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特别是在中国。

  现在大家有问题吗?

  提问1:刚才史教授说到应该根据地区的差异来收保费。如果这个地区的经济程度是这样的话,我们如何根据这个地区的差异性来设定保费的水平?

  史培军:我们目前做的工作是考虑三个因素:

  第一个因素我们考虑的是它本身致灾因子发生的不同强度的概率。有区域差别。

  第二个社会经济对它的打击有差别。

  第三个我们特别关注他的设防水平,中国不同城乡差别很大。

  所以我们考虑了三方水平的差别,把这三个因素加在一起作为我们评定的基本依据。

  Eugene:我想利用我联合主持人的身份,再问你一个问题。在那些比较贫穷地区的话,是否能够收到100%?保费能够到100%?如果说政府给他们100%的话,如果说在灾难发生,给他们带来巨大灾难给他们100%的话,我们保险又会发生怎么样的作用呢?

  史培军:第一,我们目前保费中没有100%,最高到95%,这是第一件事情。

  第二件事情你提了一个很重要的命题,假如100%的保费被政府提交的话,何以为叫保险呢?不是换了另外一个方式的救灾救济工作吗?是,但是我们认为即使是交5%,非常有利于这些地区的保险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的提高。第二个如果参与了的话,保险公司是按合同来对付的,不像我们的救灾救济工作,相对地来说,就不像保险公司核准那么准来进行恢复重建的投放。根据我们的经验,这部分资金利用的效率、效益都会比简单给恢复重建的资金要或一些。

  第三件更为重要的是我们通过这样一种机制,主要引导中国的商业保险公司,进入到巨灾风险的防范领域,这一点更重要,谢谢!

  Eugene:非常感谢,大家还有什么别的问题吗?

  提问1:尊敬的史司长你好,我是来自于中科院的一个博士生。我想请问的是,你刚才提到风险模型当中,以前大家的研究当中,就是说风险的模型有致灾因子危险性、还有脆弱性。另外你提到还有环境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对巨灾风险的影响。我想问题的第一个是,在我们国家汶川地震的风险中,怎么样考虑到环境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对汶川地震影响风险的评估。

  第二个问题是,我看到有一些学者提出来,减灾的作用,也就是对于一些自然灾害社会减灾作用力,对风险目前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比如说洪涝灾害的风险,比如我们国家长江流域、淮河流域都为洪灾风险降低做出了很大的努力。社会的救灾能力对救灾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防灾减灾能力的作用,我想环境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它的影响,他会易损性两者是互相影响的。也就是不确定性对它的易损性也是影响的。所以对这个模型怎么构建?是不是加上防灾减灾的能力?

  史培军:谢谢你提的问题。四川汶川地震不是风险评估,是汶川地震的损失评估,还没有对它进行风险评估。我们现在不能估计或准确地估计,汶川地震该怎么确定?地震后有6个单位给出了从1500年到3500年不等,主要取决于取样的样本,对汶川地震带的划分有区别,这是第一件事情。

  第二件事情你提得很对,防灾减灾能力在风险中一定要考虑。现在的脆弱性已经考虑了,经济、设防水平等等在内的社会经济条件。就包括了防灾减灾的措施在里面。中国的一种曲线是设防水平和本身结构对它相应的曲线,但是不包括,比如说汶川地震发生在了四川西部的山区。而唐山地震发生在我们华北的平原,它们引起的自身灾害完全不一样。我所说的环境要考虑地震发生的地理环境,对诱发自然灾害有非常大的区别。

  目前许多地震灾害的模型,之所以对损失风险有很大的差别,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发生地的环境没有考虑进去,汶川地震给出了一个典型案例。不考虑环境的汶川地震模型,几乎不能估计这次汶川地震造成的灾害,这是中国地震局估计不到7000亿的主要原因,谢谢!

  主持人(Eugene):非常感谢,还有没有问题?

  提问2:我想问一下,这次国际会议的主题是金融与科学的结合来探讨巨灾。那么现在是我们国家的巨灾体制到现在没有建立的原因是我们的科学上,没有把这个事情搞清楚?还是说我们一定等到科学上搞清楚以后,金融才开始做支持呢?谢谢!

  史培军:你提了一个非常研究的问题。当前中国巨灾风险防范体制没有完成地建立起来的原因,首先我们巨灾防范的体系是有,我们有按不同地区经济的设防水平,我们有救灾救济的覆盖全国的工作,我们03年以后有应对灾害的应急管理。我们正在讨论或有的已经启动了风险转移,即使刚才说到的农业保险,也是。

  我要特别澄清的是,许多人认为中国没有自然灾害保险,或没有巨灾保险,这是错误的。我们国家保险公司,特别是财产险公司有两种保单:一个叫综合保单。在承担财产保险业务的时候,几乎谈了除地震以外的其他主要自然灾害作为保险的责任。因此我们许多台风灾害后,保险公司赔了几十亿,为什么赔的?就是因为他们保了台风,以及台风引起的暴风洪水。但是我们另外一种保单就是这些自然灾害除外的。上个世纪90年代后,针对我们对地震问题的研究,风险还不确定,中央政府决定不再含地震这样一个很难以,现在去接受保险的这么一个责任。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目前我们正在建立,现在不是科学问题,也不是我们经济的问题,是我认为中央政府应该高度重视,国际上巨灾风险防范的第四条褪,巨灾风险转移单一政策的问题。给我们国家2007年的公共应对法已经明确,要建立财政支持下的巨灾风险防范体系。我以为现在中国保监会、财政部、发改委、民政部、包括国务院应急办正在研究出台中国的巨灾保险的体系和巨灾保险的制度设计。如果是这样的话,我觉得中国在应对巨灾上,还是做了很大的工作。

  至于定价问题,我以为国际上都在探讨,还没有一家现在能估计出来。今天上午几位专家告诉了,还有很多的不确定性,中国在这方面需要学习国际的经验。

  

责任编辑:陈大伟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