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经理代书风险提示被认定违规
尽管已经过去了6年,2007年银行QDII疯狂发行的后遗症还是有愈演愈烈之势。大幅亏损不仅打碎了投资者最后的梦想,也再次挑战着投资者与银行之间日益脆弱的信任关系。继东亚、渣打之后,另一家外资金融巨头
汇丰银行也成为了这场信任危机中新登场的主角。
2007年,在深圳工作近20年的邹先生在理财经理推荐下购买了汇丰银行的两款QDII产品,而这次投资带给他的是近20万元的亏损和与汇丰银行之间持续至今的拉锯战。“从始至终,我都是珍惜‘汇丰’这个品牌的,但一步步走过来,他们从来没有给我一个说法,哪怕是跟我说一句道歉。我只想问汇丰,你们在这件事情上到底有没有责任?”
新快报记者 张潇
用孩子学费买了两只QDII
回忆起2007年的投资经历,邹先生至今都觉得是一个错误。“当时是汇丰银行的华侨城支行开业,他们的理财经理到我们小区做宣传,把各种产品的宣传画都挂了出来。”邹先生告诉记者,因为很早以前就是中国香港汇丰银行的客户,自己以为这是同一家银行,就顺口问了一下自己在香港的账户能不能在深圳用。“对方很热情,说只要我去开户就可以用了,等开了户之后就开始不停地向我推荐理财产品”。
2007年9月,邹先生在汇丰银行签下合约认购了两款由汇丰中国发行的代客境外理财产品IPFD0030和IPFD0033,也就是所谓的QDII。为什么会选择这两款产品?邹先生只是记得,当时理财经理告诉他,这两款产品比中资银行的收益率都要高,并且是限时发售。而更重要的原因是,“汇丰银行的理财经理几乎一天一个电话来推销产品,最多的时候一天打两个电话过来。你知道,对方很热情,我们都会不好意思”。邹先生坦言,为了购买这两款产品,他甚至将存在他行未到期的定期存款转到汇丰银行,共计2.5万欧元和3万美元,“本来这笔钱是我留给孩子上大学的学费”。于是,连A股都没炒过的邹先生就把当时价值人民币50万元的资金投资在了海外资本市场上:IPFD0030和IPFD0033,这两款产品的全名分别为宝源环球欧元股票基金挂钩和汇丰中国股票基金挂钩。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