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搜狐理财频道(https://money.sohu.com/) 查看更多投资理财资讯 >>>
如何规划养老:[原创]养老困惑:一百万两三套房才能安然退休?
没有100万养老免谈
65岁退休你后半辈子靠什么?
推迟退休、金融危机双重夹击
养老风险咋化解
安享完美晚年生活
教你如何赚出“提前退休”钱
专题:
你应该知道的社保养老保险知识
金融风暴让不少人半辈子的积蓄打了水漂,而人到中年的他们也没有时间重头再来。
在如此多的困难下,要想让几十年的退休生活幸福无忧,首要的财务底线就是——安全退休。那么。到底需要多少财富积累、需要如何规划、需要哪些保障,才能让我们的退休生活真正“安全”呢?从现在开始,且让四大法则来为你守住幸福养老的底线。
安全退休
文 本刊记者 张安立
“我大半辈子的积蓄打了水漂,未来几十年的退休生活将如何度过?”蒋先生忧心忡忡。
在即将结束的2008年,一场突如其来的金融风暴袭来,不仅让蒋先生前几年股市里赚得几十万元盈利全部擦光,如今还套牢了20多万元。与此同时,他去年底购买的银行理财产品原先预期的8%的收益根本无法“望其项背”,现在已经到期了,可账面上负收益23%,不得已下只得再展期三年。
再过两年就要退休了,一向做事稳健的蒋先生突然间没了方向。他原先的安排挺不错,两套100平方米的房产一套自住,另一套计划给儿子结婚用。手上有100万元股票,想着退休后每年赚10%,也有10万元补贴家用。可现在,不到一年的功夫,半辈子的积蓄就这样不见了。眼看着退休步步逼近,月收入将从现在的1万元降低到3000元,他心里更是没了底。未来退休准备金的大窟窿将如何填补?
的确,2008年受金融风暴的影响,像蒋先生一样资产严重缩水的投资者不在少数。而在众多“受伤”的人群中,最为苦恼、揪心的想必是那些即将退休、希望借助投资收益安心养老的人们。毕竟,年轻人还有着职场打拼、再次积累财富的漫长未来,时间上等得起,可对于临退休族来说,几十年的积蓄打了水漂,原本充裕的退休金出现不小的缺口,未来的养老生活又怎能无忧呢?
因此,今天我们提出“安全退休”这一主题可谓十分迫切。要想让几十年的退休生活幸福无忧,无论如何,你都要首先守住自己的财务底线——安全退休。
退休后面临的“不安全因素”
什么是安全退休?为什么要安全退休?难道对于大多数而言,退休生活还会不安全吗?
是的。对于正面临退休的人们来说,退休生活其实面临着诸多的不安全因素,比如收入的锐减、身体健康和疾病的威胁、对子女的扶助以及寿命的延长等等,这些都会让银发族的财务状况面临着“入少出多“的尴尬。如果不及早地作出规划和安排,很有可能出现年轻时潇潇洒洒,年老时可怜巴巴的惨淡境地。那将是我们多么不愿意看到的情形啊!所以要想继续保持高质量的生活水准,必须寻找到实现安全退休的财务底线,在职场打拼之年努力实现,以尽早消除那些“不安全因素”的影响。
● 退休后收入锐减
退休后收入锐减是所有退休族最为忧心和头疼的。无论是在中国还是一些发达国家,退休后的收入主要依靠社会保障体系来实现。在我国,由于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处于初步阶段,大多数人面临退休后收入严重缩水,同时医疗费用等花销不断上涨的尴尬境地。像某外贸公司的部门经理林先生,退休前每月收入2.5万元,现在刚刚退休后,月收入社会养老金一下子锐减至3000元左右。“过去的月收入中很大一部分是奖金、提成等等,这些收入在退休后全都没了。”林先生至今仍感到心理不平衡。
退休前后收入差距如此悬殊,一个专有名词——养老金替代率可以印证林先生的感受。我就无法安心。”养老金替代率这一指标由劳动者退休时的养老金领取水平与退休前工资收入水平之间相除得出,比例约接近1,说明两者差距越小,反之则表示退休前后收入差距脱节严重。而我国养老金改革后目标替代率为59.2%,即退休后收入约等于退休前工资收入的六折水平,而实际上很多人还达不到这一目标水准。所以对大多数人来说,退休后的收入锐减将是无法逃避的残酷现实,毋庸置疑地成为“不安全因素”之首。
●寿命普遍延长增加养老费用
“长命百岁”是中国人寿宴上最吉利最美好的祝福,可如果没有足够的资金养老,那长寿就会成为一种负担。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人口平均期望寿命已经达到73岁,且80岁以上老人的数量在不断增加。对于女性而言,50或55岁就退休了,平均寿命要超过81岁(以上海为例),那么退休后将有26~31年的光阴需要度过,即使男性60岁退休,退休后也要至少度过20年,而幸福的“百岁老人”们更要度过40余年的时光。这段不容小视的漫长岁月几乎等于我们人生中可以投入工作的时间长度。仔细想想,想要在这几十年中活得有滋有味,一定是需要巨大的财富才能支撑的,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虽然老年人吃、穿、行等日常花销较低,但退休人生的总花销却在不断增长,这难道不是一个“不安全因素”吗?
