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不少市民在银行,或在电话里都碰到了所谓还本、分红型意外险的推销,到底应该如何计算这类产品的收益?此类产品是否值得购买?
昨日,记者请教了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执行院长郝演苏。他认为,还本分红其实也需要付出代价,这个代价就是资金占用成本。在低息时期,银行存款收益的确没有吸引力,但资本市场格外活跃,现代公民不应只盯着银行存款算收益。
银保频推还本分红型意外险
市民刘女士近日在工行购买了一款金满仓两全分红型意外险,一次性趸缴5万元,保险期限5年,到期可以一次性拿到52500元,其间保险公司允诺分红。因意外身故最高可赔偿保险金额的4倍即20余万元。刘女士心想,总要有一笔钱存银行,只要比存银行好就行,何况还有保险。加上推销人员竭力推荐,刘女士当即签约成交。
市民张女士这两天连续接到推销电话,太平洋寿险电话员推销还本分红型意外险吉利宝,保险业务员给她算过一笔账,40岁的女性,一年缴费近万元,缴费15年,因意外身故可获得50万元,若因乘坐或驾驶约定的交通工具导致身故,则依照条款按基本保险金额的2倍或3倍给付。比如,坐飞机出事身故可获150万元。张女士考虑到一年缴费太多,还在犹豫。
记者注意打听了一下周围朋友,发现近日不少市民在银行、或在电话里都碰到了这种所谓还本、分红型意外险的推销,到底应该怎么算这笔账,昨日记者请教了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执行院长郝演苏教授。他提醒大家,还本分红其实也是需要付出代价的,这个代价就是资金的占用成本。
应当充分考虑资金占用成本
昨日下午,记者接通郝演苏教授的电话,请他对还本分红型意外险发表看法,没想到郝演苏教授直截了当地说,“这是典型的朝三暮四业务。”他说“我更愿意购买普通的单纯意外险,把钱用作其他理财项目,但具体还应因人而异。”
他提醒投保人,购买这种产品就不应只将其看成保险产品,其中已加入理财功能,应充分考虑资金占用成本。这就和时下银行的有奖存款类似。如果存款达到一个数量级送一桶油,如果您为了得到一桶油,而有意把钱存到银行,是不是有点本末倒置,为什么不到超市直接买一桶油,将钱用于其他投资?
另外需要提醒市民,在各保险品种中,由于意外导致身故是小概率事件,因此相较其他险种,意外险就有鲜明的保费低、保障高的特点。对于真正想要保障的市民,购买普通消费型意外险就很合适。
记者了解了一下,按照现行的市价,一年花费100元,就能保10万身故保险金,如果想获得30万身故保险金,一年只需支出300元,花费又少,又能获得保障。可是问题就出在,市民总想免费消费,不少市民觉得没出事,钱不是白花了。郝演苏认为,调整消费心态很关键。
低息时期资本市场格外活跃
不少市民之所以选择购买还本分红型意外险,还有一层心理就是,认为钱总比单纯存在银行划算。
郝演苏告诉记者,如果考量一个理财产品的收益情况,不能只和银行存款利息收入相比,至少还应考虑到眼下固定收益类的理财产品,比如,国债、固定收益类基金、保本的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等,因为还本分红型意外险已经具备了理财功能。
他告诉记者,低息时期银行存款收益的确没有任何吸引力,但是按照经济规律,往往低息时期也是投资空间最大的时期,由于资金成本较低,资本市场格外活跃。作为一位现代公民,不应只盯着银行存款算收益。当然,除非你一点都不了解存款以外的投资品种,而且也不打算了解。
期缴比趸缴更有利于投保人
不少市民发现,这种还本分红型的意外险有趸缴的,也有期缴的,似乎不知该如何选择。
郝演苏称,“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期缴都比趸缴更有利于投保人,除非投保人一下子有一笔意外之财无处使用,或者钱多到不知道该怎么安排。”道理很简单,期缴保费存在一个杠杆作用。换言之,投保人一旦缴费一年就出事故,一样可以获得约定的保险金。趸缴一年后出事获得的也是同样的保险金,哪一样更划算,一比则明了。这里需要提醒大家,有些期缴产品约定投保一两年之内出事,仅退回保费,投资者在选择投保时也应注意。
郝演苏还表示,除了养老型保险产品,细算算,保险产品一般都是纯消费型比还本分红型更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