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捉摸的国际油价再次给国内市场开了个小玩笑。随着国际油价近日大幅下跌至75美元以下,月初有媒体预测的国内油价月底涨价一事又变得遥遥无期。不仅如此,去年末坊间称今年初定价机制将调整一幕也可能落空。
权威石油专家昨天告诉记者,国内对定价机制的理解存
在误区,即便接下来出现国内油价7天一调或10天一调也不必觉得意外,因为并不表示机制改变。截至昨天中午11点30分,纽约商品交易所原油3月期货合约报每桶74.48元,较1月22日下跌0.06美元。这一价格已接近上轮调价时参照的国际油价,意味着作为国内成品油调价必要条件的“国际油价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很可能无法满足,调价也就会再次推延。
就在本月初,息旺能源曾测算称,只要后期三地原油日均价格能够稳定于77.4美元/桶上方,三地原油22个工作日均价变化率将于本月下旬正向超4%,意味着国家届时或将上调成品油零售价。有媒体据此预测国内油价月底铁定上调。
“所谓‘22个工作日的调价周期’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社会理解误区。”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石油专家董秀成在接受采访时指出,《石油价格管理办法》中并没有规定22个工作日后必须要调价,“22个工作日”只是一个测算条件,这个周期每天都在变化,“也就是说,明天测算的22个工作日中就包括今天,而后天又包括明天”。在他看来,去年之所以发改委每轮调价基本都相隔月余主要是为了方便,而未必意味着调价区间就是“22个工作日”。 “即便发改委接下来要缩短‘调价间隔周期’,并不意味着成品油定价机制就改变了,因为调价区间和测算区间并不是同一概念。”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牛犁告诉记者,去年的确有观点认为中国油价调整的周期有点长,“但我个人认为,22个工作日的规定属正常,毕竟调价总有一定滞后期,22个工作日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如果没有这段滞后期,则国际油价大幅波动对国内各行业的冲击就会大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