●疾病等风险因素增加财务压力
退休后的另一“不安全因素”就是身体健康方面尤其是疾病的风险增加,保健和医疗费用的大幅攀升也大大增加了退休族的财务压力。
已经60岁的吴女士对此颇有感慨,“年轻的时候身体可好了,几乎不去医院看病,有什么小毛小病扛一下也就挺过去了。可现在退休没多久,身体又不灵活又容易出状况,自身的恢复能力也大不如前,一年的医疗费用大大小小加起来超过了5000元,差不多是以前5年的。”不久前,吴女士走路时不慎扭了脚,2天后脚踝肿了一圈,去医院一查,原来是骨裂了。医生提醒她年纪大了以后要注意骨质疏松的问题,这下,她真的觉得自己老了。
年龄增长带来的麻烦可不只骨质疏松,年轻时不曾想到的各类疾病都会悄悄靠近。所以关注自身可能的风险,并建立自己的医疗储备金很是必要。
●扶助子女或留下财富遗产
在中国传统观念中,父母总要为孩子的将来打下基础,即使是已经成年的子女,待到他们婚嫁、置房、育儿时,父母大多要“表示表示”,必要时还要助一臂之力。如今房价高企,许多小两口的婚房都是由老两口支付的首付款,粗粗算来,动辄上百万元的房子没有个三四十万元也是没法过关的,再加上结婚的彩礼、添丁时的喜费,财力上的压力并不小。而且父母大多要为子女多多少少留下一些财富遗产,这些因素更加让退休无忧变成一桩忧心多多的难题了。
安全退休的“四大指标”
上述“不安全因素”或许还只是共性的,每个家庭还可能面临各自不同的“不安全因素”。即使在风平浪静的市场环境下,安全养老也难关重重,更何况在如今不断蔓延的金融风暴下,“安全至上”既更凸显重要性,也进一步增加了难度系数。
不过再难的问题总有解决的方案。对于退休族而言,想检查一下自己的财务状况是否安全吗?不妨对照以下的几项指标要求来对照检查一番。
指标一:减少负债,负债率控制在20%~0%。
假如你现在30岁,购房时背负了100万元的债务,你的压力会多大呢?而假如你已经60岁,同样100万元的债务对你的压力又会多大呢?答案不言而喻。因为退休后收入的锐减等于降低了偿债能力,同样100万元的债务在年轻时看来或许并不吃力,而退休后则可能压垮我们。
“负债是提前享受生活的标志”此话不错,不过,退休后依然承受较高的债务比例会降低生活质量,如果收入减少的同时还需归还欠款,这样的日子不会好过吧。所以退休前,不妨做个负债“降压运动”,让你的资产负债率控制在20%~0%,以减轻心跳的压力哟!
指标2:充足的现金流,手头至少有6个月的生活费。
退休后,伴随人们收入的减少,一些日常的支出也会降低,例如交通费、通讯费等,但有些费用不降反升。其中旅游费用和医疗费用最为典型,前者是快乐的消费,而后者是无奈的支出。不论哪种情况,如果没有充足的现金流,都会造成周转难题。如果只是无法实现旅行计划也就罢了,如果耽误了治病医疗,麻烦可就大了。所以,保持充足的现金流,让手头至少持有6个月左右的生活资金费用,这是安全退休的必要条件。
指标3:拥有至少一套住宅,“以房养老”更轻松。
拥有属于自己的房子,这不仅让人感到安心,更是一笔巨大的财务基础。对退休族而言,更是如此。对年轻人来说,房价太高时选择租房,大不了忙个一两天搬搬家,而对于老年人来说,动荡的感觉很不安全,而如果自己没有住房,每个月还要支付上千元的房租,无疑又增加了养老金的压力。再加上如果某月有了高额的消费,或突遇疾病,那么现金周转很可能会有麻烦。所以,拥有一套住宅让生活多一份安定,在必要的时候,退休一族还可以“以房养老”,生活无忧呢。
指标4:根据不同用途,做好各项资金分配预案。
“退休就要不打无准备之仗!”小徐今年刚过30岁,不过他早早打起了退休规划的算盘,“定投基金已经开始了,投保重大疾病险和养老保险是10年内的计划。现在开始准备,时间充裕些而且每期投入的金额也可以少些,压力自然比40岁或者50岁才刚刚储备退休金的人小很多。”谈起养老,小徐信心十足,及早的规划给了他一颗定心丸。
其实,小徐长期以来都自己准备了各项资金预案,将手头的结余分配不同的用途,比如旅游、人际交往、大宗物品等,每年末还根据实际的资金使用情况来进行第二年度的预算调整。对于退休族来说,因为收入相对稳定,这样的预算安排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几十年的退休生活难题或许就在一点一滴中慢慢化解了。
从现在开始行动
以上指标更多的是针对退休组而言的。而对于现在还在职场打拼的30、40、50岁的人们来说,安全退休的理想虽然遥远,却必须从现在开始就要行动起来了。
要实现安全退休,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在本组文章里,我们将提出安全退休的四大法则,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要早早规划退休后的生活,早早开始投资享受复利效应,早早控制负债和建立保险保障等。如果将四大法则付诸于你的生活中,未来你的退休生活将能确保足够安全!
