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银行卡被复制,受害人达160余人
央视近日在《焦点访谈》栏目中报道,称近几日西安市多家银行用户银行卡被连续盗刷,西安市14家银行被盗刷的金额竟达到740万,受害群众达168人之多。
在这受害的168人中,有一半人卡内的钱是通过银行的ATM机被直接提现的;而另有一些是被人在境外通过刷卡消费掉的。
据警方分析判断称,这些受害者的卡均被嫌疑人复制,目前,四名犯罪嫌疑人已被警方抓获。根据警方调取的案发银行监控显示,嫌疑人在ATM机装一个带有储存和读取功能的测录器,只要市民去取钱使用被动了手脚的机器,其银行卡信息就会被嫌疑人复制进测录器中,之后,嫌疑人会将盗取信息录入电脑,通过读卡器用一张空白的银行卡重新录入被盗储户的银行卡信息,如此一来,即使储户的银行卡一直在身边,其存在银行卡中的钱财也会被盗刷。
据调查,银行的网点监控室并无专人值守,但会有人每天来检查设备运行情况。因此,银行营业网点的监控并不具备实时监控作用,即使会有人每天来查看,但相对于此案这种作案时间相对较短的案件来说,并未起到真正意义上的监控。
各银行的安保措施引市民质疑,银行被指监管不到位。
下月起,银行卡迎来插卡时代
对于这件事情,不少市民感觉“太可怕”了,他们中也有人遇到过这种事情。他们认为,除了自己要多留心外,监管部门也应该尽到责任,不能让钱就这么凭空“消失”。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要求,10月底前全国销售终端(POS机)将关闭芯片银行卡降级交易,芯片银行卡支付将告别刷卡,迎来插卡时代。所谓降级交易,就是磁条芯片卡在POS机上交易时,可以通过磁条刷卡。而关闭降级交易后,此类卡只能通过芯片“插卡”方式刷卡。
也就是说,从2014年11月开始,同时有芯片和磁条的银行卡片将不再提供磁条刷卡服务,统一改成芯片刷卡;而从明年(2015年)1月1日起,各大银行只发行芯片卡,流通中的存量磁条卡仍可继续刷卡、取现,没有强制规定更换。
虽说没有强制规定银行用户一定要换芯片IC卡,但一国有银行工作人员还是提醒市民最好更换安全性更高的金融IC卡。他称,明年起各银行就停发磁条卡了。因为纯磁条卡容易伪造复制,保密性差。而芯片卡较磁条卡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信息不易被复制,所以央行要求各大银行陆续停发磁条卡。
据了解,目前市场上有三种银行卡:纯磁条卡、磁条芯片卡(即复合金融IC卡)和纯芯片卡,现在发行的大部分芯片卡兼有磁条。
一商业银行大堂经理告诉记者,如果市民不换卡的话除了不太安全外,仍然能够继续使用。不过,从安全上考虑,银行还是鼓励市民早日换卡。作为磁条卡的升级,芯片银行卡不仅在安全性上有很大提升,而且具有更便捷丰富的功能,这也是央行部署关闭降级交易的主要目的。
据悉,按照此前央行印发的《关于逐步关闭金融IC卡降级交易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从下月开始,同时有芯片和磁条的银行卡片将不再提供磁条刷卡服务,统一改成芯片刷卡;而从明年起,各家银行将陆续停发磁条卡。
“从磁条卡过渡到IC卡,我们的银行卡或许会安全一点。”市民小马无奈地说,就这次案例来说,银行卡被复制的受害人之多,除了受害者本身粗心之外,更多的是银行监管不到位,机器存在技术漏洞,网点监控不能实时为市民“保驾护航”。
“希望这次银行界准备实施的芯片IC卡能避开这种侵害。”小马说,现在电子发展这么迅速,各种复制、盗刷银行卡的违规用品更是泛滥。最重要的是,监管部门要有一份细心、一份责任心,如果没有的话,再强大的技术也避免不了“黑客”的攻击。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