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卖理财产品要录音真能防销售误导?
原标题 [银行卖理财产品要录音真能防销售误导?]
@智慧心:通知是一回事,管理和应对才是监管机构的责任。始终没看到关于处罚的条例。
@Mary-5月开始干活到11月:这种操作不是在保障储户利益,而是银监局要求商业银行做好自我保护,保留证据证明银行在销售理财产品时无过错。
@方牙阿联:有需要也有必要。
日前,上海银监局下发《关于加强商业银行代销业务管理的通知》,要求辖内银行需要在未来一个月内完成销售柜台配备录音系统,在2014年1月1日前实现所有销售柜台录音录像同步监控,并要求被代理机构设置犹豫期,犹豫期内允许客户根据约定解除相关合同。银行销售柜台全部配备录音系统后,真的能杜绝“忽悠”和误导现象吗?现代快报记者 王海燕
现象
不少客户银行买产品被忽悠
“现在银行的产品条款都像天书一样,普通老百姓哪看得懂?如果不是理财经理在一旁误导,客户怎么可能签字,买一个自己都不懂的产品。”南京市民黄女士称,自己就被银行的客户经理忽悠过,不仅8%的预期收益没拿到,本金反而亏了10%,40多万元的本金一年时间损失了4万多元。“我找银行,银行却说,风险评估书你不是签字了么?谁让你一下子买这么多的呢?”黄女士称,发现亏了本金准备提前赎回时,却发现在“提前赎回/提前终止”一项上写着“本产品不设提前赎回机制”。“他们在推销产品时,怎么没提示不能赎回呢?”黄女士称,客户也不可能想到录音留作证据。
记者在采访调查中发现,一些银行工作人员为了能卖出理财产品,的确存在夸大或误导嫌疑。一种很普遍的做法就是强调亏损概率极低,如一位银行工作人员在向记者介绍一款挂钩港股的产品时称,该产品在所选股票下跌40%的情况下,才会存在风险,并且强调,“虽然这款理财产品曾有亏损过的先例,但是今年不太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
另外一种方法是,只提以前赚过的案例,绝口不提亏损案例。一家银行频频出现巨亏的产品,但工作人员介绍即将新推的理财产品时,只说产品如何好,绝口不提大面积亏损的事实,“前几天我的两个客户的理财产品还提前终止了,就是已经提前可以拿到相应的收益了”。
担忧
有了录音可能维权更难
对于上海地区银行销售理财产品即将配备录音系统一事,多数市民拍手叫好,“这样,以后银行的工作人员就不敢随便推销了,要是南京也能配这样的录音系统就好了。”但也有市民表示出担忧:装了录音系统就真的能杜绝销售误导么?“原来没配录音系统,销售员会信口开河,但配了录音系统,银行推销产品肯定更有技巧了,你想维权谈何容易?”录音系统配备之后,会不会和风险评估书一样,成为银行的另一面“挡箭牌”呢?
市民李小姐告诉记者,银行推销理财产品时绝大多数时间在说产品的收益,最后会轻描淡写地提到“也不是完全没有风险”。李小姐称,今后万一亏损,银行工作人员会拿出录音说告知了风险,再加上客户签过风险评估书,这时候客户再想维权就更难了。
市民陈先生表示,录音能规范销售过程,防止销售员信口开河,但最关键的还是银行代销的各种理财产品不能像天书一样看不懂,否则客户只能依赖销售员的解释,还是没法避免被误导的可能。他建议银行对于销售的理财产品都应该配备简单易懂的说明条款,另外还有风险评级,让市民对风险有个基本的认识和判断。
动态
沪银行销售专柜装录音录像系统
上海银监局日前正式下发《关于加强商业银行代销业务管理的通知》(下称《通知》),重点针对代销业务、个人客户,以及有投资风险的产品,旨在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代销业务行为。《通知》明确,银行要对有推介期、推广期等募集期且非交易型的高风险产品,要求被代理机构设置犹豫期,犹豫期内允许客户根据约定解除相关合同。沪银监局还将推动商业银行逐步推进销售过程录音录像同步监控。《通知》将在2013年6月1日正式执行,辖内银行需要在未来一个月内完成销售柜台配备录音系统;第二步则是在2014年1月1日前实现所有销售柜台录音录像同步监控。
据《 第一财经日报》
先例
理财史上曾有案例靠录音取胜
中国理财史上曾爆发过一个轰动一时的案例,这一官司成为个人PK银行成功的里程碑式的案例,而这一案例能够获胜,最关键的原因是客户手中持有当时的电话录音。
2008年初,一位客户和一家外资银行签订了两份理财合同,金额约为人民币6400万元。据客户称,当时银行的客户经理告诉他收益很有吸引力,不保本但是可以提前赎回。也就是说,一旦他发现产品有亏损迹象,就可以将投入的资金拿回来。事后碰上金融危机该产品亏损,客户想将产品提前赎回,但银行一拖再拖,最后承诺的“可提前赎回”竟被断然推翻,客户因此巨亏5300多万元。
幸运的是,客户与银行通过电话录音签订合同。正是这份录音成为后来官司胜诉的关键证据之一,法院宣判银行共赔偿客户人民币5321万。
查看更多投资理财资讯,请点击进入搜狐理财频道>>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