相关链接:
美国人养老:401K计划挑大梁
本刊记者邢力整理
眼下中国的退休保障体系还呈现出社会基本养老覆盖低,企业补充养老规模小,个人养老储备起步晚的尴尬状态,但看看美国的养老保障体系,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发。
美国社会保险体系俗称“三脚凳”,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三支柱模式,是一个非常完备的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第一支柱——政府主办的社保养老金;第二支柱——雇主资助的私营养老金;第三支柱——个人储蓄。
在这三大支柱中,最重要的是第二支柱。事实上,随着战后“婴儿潮”一代即将步入老年,美国人口老龄化现象正在不断加剧,其社保养老金也和中国的一样,呈现出入不敷出的状态,因此私营养老金才是美国养老保障中真正的“第一支柱”。
私营退休金有三大特点:雇主资助、完全自愿、税优政策支持。它包括两种形态:确定领取型计划(DB计划)和确定缴费型计划(DC计划)。
在DB计划中,员工将来退休的待遇是根据一个约定的公式计算出来的,计划保证雇员退休后固定的退休金领取水平。通常只由雇主供款,不为参加计划的每个员工建立个人帐户。雇主对退休基金的投资安排进行决策,并承担投资风险。
在DC计划中,雇主不保证员工退休后的领取标准,雇员需要缴费,通常雇主会按照雇员缴费的一定比例配套缴费,为参加计划的每一个员工建立个人帐户,雇员和雇主缴费都进入个人帐户,雇员承担主要责任,对个人帐户中资金进行投资,并且承担投资风险。
目前,DB计划由于企业负担较重、投资回报较差、员工参与性较低而逐渐为DC所取代。
DC计划主要有适用于盈利性企业的401K计划、适用于非盈利组织的403B计划、员工持股计划、利润分享计划、股票红利计划、节俭储蓄计划等等。其中尤以401K计划最受欢迎。按该计划,企业向员工提供3到4种不同的证券组合投资计划。员工可任选一种进行投资。员工退休时,可以选择一次性领取、分期领取和转为存款等方式使用。
此外,个人储蓄养老金计划是美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有力补充。它最大的特点是联邦政府提供税收优惠,包括税收延迟(个人所得税)和税收免除(利息、分红、资本利得等)。
通过王晓宇、孙佳颖、钱卫东这三个年龄、收入、家庭财务、退休目标等都不尽相同的人的分析,我们发现:只要我们在思想上尽早引起重视,在行动上控制消费,坚持投资,并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设定更为合理的退休目标,安全退休并非难事。
安全退休法则1设定合理目标 多多积累财富
文 本刊记者/邢 力
退休养老是老百姓特别关心的问题,也是《理财周刊》一向关注的话题。早在2002年,本刊就率先提出了“没有百万难养老”的口号,然而在过去的6年多时间里,中国的民间财富出现了史无前例的爆炸性增长,老百姓的收入和生活水平都有了显著提高。与此同时,通货膨胀在最近两年也出现了大幅上涨的态势。许多人突然意识到,一边是自身的消费支出在不断上涨(买房、买车、医疗、旅游),一边是通货膨胀持续吞噬着手中货币的购买力,因此20、30年后,我们将很有可能面对“没有千万难养老”的状况!
惧怕和担忧并不能解决问题,我们要做的是静下心,科学理性地来计算自己退休后究竟需要多少钱养老?以及为了达成这个目标,我们现在每个月需要拿出多少钱去投资?
