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理财频道-提供个人理财资讯和理财工具服务 > 银行频道-提供银行资讯及最新理财产品的银行门户 > 中资银行动态

银行与农信社诡秘双买断 灰色票据通道肃查在即

来源:理财周报
2011年07月04日09:05
  先将票据转贴现卖给农信社,这样票据“出表”,腾出规模,然后再从农信社逆回购买入票据,而不再“进表”

  从2010年至今,经历了12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大型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已升至21.50%的历史高位,钱荒局势加速蔓延。

  在资金面干旱和信贷规模受限的双重背景下,“拉存缩贷”成了各大商业银行绝对核心的主旋律。理财产品预期收益攀高,贴息存款月末冲量等模式早已屡见不鲜。然而与此同时,银行也在想尽方法削减贷款规模,于是,一向以来并未受到太多关注的票据业务此时粉墨登场,越来越多操作开始向灰色地带游走,江苏、河南两地近期爆出的票据大案便可见一斑。

  危险的苗头引发了监管层的高度警惕,一场风暴很可能就要席卷而来。

  信贷规模“大挪移”或被叫停

  近期,多位银行业内人士表示,接到监管部门的通知,全面禁止不规范的票据业务。

  据了解,该通知明确提出,严禁银行与农村信用合作机构通过转贴现卖断并买入返售的方式来逃避信贷规模,要求银行认真实施新会计准则,准确核算票据业务。

  很明显,此番规范整顿的直接原因就是之前各地频发的票据大案,而此前,河南、湖南等地农信社相关业务已被当地银监局叫停。有消息称,不少银行又将目光转向东北地区农信社,违规行为大有愈演愈烈之势。但随着监管部门全面整顿的开始,“暗道”很可能在全国范围内被堵截。

  到底银行与农信社的合作如何逃避信贷规模?秘密隐藏在一些农信社会计处理上的一个巨大漏洞之中。

  按照规范的会计处理准则,商业银行或者农信社在收进票据后,需要记在“票据融资”科目下,称之为“进表”,占用信贷规模。而当银行将该笔业务转贴现卖断出去之后,该笔票据可以从“票据融资”科目中扣除,做到“出表”。而如果银行是将该笔票据以回购的方式转出去,则仍要留在“票据融资”科目下,不能“出表”。

  “买断”与“回购”之间不但存在着概念上的本质差别,更重要的是,这笔账目直接关系着一个当今银行业的敏感词汇,那就是“信贷规模”,“存贷比”永远是商业银行头上悬挂的利剑。

  而河南、东北等一些地区的农信社仍在沿用老的会计处理模式,对于“票据卖断”和“票据回购”业务在会计处理上不做区分,即农信社无论是将票据卖断还是回购,都可以在“票据融资”科目下扣除。

  利用这样的漏洞,银行可以完成一场华丽的演出。先将票据转贴现卖给农信社,这样票据“出表”,腾出信贷规模,然后再从农信社逆回购买入票据,将这笔交易计入“买入返售”科目下,不再“进表”,但是此时票据依然回到银行手中。

  银行通过农信社逃匿的信贷规模具体有多大?目前暂无确切数据可考,能够观测到的是,截至2010年年末,工、农、中、建、交五大国有银行的“买入返售”科目中票据品种的余额总和为4100亿元左右,8家股份制银行该项下的余额总和约为1.4万亿,而三家上市城商行从300亿元到700多亿元不等。至于表内的“票据融资”整体规模,央行的统计显示,截至去年底,我国商业银行票据融资余额仅为1.4万亿。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表示:“在信贷紧缩的大环境下,确实可能存在部分银行利用一些漏洞打政策擦边球的情况,至于具体通过这样的方式隐匿的信贷规模则不好估计。”

  北京某股份制银行从事票据业务的工作人员透露:“银行利用票据来消规模的做法并不罕见,此前爆出的河南和江苏案件并不是个别的现象。按照监管规定,银行间票据业务,一方"出表",另一方必须"进表",对于这种双方都"出表"的情况属于"双买断"行为,这是明令禁止的。”

  “所以银行都是找一些监管不太规范的农信社来做,这次如果能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整顿,这一现象才能完全杜绝,不然总有漏洞可以钻。除了河南以外,还有一些地区仍沿用旧的会计操作规范。”

  该人士还称:银行的票据部门与农信社的这种合作,往往股份制银行、城商行等中小银行开展较多,国有大行由于风险控制严格等原因,涉及较少。

  票据贴现业务部分出现暂停

  除了与农信社的合作关系说不清道不明之外,银行的票据业务一直因为存在不少不规范操作而饱受诟病。

  前有齐鲁银行事件震惊业内外,再有3.7亿诈骗案搅动宜兴票据市场。而可能到来的监管层整肃行动,又可能会为票据行业带来一番不小的震动。更为直接的影响是,信贷腾挪空间受限,很可能使原本就已经十分紧缩的票据贴现业务面临更大的窘境。

  通常情况下,每当信贷资金紧张的时候,票据贴现业务就会受到越来越多关注。由于通过签发出票、背书转让实现的票据支付功能本身也蕴涵了融资功能。

  然而,在头寸紧张的2011年,不少银行的票据贴现业务也越收越紧,都不再对贴现业务“感冒”,除了长期合作的大客户,其他贴现业务基本都不再受理,即使做,利率也比较高。

  中国票据网数据显示,当前票据回购利率已达到6.5%左右,票据转贴利率则高达7.0%,达到年内较高水平。

  张夕(化名)是在北京一家中介公司供职的票据“掮客”,他告诉记者,由于信贷收紧,与他们合作的大部分银行现在对外会以各种理由拒绝贴现,即使有的受理,也叫出了10%以上的高利率。

  即便如此,他也毫不掩饰F 表示:“虽然银行不愿意做贴现业务,但是通过他们来办理,还是比较容易的。”

  张夕介绍,民间的票据融资通常涉及银行相关人员、中介、收票人、企业很多相关方,水是很深,急于贴现的企业,找到中介之后,就会有一个协商的利率,然后由中介转手给银行相关人员,而这些通过中介贴现的票据,都比银行的利率要低,并且手续简单,资金能当天到账。

  值得注意的是,相对贴现业务规模的下滑,银行开票业务依旧热情高涨。

  上述人士介绍,银行热衷于开票,关键是因为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存款问题,企业要开票,必须存一定比例的保证金放在银行,这个比例一般是40%-60%。 (来源:理财周报)
(责任编辑:张玮)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