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理财频道-提供个人理财资讯和理财工具服务 > 保险频道-提供保险资讯产品信息的保险门户 > 保险业界

分红险期缴趸缴谁是猪脚 4.5%红利少还是不少?

来源:中国资本证券网-证券日报
2010年04月08日07:24

  □ 本报记者 黄晓琴 实习记者 赵晓菲

  “红利多多”、“既有保障又赚钱”、“只有这样,‘财’会盈”……面对这样的种种诱惑,您会变心动为行动吗?摆满各大银行理财柜台的分红险如此地秀色可餐,谁都会忍不住地想“咬一口”。

  期缴趸缴一起上,谁唱主角?

  在《证券日报》记者走访的建行工行、招商、民生、中国银行北京银行等多家银行营业厅,分红险已是遍地开花,偶尔有个别万能险藏在产品架的里面,而曾风靡一时的投连险早已身影全无。

  记者来到一家建设银行营业部的理财专柜,眼前摆放着各种打扮光鲜的理财产品宣传册。当记者向身着制服的工作人员咨询关于分红险的信息时,该工作人员看记者也不像是有钱人的样子,开始热情地向记者推荐分红险的期缴产品。她热情地向记者介绍新华保险一款缴费期是5年,保险期可以选择10、15、20、30年的产品。随后,记者发现,该营业部只代理新华保险一家的产品,其余两款新华的分红产品均为趸缴型,保险期分别为10年和6年。其中,据其客户经理介绍,6年保障期的一款还是新华保险新近刚刚推出的。

  看到记者对保障类产品感兴趣,她转而说,“银行根本没有卖长期交费的,因为银行卖的保险都是偏重理财,保障功能比较简单。那种长期交费,保障重大疾病什么的保险都很复杂,都是专业保险代理人卖的”。

  记者走访的8家银行近20款分红险产品最明显的特点是,他们几乎都是趸交或者短期缴费的产品,而对应的保障期也就多为5年、10年。粗略计算,在近20款分红险产品仅有5款交费允许10年,一款缴费允许20年,并且这几款都可以趸交或者短缴,而其余均只能趸交或只有3年、5年缴费期。

  在民生银行某营业厅,记者终于找到了的一款允许20年缴费的中航三星福满今生两全保险(分红型)。据保险公司的业务代表介绍,该款产品缴费方式可以趸缴或者分3、5、10、20年期缴,即使分20年期缴每年的投保费最低也得1万。“这样的产品其实还是适合有钱人,有能力趸交或者短期交费的。因为像普通的工薪阶层,很少有人愿意20年里每年拿一万多单投一份保险,一般人们愿意把一年剩余自由资金的10%用于保险就不错了。如果真是有很多闲置资金的,又不会选择这么长的期交时间。”民生银行的这位保险代理人这样评价这款产品。

  记者在走访中也发现了一种销售现象。每一家保险公司都把自家的一款趸缴和一款期缴两种产品放在一起卖,或者同一款产品设计成可以自由选择期缴或趸缴两种缴费方式。虽为同一家公司的产品,在未来的收益预期上,由于缴费方式的不同带来的未来收益水平是有差距。据保险代理介绍,例如一个30岁的人分别拿5万元买趸交的新华红双喜新A两全保险和5年期交的新华红双喜新C两全保险,保费期同为10年,10年后,新A的保底收益是58150元,而新C 的保底收益53380元,其余的分红都是10年累积年度分红加1笔终了分红。

  保底收益+累计分红+终了分红

  眼花缭乱

  和分红险花花绿绿的外表一样,各家公司的分红方式也很容易让人“晕”。

  分红险红利到底有多少呢?这是买分红险的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但是,根据相关监管规定,这个问题在购买时得到的答复往往是“红利分配是不确定的”,虽然各家公司关于红利的种种诱人的“描述”很多。记者查看了手中搜集到的十多份分红险宣传册发现,只有长城保险在其一款分红产品的宣传材料上很明确很醒目地印着“保证增值4.5%+”的字样。

  按照行业惯例,各家公司每年的分红险给客户的“红包”到底有多大,只有购买了产品的客户能从公司的对账通知一类的信函中能获得具体的数据,此外,都只能是客户经理在推销产品过程中的大概描述而已。