尽管不同收入水平、不同消费需求的人实现安全退休的标准大不相同,但通过以下三个典型案例的分析,应该能帮我们对安全退休这个问题有更直观而深刻的认识。
30岁白领希望提前退休
[典型案例1] 今年32岁的王晓宇大学毕业后已经在广州工作了10年,如今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去年他被公司提拔为技术部总监,薪水翻番,高达15000元,妻子月薪4000元。尽管收入可观,但王晓宇每个月还要承担5000元的房屋还贷压力,在日常生活开支上,小两口平时吃饭不是去父母家蹭饭就是上馆子,家里从来不开伙仓,算上妻子的收入,家里每月节余也只有3500元左右。而且王晓宇还准备明年买辆15万元左右的私家车,因此王晓宇在财务上并不宽裕。
然而互联网行业竞争激烈,王晓宇经常加班到深夜,深感工作疲劳,因此他希望能提前退休,不求退休生活多富裕,只需要保持目前的生活水平,出门有车开,病了有医看,每年还能和妻子能出国旅游一两次。
财务分析:
在进行退休后每年支出预测时,一般有两种办法:一种是费用详细分析法,即逐项预估退休第一年的支出情况,但如果距离退休时间太远,很难准确评估退休时的具体支出,因此这种方法仅适用于目前离退休少于10年的情况。而对于距离退休还有漫长岁月的中青年人而言,采用替代百分比计算法更加现实可行。
虽然退休后医疗保健、旅游等支出会有所增加,但交通费、子女教育支出、房屋还贷、服装、交际应酬等诸多方面的费用将大大降低甚至归零,因此普通人在退休后的支出费用会比退休前少。国外研究机构的百万样本抽样调查显示,对于一般收入和中上收入家庭而言,
退休前后的支出比约为72%~82%(退休后家庭支出÷当前家庭支出),不过中国人在偿还房贷、子女教育等大额刚性支出占家庭总支出比重较大,该比例可适当下调10个百分点,为62%~72%,且当前家庭支出越高,退休后支出百分比替代率越低。
王晓宇一家现在每月支出为15500元(丈夫收入15000元+妻子收入4000元-每月节余3500元),在中国普通家庭中属于中等偏高水平,且对退休生活没有特别高的要求,因此我们以68%的百分比替代率进行计算,则退休后每月支出为15500×68%=10540元。像中国这样的经济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还将继续保持较快速度增长的发展中国家,其长期通货膨胀率一般在3.5%-4.5%之间,我们以4%计算,若在28年后60岁时退休,则退休第一年的实际支出为10540×(1+4%)28 ≈31606元,以预期寿命80岁计算,则王晓宇在退休前需要拥有31606×12(月)×20(年)=7585440元(此处以退休后通胀与同期投资收益持平,即购买力不上升也不下降计算)。
为方便计算,假设王晓宇到目前还没有开始储备养老金(即忽略他家现有不多的金融资产和自住房产价值,因为房产要长期自住,退休后无法带来正的现金流),按照养老金长期平均年投资回报率10%计算(月收益率约为0.8%),则根据养老金终值计算公式FV=PMT[(1+i)n-1]/i倒推可得(FV为养老金终值,i为投资回报,n为投资期限),每月需要节余(PMT)约4480元。换句话说,只要王晓宇每月坚持拿出4480元放入养老金账户进行复利滚动投资,则到他60岁时,他就可以做到安全退休,过上相当于目前水准的生活。若考虑到60岁后王晓宇还能每月获得一笔相当于广州市社会平均工资50%-70%的社保养老金的话,现在王晓宇每月实际投资可以减少到4000元左右。
理财建议:
对普通人来说,700多万的退休金乍看之下是一个天文数字,但只要把它平滑地分摊到每一个月,在复利的作用下,这个退休金目标并非难以企及。
事实上,与许多同龄人相比,王晓宇目前的收入已算中上水平。尽管在过去的10年中,他没有筹备退休金,但就算现在开始,也完全来得及。只要每月在吃穿娱乐消费上稍微节约点,就能把目前每月3500元的节余提高到4000元。
不过王晓宇还希望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能提前退休。在其他假设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经过计算,我们发现若王晓宇想在55岁提前退休,则现在每月需要为养老节余7775元,实现难度较大。
如果王晓宇还是坚持要提前退休的话,则必须立即开始“开源节流”计划。
开源,即更加努力工作,争取获得更高薪水,甚至考虑创业,同时考虑让投资组合更加激进,在养老金账户中减少收益较低的储蓄、保险、债券的比例,适当增加股票、股票型基金等高风险高收益的资产比例,争取把长期投资年化回报率提高到12%-15%。
