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9月27日“第一届中国消费金融论坛”在北京开幕,该论坛旨在建设一个开放式的交流平台,集中学术界、业界和监管部门的智慧和资源,共同推进我国消费金融的政策决策、学术研究和产业发展。搜狐理财频道做为网络战略合作伙伴对论坛会做全程直播。下面是专题讨论二:“个人财富规划”讨论实录:
第一届中国消费金融论坛专题讨论二:个人财富规划专题 |
主持人:姚睿 美国密苏里大学个人财务规划系助理教授
嘉宾:
任西明 工商银行个人金融部副总经理
连锦东 花旗银行零售银行总监
杨本军 诺亚(北京)财富管理中心总经理
姚睿:谢谢主持人。首先借此机会感谢一下主办方,因为你们的通力合作,我们才能从美国过来参加中国第一届消费金融论坛。
任西明:中国个人客户财产早期是比较传统的储蓄存款,90年代后期,随着个人理财业务特别是中间业务的发展,我们有了一些基金、保险、理财产品,传统储蓄存款逐渐向这些产品分流转移。实际上这是一个财富增值、保值的目标和方向。当然市场因素,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监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为宽松的环境提供了保障。关于中国国民财富,目前从我的理解和我对市场的判断来说,还没有非常成熟的机制,主要来自于个人客户自身对财富的管理和积累。
姚睿:第二个问题提给连总,刚刚任总提到个人和家庭的投资主要目的是养老和达到其他金融目标的重要部分,如果个人和家庭为自己的退休而投资、储蓄,国内银行或者像您这样的机构,目前在理财方面提供的产品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连锦东:我补充一点,个人方面,基本是靠政府基本养老制度,每个城镇都有基本的养老金安排。企业方面,十几年前市场开始启动。今年9月份看到一篇报道,中国有33000家企业给员工提供所谓补救金的年金计划,大概1300万左右。但这个数字跟中国的劳动人口相比,显然很低。在美国很明显的经验是大部分人的退休安排,政府给的退休金只占到退休保障的20%,而企业支付的退休金可能占退休开支的50%,剩下的30%靠个人的储蓄和投资。香港的情况蛮像的,强制提留公积金。而大陆主要是靠个人储蓄和投资。如果完全依托工作机构提供养老金,如果缴费二十年、三十年,退休后你从中拿到的退休金可能只占你全部退休保障的30%-40%,这只是一个最低保障的安排,而不是全部安排。在中国投资、储蓄空间是很大的,在中国提供投资、退休安排有很多不同的渠道,银行当然是其中最大的渠道,我们还看到保险公司、独立的金融机构。一般的商业银行,无论国有还是区域银行或外资银行,我们提供产品的涵盖应该是蛮丰富的。前面的段落也提到,银行家讲我们提供的产品应该以稳健为主,这点我同意,银行提供的产品应该是保本为主,有些回报比较低但稳定,另外一些预期回报高,风险相对低,比如债券等产品,如果能承担更大的风险,基金也是蛮好的选择。刚刚讲到年金、双险,如何帮助客户有更好的回报,在现有的保障制度里,有些不是太完美的地方,商业机构都可以满足。
姚睿:谢谢连总,刚刚连总介绍的过程中也提到了年金和寿险,第三个问题还是请问连总,个人和家庭投放年金和寿险中得到的收益在个人所得税上有没有优惠?
连锦东:据我了解一般商业市场,做一些年金购买,没有税务优惠。公司、企业为员工提供年金,税务优惠也不是全国性的,而是由各省来确定,百分比也是不一样,商业市场暂时我了解也没有这方面的优惠,其他两位嘉宾可以补充。
任西明:个人投资,目前国家只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有所规定,但目前税率为零,不征收,但这条制度已经建立起来了。
[1] [2] [3] [下一页] |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