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许佳)春节临近,不少市民拿到了年终奖,各家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及一些互联网理财平台都铆足了劲,要从市民口袋中“掏钱”。无论是银行理财产品,还是互联网各种理财渠道,高收益产品频现,但业内人士提醒市民,很多产品主打的高收益都是“预期收益”,选择时不能只看高收益,还要对风险做到心中有数;投资理财时,还要认清自己对资金流动性的需求。
重点关注这几类
“央行此前在公开市场进行了500亿元的7天期逆回购操作,后继续追加300亿元,同时加码推出300亿元的28天期逆回购。”银率金融研究中心理财组分析师牛雯认为,本次突击“放水”,除了表明央行对春节前资金面的维稳态度,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市场流动性的紧张程度,“建议投资者可以在节前积极购买那些投资方向为货币市场的金融产品,这类产品主要有货币基金、银行理财产品、券商或信托公司发行的货币市场专项投资计划。”
不能只看高收益
随着互联网理财的火爆,不少市民除了在银行购买理财产品外,还会配置不少互联网平台推出的理财产品。银率网分析师表示,在有些网站甚至还能找到一些预期年收益率达到10%至18%的产品。虽然许多互联网理财产品打着高收益的旗号,但都是预期收益,这些投资本身都有风险,“不要将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分散投资避免被眼前的高收益所迷惑。”
认清流动性需求
除了看清风险,本市银行人士还表示,市民做理财规划时,最好将资金分为长期不用和短期闲置两类,也就是认清自己对资金流动性的需求,“资金短期不用,或者是随时可能需要使用的,可以选择一些"宝宝"类产品,这类产品虽然收益率不高,但可以随时赎回使用;如果资金长期不用,就可以选择中长期的银行理财等产品,锁定更高的预期收益率。”(文章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