节流,即减少支出:减少上馆子的次数,减少旅游、娱乐、交际、衣服等方面的支出,买车计划也应推迟。争取将家庭每月支出从15500元下降到12000元以内,这样每月就能有7000元的节余。
通过开源节流的办法,王晓宇便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既定养老金目标的积累,从而实现提前退休的梦想。
40岁职业女性梦想周游世界
【典型案例2】 41岁的孙佳颖在上海的一家银行工作,月薪9000元,他的丈夫比她大4岁,在一家外企从事销售工作,月薪7000元,两人的儿子今年14岁,还在上初中。因为工作关系,孙佳颖很早就有了理财意识,还没结婚时就养成了每天记账和控制消费的好习惯,而且还会把每月节余投资在股票、债券上面。结婚时的房贷也早已还清。前两年股市走牛,孙佳颖在股市上的投资获得了丰厚的回报,并且在去年年底兑现了大部分收益,如今她家的金融资产已达130万元(市值)。现在家里每个月支出在10000元左右,节余6000元。其中相当一部分支出用在了孩子身上,另外旅游和养车支出也较多。另外,孙佳颖希望儿子能到国外读大学,因此家庭资产中预留了50万元。
“现在工作很忙,我丈夫做销售的压力也非常大,虽然我们现在已经有了不少积蓄,都想早点退休享福,但我俩都非常喜欢旅游,希望退休后能够周游世界。考虑到这方面支出会比较多,而且以后人的寿命会越来越长,生活支出也会有所增加,因此能否提前退休心里也没底。”孙佳颖这样说到。
财务分析:
目前孙佳颖一家的每月支出为11000元,但由于他们退休后想要环游世界,所以退休前后支出的百分比替代率自然较一般人高出不少,我们按82%的替代率上限计算,则11000×82%=9020元。若孙佳颖55岁退休(她丈夫59岁也即将退休),则在退休第一年,孙佳颖一家的实际支出为9020×(1+4%)14≈15620元。考虑到长寿因素,我们把孙佳颖的预期寿命定在85岁(85岁以后,还可以依靠房产养老),则退休前需要筹集15620×12×30=5623200元。
去掉留给儿子留学的50万元,孙家实际可用于养老的资金为80万元,这笔资产若以每年10%的速度增值,到退休时将变为800000*(1+10%)14≈3038000元。因此孙佳颖的养老金缺口只有5623200-3038000=2585200元。按公式计算可得,孙佳颖现在每月需把7350元投入养老金账户方能实现55岁退休时和丈夫一起环游世界的梦想。
理财建议:
由于孙佳颖的投资意识和能力较强,家庭支出也控制得较理想,因此要在退休后实现梦想并非难事。尽管目前孙家实际节余和理想的节余状态还存在1350元的缺口(7350元-6000元),但考虑到他们夫妻二人退休后都有社保养老金,所以问题并不大,即使还略有不足,只要孙佳颖眼下适当降低儿子的家教支出,或者适当减少现在的旅游次数,都可以比较轻松的弥补这一缺口,从而得以最终实现自己的退休梦想。
50岁老职工期盼安度晚年
【典型案例3】今年53岁的钱卫东是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当年初中毕业时就被分配到了北京一家大型国有化工企业工作,一干就是35年,目前每月收入3500元,老伴也是普通职工,去年已经退休,退休工资1300元。家里有一套两室一厅的老公房,自己和老伴辛辛苦苦几十年也积攒了15万元的养老钱。唯一的女儿已参加工作,现在收入4000元,但以后女儿成家还要花钱,因此老钱没准备退休后依靠女儿。现在家里一个月支出大约在3500元左右。老钱的目标很简单,60岁退休后,能吃穿不愁,看病不愁,安度晚年就好了。
财务分析:
由于7年后老钱即将退休,因此可以用费用详细分析法。预计其退休后没有太多享受性支出,主要支出是生活最基本的水电煤、食品、服装、日用品、少量的娱乐支出以及最重要的医疗保健费用,每月各项支出合计约在4000元左右(其中1000元预留给医疗保健支出),乘上通胀系数后,退休第一年实际支出为63165元。我们以预期寿命80岁计算,老钱两口子退休后总支出1263300元,但考虑到退休时老钱还能每月领到1600元左右的社保退休金,算上老伴的退休金,则退休时的实际养老金缺口约为347411元。
只要手上的15万金融资产能够实现年投资回报率6%,则老钱退休时,投资本利和为225544元,养老金缺口降低为121867元。为了弥补这个缺口,根据计算可得,老钱一家现在每月只需节余1023元。
理财建议:
