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坊间传闻国有四大银行开列出一份“阳光私募白名单”,一石激起千层浪,迅速在私募圈炸开了锅。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采访了相关业内人士后获悉,目前明确提出“私募白名单”说法的只有中国银行总行,其他三大国有银行则是设定了严格的准入门槛和评审制度。
据记者了解,四大行圈定的名单均不统一,据不完全统计,建行总行和工行总行分别圈定了2家到3家阳光私募,中国银行总行则圈定了11家阳光私募,农业银行总行的开出的名单范围最广,达到了16家。业内人士表示,四大行“白名单”的曝光,或许会改变中国阳光私募的生存状况。
农行圈定的私募最多
所谓“白名单”,是指工、农、中、建四大总行选定了部分投资顾问,也就是俗称的阳光私募,被选出的阳光私募可以使用银行渠道发行产品,而没有进入“白名单”的要想与银行合作,则需通过总行严格审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第三方机构获得一份不完全“白名单”,发现四大行圈定的名单各不一样,各家银行的要求也不相同。明确提出“私募白名单”说法的只有中国银行总行,其他三大行则是设定了严格的准入门槛和评审制度。
比如中行共圈定了11家私募,包括星石、亿龙、朱雀、重阳、从容、尚雅、武当等;数量最多的当属农行,共有16家;建行与工行圈定的相对较少。
“近年来随着阳光私募被银行高端客户认可,井喷的高端理财需求导致各家银行不得不开始制定统一的私募准入制度,把同私募合作的业务纳入相关部门的常规业务计划。”某券商研究私募基金的分析师告诉记者。
私募排排网李春瑜则认为,“此举是一种市场化行为,总体来说有利于对私募的监管,对整个行业是件好事。”
公转私、规模大的受欢迎
仔细浏览这份名单,发现不同的银行设定的要求各有差异。
去年年底刚刚与工行合作发行了新产品的翼虎投资余定恒告诉记者,工行“最看重的是过往业绩、投研团队、公司治理结构等方面”。
另外一些银行则可能更关注业绩的稳定性。“目前阳光私募鱼龙混杂,并且近年来市场风格变化较快,有些私募短期可能表现非常抢眼,一线人员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可能会忽视私募业绩的稳定性和人员的安全性。”某银行总行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
另一位进入名单的阳光私募基金经理则认为,自己进入名单有三个原因,“鲜明的绝对回报风格,低波动,低风险”。
尽管四大行圈定的名单各自不同,依据标准也各不一样,但仔细分析四大行的名单,还是不乏许多共性。
比如公转私、规模大的阳光私募明显受欢迎。
广东理财研究会副秘书长、壹私募网研究中心总监刘进义研究名单后认为,“私募得到银行的认可是需要时间铺垫的,所以名单中老牌私募居多。稳健性私募的比重也比较大,可见银行青睐那些风格稳健的私募,以便给他们的高端客户提供新的投资渠道,例如星石就同时进入了四大行名单。”
私募或将出现两极分化
一些规模相对较小的私募,即使业绩很好,比如去年阳光私募冠军世通资产,并没有进入此次“白名单”。对此,某银行总行相关人员介绍,“中小规模私募并非一定不能获准发行,只是像星石投资、尚雅这样有一定品牌、且风格明确的阳光私募,基本不用总行重新审批就可进入名单。”
另外一位私募基金经理则认为,“未来阳光私募将出现明显的两极分化:规模大的更加强大;一些没有突出业绩的小私募则只能被淘汰。”
走银行渠道固然能快速扩大公司规模,但背后依然存在许多弊端。
刘进义就认为,“规模越来越大,相比公募的优势肯定就会成比例的丧失;而且以银行为主销渠道的私募,银行为了保证客户的利益,可能就会对私募的投资策略进行限制。可以这么说,以银行为主销渠道的阳光私募的业绩将呈现类公募趋势。”
“小私募虽然未来生存的环境会比银行作为强势渠道介入后要差一些,但是这个市场很公平,一切都要用业绩来证明,因此好的就长大,好的越好将是大趋势。从某种角度讲,银行的介入,可能将加速阳光私募的优胜劣汰和重新洗牌。”
上海一位知名私募人士则认为,“银行想通过遏制公募一样对待私募是不可能的。市场是逐利的,最重要的还是业绩,渠道则是其次。有了业绩,客户自然会找上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