  “除了保底收益,我们的新华红双喜新C两全保险去年1万元能分到600-700元左右的红利。”一新华保险银保客户经理说。

  “大概在4%-6%左右”,工商银行一银保代理人透漏长城保险公司的分红险产品红利利率。中国银行一大堂工作人员周小姐则告诉记者,根据保险公司给他们的数据,他们代理的国寿鸿丰系列产品的上年红利利率为4.73%,实际分红还得看公司收益。

  除了这红利分配水平不容易掌握外,各家公司的分红方式也有不少差别,涉及的专业术语,如满期保险金额、保底收益、累计年度分红、终了分红等等,消费者也需要认真研究一番才行。

  另一方面,红利的领取方式也不尽相同。大多是保险合同终止后一次性领取外,也有一些从保险期内就开始返钱的。比如新华保险新推出的6年保期的红双喜喜福汇两全保险在第3、4、5个保单生效对应日就开始返还一定的比例的保底收益和累积红利。太平人寿、中航三星等公司的产品中也有运用到这种方式,只不过返还的有的是固定金额,有的是红利、保额等某一项的固定比例。

  不确定的分红预期,不同的分红方式以及不同的领取方式等等,以普通消费者的专业水平,如果想货比三家,还是需要花一番气力的。

  据分析师预测,今年各家公司分红险的分红水平可能维持在4.5%左右。这并不代表保险公司的实际盈利分配水平,“4.5%”的概念大概是各家公司在对整个市场销售情况以及消费者的心理预期等等相关因素评估后做出的综合判断。

  分红险面对投资压力:手里收的钱越厚心里越没底

  □ 实习记者 赵晓菲

  今日出炉的中国人寿2009年报显示,由于基金分红减少,以及交易性金融资产规模下降,导致公司交易性金融资产收益同比下降92.4%。

  查阅60家基金公司旗下594只基金2009年报数据,《证券日报·保险周刊》记者发现:36只封基的十大持有人,几乎每一只的险资席位都超过了半数。而这36只封基的净值一季度仅有7家增长率为正,其余均低于年初。

  在遭遇股市“浮亏门”、“打新门”,不动产投资“没有时间表”等利空的连续袭击后,保险资金运用再次面临收益压力。这也让今年头戴着保费猛增光环的分红险略感凉意,险资的投资业绩必将考验着险资的分红能力。

  权益类

  流年不利 屡现浮亏

  年初,保监会主席吴定富曾预计:“有超过1.5万亿元保险资金需要重新配置。”时间过去了两个月,根据保监会4月1日公布的保险业经营数据,今年前两个月,全国寿险业务原保费收入2000多亿元,同比增长40%以上。其中,全行业分红险占保费收入近8成。5成多来自银邮渠道,个人代理占比不到4成。

  一边手里的钱越收越厚,另一边“钱生钱”的渠道却越来越少。

  在年后大盘震荡走势下,往日凭借波段性操作驰骋股市的险资,近来却屡屡失手。根据统计数据,截至3月23日,已公布的604家上市公司年报中,有90家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东中出现了保险资金的身影,但这近百只股票市值已经减少至204亿元,较2009年底缩水11.49亿元,缩水幅度为5.34%。其中,保险业三大巨头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一季度的账面浮亏达到11.09亿元。以中国平安重仓股深发展A为例子,今年一季度以来,深发展A的下跌令中国平安持股市值缩水2.17亿元。

  另外,以往保险资金运筹帷幄的“打新”也不约而同地失灵。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12月31日至2010年3月17日,共有安邦财险、中国人寿股份公司、中国人寿集团公司、国泰人寿、中国平安集团公司、人保财险、人保健康险、永诚财险、正德人寿等9家保险公司“打新”合计浮亏额达1.24亿元。以保险资金密集热捧的中国重工为例,自去年12月16日上市至4月7日收盘,股价距发行价已跌去逾16%。此外,中国西电巨力索具中国北车中国化学中国一重等保险资金集中申购的股票一季度末都跌下发行价,这令险资损失惨重。4月份以来,除中国西电、中国一重出现较大单日涨幅外,其余均未见明显起色。

  这样,与股市唇齿相依的基金投资收益似乎也不尽人意就不难理解了。

  根据60家基金公司旗下594只基金最新年报数据,保险资金成为去年下半年增仓封基的大户。保险资金共持有276.41亿份封闭式基金,比半年报时持有封基份额增加了99.96亿份,其中增仓传统封基30.69亿份,另外大部分增加的份额是创新封基。并且《证券日报·保险周刊》记者查阅相关统计的36家封基的十大持有人,几乎每一家的险资席位都超过了半数。例如基金安信,其十大持有人当中竟然有9家是险资。