老钱在他们这代50后中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一辈子勤俭节约,对退休生活也没有太高的预期,不求荣华富贵,但求平平安安。眼下老钱夫妻每月节余为800元左右,要多省下200元以弥补退休后的养老金缺口并非难事。另外还必须保证未来的7年内,手上的15万元资产能以6%的超越通胀的速度增值。6%的投资回报率,若只是放在银行吃利息恐怕很难实现,但只要投入到债券等固定收益市场上去,还是非常容易实现的。如果老钱希望能在退休后过上更加宽裕富足的生活,还可以拿出这笔钱的20%-40%投入到股票型基金中,从而实现更高的投资回报,并使自己的退休生活更加安全有保障。
通过王晓宇、孙佳颖、钱卫东这三个年龄、收入、家庭财务、退休目标等都不尽相同的人的分析,我们发现:只要在思想上尽早引起重视,在行动上控制消费,坚持投资,并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设定更为合理的退休目标,安全退休并非难事。
爱因斯坦说:“复利堪称是世界第八大奇迹,其威力甚至超过原子弹。”养老金的投资,是我们一生中跨时最长的一笔投资,因此越早投资,投资复利效应越突出,财富增值越明显,退休时自然也越安全。
安全退休法则2投资越早开始 复利效应越显
文 本刊记者/邢 力
王诚和孟俊是大学同学,今年刚刚大学毕业。两人同时找到了第一份工作,并且收入都是3000元。然而王诚具有强烈的理财意识,第一个月工资就拿出了1000元放到了养老金账户中投资,孟俊则根本没有理财意识,每个月一拿到薪水就花光用光,更不可能想到几十年后的退休养老问题了。
这两个起点完全相同的职场新人,在职场摸爬滚打了几十年后,当他们退休时,会呈现一种什么样的个人财务面貌?我们不妨想象一下。
起步早晚显复利差异
为了便于养老金终值计算,我们忽略王诚和孟俊在进入职场后,由于升迁加薪等原因而提高养老金账户的投资金额,统一以王诚在23岁进入职场的第一年所拿出的1000元来计算,同时将长期投资回报率设定在10%这样一个中等回报水平上,退休年龄统一设定为法定退休年龄60岁。
在最初几年,王诚每月因为要拿出高达33%的薪水放入养老金账户而感到有些压力,但这也强迫王诚一定要控制支出,尤其是不必要的娱乐性支出。而孟俊则将这1000元收入全部用在了吃喝玩乐上。由于最初几年复利效应尚未发芽,孟俊便嘲笑王诚:“你瞧你每个月为了省那点养老钱这也不能买,那也不能吃,何必呢?还不如像我这样,趁着年轻多多消费,别到老了有钱也消费不动了。”王诚并不为所动,继续坚持着他每月定投1000元的退休计划。
7年后,他俩来了而立之年,由于两人在工作中都表现出色,升职又加薪,但同时,两人都迎来了一生中财务压力最大的阶段:结婚、买房、生养子女。虽然收入有了明显提高,但由于支出增长更快,孟俊认为眼前的事都忙不过来,哪有闲工夫顾及退休那档子事,在他看来,与眼下的结婚买房相比,养老问题实在太过遥远了。而王诚经过了7年的坚持,如今投资刚刚小有成绩,第一年投资的那12000元,已经翻了一倍,而先后总共投资的84000元,也已经变成了113846.1元。此时,王诚走到了十字路口:是把这些钱拿出来结婚买房用呢?还是继续放着让它滚动升值呢?思前想后,王诚还是决定不动用这笔养老钱,转而和孟俊一样,承担相对较大的还贷压力。
又过了十多年,王诚和孟俊都已步入不惑之年,各自都成就了一番事业,同时收入也继续稳步上涨。此时,孟俊在工作中时不时会感觉到四肢乏力,精力不足,这才想到自己人到中年,不再像年轻时那样可以一个劲拼命工作了。他开始担心自己以后的退休生活,但想到孩子还在上中学,贷款还没还清,自己的父母又重病缠身,需要他的经济援助……似乎口袋里这点钱怎么看都没机会落到养老金账户上。而此时的王诚,收入已比20年前大学刚毕业时翻了好几倍了,尽管他也和孟俊面临着相似的问题,但此时每月1000元的养老金投资对他来说已不成负担。
转眼之间,王诚和孟俊都成为了“知天命”的准退休族。这时,孟俊越发感觉到自己身体正在迅速衰弱,两鬓也出现了白发,但想到如今孩子也大了,父母也过世了,房贷也还清了,孟俊感觉到自己财务压力轻多了,于是终于决定向王诚学习,开始筹备自己的退休金。然而如果此时再开始每月投资1000元的话,那到60岁退休时,孟俊也只能拿到113846.1元的养老金,总投资回报率仅35%,即使此时孟俊手头资金非常宽裕,决定要在7年里追上王诚37年里的投资额——每年投资63428元,其最终的投资回报率也不会有任何变化,依然只是可怜的35%。
终于到了60岁退休年龄了,从53岁开始急起直追的孟俊发现自己的养老金账户里只有601752.3元,而从23岁一参加工作就开始不急不慢地往养老金账户里投钱的王诚则拥有高达3960473.8元的养老金,两人虽然投入的金额相同,但由于起步时间不同,其结果就是王诚的养老金是孟俊的6.6倍!
