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有一笔10万元的存款3月底到期,目前想做理财规划,不知道最近银行都卖什么产品,能不能简单介绍几种适合投资的?
商报:这是目前很多投资者都感到困惑的问题。自从央行去年大幅降息之后,存款不再是聪明的理财方式。
记者近日对京城各大银行进行走访时发现,虽然很多银行产品展示架上都摆满了宣传手册,但真正在售的就集中在几类产品上。
第一,银行自身研发的超短期产品。一般在7到15天左右,这类产品时间短、收益低,通常年化收益率不到2%,不太适合有长期理财需求的客户。
第二,银行自身研发的结构性理财产品。一般期限在1年左右,这类产品时间较长、预期收益较高,但最大的问题是风险大,而且目前国内银行在研发产品时,能设计出对冲风险手段的设计师很少,这就使此类产品在海外的投资行为,更像是撞运气,因此不适合稳健偏保守型客户。
第三,银行代销的信托产品。一般期限在半年以上,这类产品时间长短适中,收益通常在5%左右。在2008年里,这类产品一直是市场的宠儿,但随着利率的下调,这类产品收益率急剧萎缩,发行数量也骤减,因此如果客户能够找到一款收益率还维持在5%以上且保本保收益的产品,就应该考虑是否投资了。
第四,银行代销的保险类产品。一般期限都很长,至少是5年,预期最高收益率在5%以上,主要包括万能险和分红险。此类产品当下在银行销售很火爆。适合长期投资者购买。
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这部分产品有的在重蹈结构性产品的覆辙,没有按照银监会的要求先提示风险,而是将预期最高收益率印在宣传单最明显的位置,因此客户在购买此类产品前,一定要问清产品的风险、收益,以及提前终止合同时双方的责任。
商报记者 崔吕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