  更有趣的是每只封闭式基金的第一大股东又几乎都是“国寿系”险资,其中也就自然不乏国寿分红险组合。比如封基长盛同庆A除前两大持有人分别是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外,中国人民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分红-个险分红也持有2.51%份额,为第五大持有人,中国人寿资产管理公司则位列第十大持有人。但与594只基金2009年扭亏转盈,累计获利9102.5亿元的出色表现相比,公开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36只封基中仅有7家净值增长率为正,其余均低于年初净值。降幅最大的瑞福进取,截至4月7日,净值较年初已下降8.34%,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持有其3.52%基金份额,为第一大持有人。

  固定收益类

  僧多粥少 收益率低

  保险资金以债券为主的固定收益类资产也表现平平,而一般情况下固定收益类资产占到保险投资的80%以上 。

  得益于充裕的资本流动性,今年以来,债市备受追捧。中债综合指数一路上扬,3月31日报133.8608点,较上月末升0.52%。根据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4月2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截至3月末,债券市场全市场(含银行间、交易所和柜台市场)的债券(含央票)托管总量为18.08万亿元,较上月增加5124亿元。其中保险机构当月的债券托管量16547亿元,较上月增加461亿元。

  对此,有分析人士认为,就目前的债市行情来看,债券供给仍然相对不足,保险和银行体系对债券都存在着刚性需求,新增资金通向债市的投资道路依然艰难。

  同时与此相对应的是,一季度债券收益率大多呈现下滑趋势,比如10年期国债收益率较1年内最高点下降了35个bp,这可能会影响到相关的险资投资收益。即使加息预期实现,收益率上升,某基金行业研究员也指出,保险资金的债市投资改善不会太明显。虽然加息后新增资金可能会有较高的投资收益率,但对保险资金更多的存量配置却没有任何好处。

  不过,广发证券分析师曹恒乾认为,因为保险公司投资的债券划分为持有到期型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而每一类的收益又分别受债券收益率和债券价格不同因素影响,所以保险公司债券投资是赚是亏需要看他们各自的投资搭配。

  不动产类

  望眼欲穿 却无时间表

  在股市波动较大、债市乏善可陈的环境下,目前保险机构最为期待的可能就是进一步放开投资渠道。尤其是市场已经热望多时的直接投资房地产也早已令险资摩拳擦掌多时。事实上,险资也已经通过各种渠道涉足不动产。

  比如,国内诸保险公司通过以自用名义购买写字楼,平安购入美邦国际中心时附带购入了商铺,则是目前唯一投资商铺的保险公司。另外,中国平安通过旗下的平安信托,与金地、绿城及蓝光等分别签订信托投资协议,承诺对上述房企的具体项目设计股权信托计划,共同投资优质项目以及城市综合体项目。而去年底,中国人寿出手58.19亿港元,认购远洋地产股票,成为远洋地产第一大股东,也曾名噪一时。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合众人寿董事长戴皓在提案中建议:将养老产业列为险资独立投资项或单独划分投资比例。因为一个成熟的养老产业既可以包含地产、物业等险资渴望的投资领域,又能够消化养老保险为主的相关保险产品。做房地产起家的合众人寿董事长戴浩今年给两会的提案也反应了险资欲通过养老产业介入房地产实质投资领域的期盼。

  3月26日,泰康人寿很低调地宣布成立泰康之家投资有限公司,把投资养老社区从各种投资中单列出来,这或许味着经过数年时间的前期调研后,养老社区领域探路者泰康正式开始悄悄地试水养老产业。据泰康相关人士透漏,该项业务其实早在去年已经获批。由于保险资金投资地产一直很“敏感”,在相关政策层面上也尚不明朗,还是“多试少说”为佳。

  有消息称,保监会资金运用部近日紧急召集保险资产管理公司高管闭门会议,明确:不鼓励和不允许保险资金控股房地产开发企业。来自监管层的最新消息,鉴于目前国家政策对房地产行业的态度,《险资投资不动产管理办法》出台恐怕短期之内没有时间表。

  同时,3月24日,保监会颁布《保险集团公司管理办法 (草案)》,保险集团公司及其子公司对非金融类企业的投资总额不得超过集团合并净资产的10%,对商业银行等非保险类金融企业的投资不得超过集团合并净资产的30%。

  分红险:

  卖保障还是卖分红?