人生就像一次长跑比赛,在漫长的跑道上,王诚和孟俊都曾面对过相似的困境,但在筹备退休金这件事情,王诚并没有中途放弃,而是坚持跑到了退休的终点,最终实现了复利效果的最大化。假如王诚在30岁的时候放弃了养老金账户的投资,直到53岁财务压力变小以后才又重新拾起来的话,复利效应就会中断20年,其最终结果将和孟俊相差无几。
反之,如果孟俊在23岁到53岁之间的任何时间点突然醒悟,开始追赶王诚,那他们最后的差距也不会拉得那么大。
这就是复利的威力,虽然简单,却容易被大多数人所忽视。
不同时期开始投资所得的不同结果 | |||||||
初始投资年龄 |
终止投资年龄 |
每年投资额 |
投资总额 |
平均年化回报率 |
投资年限 |
终止投资时的资产终值 |
总投资回报率 |
23岁 |
60岁 |
12000元 |
444000元 |
10% |
37年 |
3960473.8元 |
792% |
23岁 |
30岁 |
12000元 |
84000元 |
10% |
7年 |
113846.1元 |
35% |
33岁 |
60岁 |
12000元 |
324000元 |
10% |
27年 |
1453119.3元 |
349% |
43岁 |
60岁 |
12000元 |
204000元 |
10% |
17年 |
486536.4元 |
138% |
53岁 |
60岁 |
12000元 |
84000元 |
10% |
7年 |
113846.1元 |
35% |
53岁 |
60岁 |
63428元 |
443996元 |
10% |
7年 |
601752.3元 |
35% |
退休金来源 渠道多多
虽然了解了尽早投资对退休规划的重大意义,但有人还是要问:难道退休金只能全靠我们自己来投资积累吗?我们还可以从哪里获得退休金呢?
来源一:社保退休金。
尽管我国社保体系尚未完善,但城市职工基本都已被纳入了社会保障体系中。一般来说,社保退休金的金额约为上一年居民所在地社会平均工资的50%-70%。这样就算经济条件再糟糕,退休后也可以享受到国家给予的基本生活保障。
来源二:养老保险。
与自己积累养老金相比,养老保险的好处在于强制储蓄并同时带有保障功能。强制储蓄可以让我们的养老金储备计划不受外界干扰地长期持续下去,从而让复利威力得以发挥,而保障功能更是其他投资难以替代的。上了年纪后,我们的身体逐渐衰老,疾病逐渐增多,这是谁都无法逃避的现象,此时拥有这样一份保障,等于帮我们省下了很大一笔原本用于医疗的退休金。
来源三:企业年金。
所谓企业年金,是指企业及其职工在依法参加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自愿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企业年金可以弥补社保养老的不足,我国政府正在大力推广。目前企业年金呈现出发展不平衡状态,积累超过亿元的行业全部集中在电力、石化、石油、矿产、钢铁和电信等国有垄断行业,民营企业参与热情还不高。不过长期看,企业年金制度既能吸引并留住员工,同时还有成本优势和税务优惠,将来会受到越来越多的企业的欢迎,也将逐渐成为退休金中的重要一环。
来源四:房产。
许多年轻人为了结婚而被迫成为房奴,虽然做房奴的滋味并不好受,但熬过了这十几二十年,一旦还清房贷,这套房产就将成为今后养老最重要的基石。房产作为实体资产,长期投资回报率可达6%-7%,具有鲜明的抗通胀和抗风险能力。即使退休后生活出现困难,通过换置房屋、出租房屋和变卖房屋,都可以成为保障退休生活的最后一道防火墙。
来源五:余热收入。
许多退休族其实是“退而不休”的,尤其是在60多岁身,完全可以通过发挥余热来实现“曲线就业”,从而一定程度上弥补退休金缺口。
无论是哪种积累财富的方式,都离不开“坚持长期投资”这一条。作为我们一生中跨时最长的一笔投资,只有越早投资,复利效应才会越突出,财富增值效果才会越显著,退休时也就会越安全,退休生活的主动权也越牢牢在握。何时开始筹备退休金?就从现在起!
