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济南市公安局破获一起特大伪造金融票证案,涉及济南当地多家银行,齐鲁银行涉案金额较多。事发两年后,涉案金额达101亿的齐鲁银行诈骗案全貌终于揭开。[我来说两句]
齐鲁银行案案发后追回赃款79亿余元,实际损失恐超21亿。该案核心人物刘济源将面临贷款诈骗、金融凭证诈骗等四项指控。[全文]
马厚亮不过是“12·6”特大伪造金融票据案线头之一。刘济源落网后,其花费近十年时间编织的人际网络显形。[全文]
齐鲁银行 | 涉案金额101亿 |
华夏银行 | 暂无可对外披露信息 |
中信银行 | 尚未发现问题 |
工商银行 | 否认涉案 |
深发展 | 称未涉案 |
兴业、浦发 | 传闻涉案 |
齐鲁银行董事长。原山东银监局副局长。
齐鲁银行副董事长。原济南市金融办主任。
2011年3月2日被免职。
2011年3月2日被免职。
刘济源今年44岁,系上海全福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从1992年开始炒股。起诉书称,从2002年起,刘济源产生骗取银行信贷资金想法。随着资金出现巨大亏空,刘济源涉嫌诈骗手段逐步升级,从涉嫌骗取银行贷款最后转为直接诈骗企业。司法文件显示,刘济源以支付高额利息、好处费等方式,引诱企业到其指定的银行办理定期存款,而后采用虚假质押的手段,以骗贷的方法从银行诈骗巨额资金。这一涉嫌贷款诈骗罪的行为集中在2009年和2010年,共被指控10起事实,涉案金额71.6亿元。
知情者透露,尽管获得了巨额资金,但刘济源并未有明显挥霍行为,“最奢侈的消费就是开一辆路虎车”。未经证实的消息是,刘济源将这些钱投入了股市,他曾是一名出色的操盘手,业绩辉煌。但一次银行对贷款客户的压力测试,令刘济源资金链突然变紧。银行曾宣布收回刘济源一笔20多亿元的贷款,刘济源只好卖出所有股票还贷,为此还借了高利贷,此后为了补上这个窟窿,刘济源的涉嫌诈骗行为开始升级。2010年7月至11月,刘济源“引诱”了6家企业到银行存款,但随后,刘采取私刻、窃取企业印章、伪造单位定期存款开户证实书、定期存款提前支取手续,冒开存款企业活期账户等方法诈骗银行资金13亿余元。
|
|
|
位次 | 股东名称 | 持股数量 | 持股比例 |
第一大股东 | 澳洲联邦银行 | 33375万股 | 20% |
第二大股东 | 力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17050万股 | 10.22% |
第三大股东 | 济南市国有资产运营有限公司 | 15450万股 | 9.26% |
第四大股东 | 济南市经济开发投资公司 | 11500万股 | 6.89% |
第五大股东 | 山东建邦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 7500万股 | 4.49% |
第六大股东 | 山东三庆置业有限公司 | 7000万股 | 4.19% |
山东省农村经济开发服务总公司 | 7000万股 | 4.19% | |
第七大股东 | 日照钢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5000万股 | 3.00% |
第八大股东 | 中润置业集团有限公司 | 4500万股 | 2.70% |
第九大股东 | 华盛江泉集团有限公司 | 4000万股 | 2.40% |
合计 | 112375万股 | 67% |
齐鲁银行原董事长邱云章
在当地一位资深银行业人士看来,受存贷比考核压力的各家商业银行纷纷展开揽储大战。而在拉存款竞争白热化背景下,通过“高息揽储”吸引单位存款,勾结银行人员伪造金融票证诈骗案屡见不鲜亦不足为奇。
在疾行扩张的过程中,城商行通过股市融资、定向增发、发债、高息揽储等方式,解决资金来源的压力,再通过大规模放贷揽息差入怀。在这样一种补充资本金与放贷的双向冲动中,风险逼近,而骗贷者、骗贷事就都变得可以理解却不易防控了。
比如,在存款证实书质押融资的时候,一线贷款人员将企业存款证实书提交给上一级,申请融资,经过复杂的程序,上一级人员可能不会再回头去核实这张存款证实书的真假问题,然后逐级上报,这种人为的因素将难以避免。
齐鲁银行当年财务报表及审计报告显示,齐鲁银行的第三方存款质押业务存在借款人营业收入与贷款规模不匹配、存款质押合法性等诸多问题。由于普华永道坚持将上述“保留意见”写进审计报告,齐鲁银行已经更换了负责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
信贷扩张下 城商行规模高速发展
风控能力提升节奏跟不上规模扩张速度时,城商行必然会遭遇各种各样扩张病。规模扩张是城商行不得已的现实生存选择。2009-2010年信贷高速扩张背景下,很多城商行相当于在两年内再造了一家银行,资产规模、贷款投放和网点均数倍增长。
城商行传统盈利模式受挑战
“城商行的高增长本无可厚非,但其扩张必须要以一定的管理边界作为支撑,盲目地追求规模可能会给其经营带来严重的影响。”对此,兴业证券银行业分析师吴畏认为,对于目前绝大多数“势单力薄”的城商行而言,其竞争战略关键点在于“求同存异”。
同质化经营引发风险集聚
部分城商行仍采用对大中型银行的“跟随”战略,市场定位、产品、服务与大中型银行趋同,争抢大项目、大企业、大系统,定价能力弱;二是中小银行间层次化、差异化还不明显。不能有效满足客户多元化金融需求,风险容易集聚、不能有效分散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