  分红险迎来了她的美好时代。

  记者随意走进报社附近的一家建设银行,柜台上琳琅满目的理财产品中,除了基金就是保险宣传单,在三份保险宣传单中,就有两份是红型保险产品。旁边还摆放着厨房用品、时尚马克杯等用来促销的小玩意。

  刚刚出炉的今年前两月保费收入数据表明,保险全行业分红险占保费收入近8成。其中,5成多来自银邮渠道,个人代理占比不足4成。

  分红险为什么这样走红?

  不言而喻,自2008年全行业唱响回归保障的主旋律,分红险因其“保障类”产品的站位逐步取代了万能和投连险在寿险江湖的霸主地位上位。

  “纯保障产品,消费者往往是很难接受,总觉得掏出去那么多钱,要是没什么事情发生,就打水漂了。”这是保险营销员们在展业过程中普遍遭遇的现实。

  “理财+保障”是分红险的卖点。难怪人保寿险在其银邮渠道销售的一款名为“金鼎富贵”两全保险(分红型)的宣传册上,写上了“一口(投)两得”,这是一款10年期的趸交产品;记者同时看到的还有一份中国平安的金宝盆两全保险(分红型),同样也在宣传册上写明“”保险理财都兼顾”的字样。这款产品同样以“短期缴费,长期收益”为卖点,可以“缴费3年,保十年”。看来正是兼顾了“保障”和“理财”的双重美德,才成就了分红险笑傲江湖的当下。

  说到根上,大多数人还是更愿意把保险当成理财甚至投资工具而非保障工具。尤其是在银行购买保险产品时,更会很自然地与其他投资产品做比较。

  某中型中资保险公司资深营销员给记者做了以下演示:以一位30岁女性为例,相同的缴费年限,购买同一家公司的两款重大疾病保险。一款为纯保障型的,年缴费2500元左右,可以获得12万元的大病保障;而另外一款分红型的,年缴费4200元左右,只能获得10万元的重大疾病保险。

  看来账还是要算一算才能明明白白。

  其实,热衷于卖分红险的不仅是营销员,保险公司也一样喜欢推保费规模大的产品。营销员能得到更多的返佣,而公司也能得到更多的保费规模以及资金投资运作的空间。

  保险就是用来保障的。这个概念还需要不断地和保险产品一起捆绑“销售”给消费者。买保险其实是给自己的钱包上个“保险”。要不然,说不定哪天,有点什么“没想到的”发生了,存在银行里钱都是给医院或者其他什么人预备的。

  买保险就是买一份平安和安心。没什么不好的事情发生是很幸运的。万一有什么不测,就能锁定风险,这是保险最大的用处。人们常说:“书到用时方恨少。”在这点上,保险似乎有某种雷同之处。

  新的会计准则的实施加快了保险行业回归保障的步伐。根据新的会计准则,对万能与投连险获得的保费收入采取了非常严格的确认办法,同时对于分红产品这类不容易拆分的产品却采取了非常宽松的保费确认标准是各家公司奋力追逐分红险的原动力。毕竟到什么时候,保险公司也是轻易舍不得丢掉市场份额的。

  虽然,分红产品属于保费“不容易拆分”的产品,但从以上营销员演示的对比中也不难估算出分红险中用于保障部分的保费与用于投资部分的保费比重。

  “术业有专攻”,保险公司最擅长的应该是保障而非别的。所以,买保险首先需要买的是保障,如果您还没有拥有足够保障的话。至于投资,那是后话了。

  要回归保障,除了监管者的引导,消费者的口味也是关键,就像是街上流行什么口味的饭馆一样。如果消费者都偏爱纯保障的产品,那么公司是不是就省得去挖空心思考虑什么保险产品如何保值增值了呢?

  万能险、投连险的败落与其节节滑坡的投资收益是不无关系的。那么有谁又能指望分红险一直那么“旺”呢?保单的价格是算出来的,但风险是算不出来的。未来潜在的风险在您的心里有多大?就是保障在您心里的价值和价格。

  (晓 琴)  

责任编辑:陈彦娇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