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盈利周期促动下,财险公司今年的日子明显好过寿险公司。
中国保监会的统计显示,前三季度,我国财产保险公司共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3475亿元,同比增长17.6%。今年1-6月,国内34家财险公司共实现利润107.6亿元。
“受到汽车消费市场降温影响,车险业务增速明显
回落;车险费率市场化稳步推进,改革示范地区(深圳、北京等)保费充足度有所降低;各市场主体的电、网销渠道建设全面铺开,新渠道竞争加剧。”中国人寿财产保险公司(下称“国寿财险”)总裁刘健日前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对今年财险市场的变化做出如是总结。2006年12月30日,国寿财险宣告成立,也是我国国内最大商业保险集团中国人寿正式进军财险市场的一个标识。2009年,在公司成立仅三年时,当年实现经营盈利;2010年公司保费收入突破100亿元,并承保盈利。
今年中,国寿财险获得了股东的增资,资本金增加至80亿元,偿付能力得到扩充。按照保监会统计,前三季度,国寿财险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17.5亿元,行业排名第六。
车险盈利景气持续
《21世纪》:今年以来,国内非寿险市场发生诸多变化,那么,国寿财险是如何应对这些变化的?
刘健:为了应对车险业务增速回落、车险费率市场化稳步推进、各市场主体的电、网销等新渠道竞争加剧等市场变化,我们一方面集中资源加快车行、电网销等新渠道建设,另一方面也加大了对非车险业务的投入,引导非车险业务持续较快发展。
尤其今年,我们在中国人寿的资源优势的帮助下,承保了一系列重大项目,例如西安世园会等。而这些重大项目的突破性进展主要得益于公司对重点客户渠道功能、组织架构进行了重新定位,加强了重点客户渠道的团队建设,优先配置资源发展“总对总”业务。
《21世纪》:对财险业最具影响力的“70号文”发布后,财险业的盈利状况大为好转,请问国寿财险的情况如何?
刘健:70号文发布后,我们公司的综合费用率、综合赔付率逐年改善,综合成本率持续降低;应收保费率有效降低,合规风险控制显著增强。2009年(公司成立的第三个年度)时,公司实现首年经营盈利,打破常规发展模式;2010年实现了承保、投资双盈利;今年前三季度继续保持了这一态势,且承保利润率较去年同期有所提高。预计上述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将继续维持。
《21世纪》:有观点认为今年将是财险公司双盈利周期的波峰,今后不会再出现像今年上半年如此好的景象,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刘健:我认为不能武断地做出上述判断。财险公司上半年业务大幅增长主要得益于上半年综合成本率下行、投资收益率上行的双盈利周期叠加,但上述双赢利周期未必是峰值。一方面随着国内汽车消费从跳跃式增长转入平稳式增长阶段,财险公司盈利增速的减缓不可避免,但在不出现恶性竞争的情况下,未来车险盈利景气度将持续较长一段时间。
另一方面,上半年A股市场宽幅震荡,上证综指从2800点的高位跌至目前2500点,保险资金在二级市场普遍亏损,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了整体投资收益率。但在当前宏观经济形势进一步企稳的情况下,我们预计未来险资在A股市场的投资回报将会提升公司的投资收益率。
费率市场化易引发价格竞争
《21世纪》:车险在国寿财险整体业务中的占比是多少?目前,全行业车险比例都非常高,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这么高的车险占比合理吗?
刘健:目前,车险业务占我们公司整体保费的85%以上,未来3-5年我们预期非车业务占比将提升至30%左右。
目前我国全行业车险保费占比约为70%,日本、韩国为50%-60%,而欧美国家约为30%-40%。这一现象一方面与道路交通环境、税收以及居民的生活习性相关,一方面也反映了我国财产险行业险种结构发展的不均衡,行业风险过度集中。预计随着车险爆发式增长的结束,企业、个人财产保险投保意愿的逐步增强,非车险将会得到快速发展。
《21世纪》:你对未来车险费率市场化的推进有何看法?政策正式实施后,你认为市场格局将有怎样的变化?
刘健:此次车险费率市场化是针对商业车险领域的改革,而车险是我国财险市场上的主要险种,车险保费收入和盈利水平直接影响着整个财险行业的增速和盈利状况。
一方面,商业车险定价机制改革试点的实施,建立了同业共享的车险信息平台,促进了商业车险费率与风险的合理匹配,利用经济杠杆发挥了被保险人的主动监督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虚假赔款,对于提升行业的经营能力和经济效益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另一方面,也会使得价格竞争成为市场主体的重要竞争手段,导致车险保费充足率的降低,容易引发市场不规范行为的出现。
《21世纪》:在新渠道拓展方面,多家公司开始大力拓展电销、网销渠道,你们在这方面的进展如何?
刘健:我们也已经开展了电销渠道建设,计划逐步实现垂直化的渠道事业部制管理体系,超常规提升销售能力。截至目前,我们的电销业务开办区域有21家,覆盖了110个城市,保费规模已经突破6亿元,同比增长超过10倍,约占公司整体保费收入的4%。未来电销渠道将是公司分散型客户的主渠道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