用于偿债的支出,占用养老收入所产生的现金流的话,就很容易影响到退休生活的品质,甚至是退休养老的全盘计划。
安全退休法则3:严格控制负债 力争“无债养老”
文/本刊记者 尹娟
尽管适当的负债有利于财务健康,但是对于即将开始养老生活的老人们来说,负债则是安全退休的一个减项。我们的建议是,尽可能地降低负债在整体资产中的比例,“零负债”是最为稳妥的选择。只有严格地控制负债,才能够保障基本的安全退休。
其中的道理也很简单。退休是职业生涯的终结,职业收入随之为0。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倚靠以前各种养老手段的积累,例如我们所缴纳的社会保障金、例如我们所积累的养老账户的资金、例如我们以前所投保的养老保险等等,倚靠他们来保证安全的退休生活。可是,如果这个时候,用于偿债的支出还要占用养老收入所产生的现金流的话,就很容易影响到退休生活的品质,甚至会影响到退休养老的全盘计划。
负债打乱退休安排
已经退休的陆老师,就正面临着债务给他带来的困扰。退休前几年,陆老师和老伴共同投资了一套房产,希望作为老两口的养老房。陆老师觉得房产本身有保值、升值的作用,还可以靠出租获得一定的收益,“以房养老”是个不错的选择。由于房价比较高,拿出了自己多年的储蓄、加上公积金账户留存的资金之后,还有近二十万的资金缺口。陆老师向银行申请了一笔贷款,按照规定,贷款人年龄加上贷款期限不得超过65岁,所以陆老师的还款压力还挺大的。
这套养老房的交通比较便捷,因此简单装修之后,陆老师就把房子用于了出租,陆老师的如意算盘是:租金收入有三千元,自己再贴上一千元,偿还银行贷款正好够。不过,真正退休之后,陆老师才发现一个月四千元的银行还款对他来说压力还真不小。
“一是租金收入不稳定。”陆老师说,“附近小区的房源很多,租客的流动性很大,加上春节、假期等因素,出租房很难避免空置的问题。”出现租客断档的时候,陆老师“以租养房”的计划就要受到影响。“退休之前,收入比较高,还贷款也算不了什么。可是退休之后一个月只有2000多元养老金,一下子支付4000元房贷,压力还是很大的。”
其实,陆老师还有一些投资的资金,提前偿还贷款也不是大问题。但是他去年购买了一些开放式基金,陆老师觉得现在赎回并不是很好的时机,他希望再等一等。“虽然有运气的影响在里面,但是购房投资的这笔负债,还真是给退休生活带来了阴影。”陆老师原本对于退休生活的计划是,年轻时候没有时间,现在空闲了,可以和老伴一起到各地走走看看。“可一想到每个月有4000元的房贷,就和老伴商量着不如将计划延后,等到无债一身轻的时候好好游玩。”
“债务转移”安享老年
陆老师希望通过房产投资来增加养老收入,但是由于对负债的管理不尽科学,租金收入不稳定的时候,反倒要拿出退休金收入来偿还负债,不仅侵蚀了退休养老生活的现金流,还影响到了自己的养老生活。
相比之下,邻居老王就要“高瞻远瞩”得多。前几年为了改善居住条件,老王在同一个小区买了一套自住房。由于房价较高,老王还向亲戚借了二十万元用于买房。退休前,老王算了算,自己和老伴的退休收入加起来不过4000元,偿债能力肯定会受到影响。于是老王找来自己的儿子,以“子承父债”的方式,由儿子来接手这笔负债的偿还。当然儿子也并不“吃亏”,老王许诺今后这套房产也将全权交给儿子。
老王说,其实债务接管也只是个形式,“希望借助儿子的力量,减轻退休之后负债的负担。”现在,老王夫妇的养老生活可谓是其乐融融。
三步保障“无债养老”
因此,为了避免负债影响到我们的退休生活,从距离退休3~5年内,你就应当认真地考虑一下自己的负债管理问题。对于负债管理来说,最佳的状态是在退休之后达到“零负债”,保证养老收入的现金流不会受到偿债的影响。
所以首先要做的是,仔细盘点一下自己的资产中还有多少金额的负债,看看能不能在退休前的几年时间内把负债偿清。比如你可以在自己现在的收入中规划一部分专用资金,用于退休前偿清所有债务的需要。待资金筹备到位之后,可在退休前通过提前还款的方式,解除债务的负担。
当然,对于一些负债金额较高的人来说,一下子偿清贷款并不一定现实,或者一步到位的偿债计划会导致金融资产的大幅减少,还会影响到了今后养老的收入。在这些情况之下,你不妨考虑一下债务的转移。像老王这样,将自己的债务转移给子女是较为适合国情的方式,事实上对于子女们来说,承担父母债务的同时,让父母的退休生活更加安定,也是尽到自己赡养义务的一种方式,同时,父母们在出让债务的同时,也会给予子女一定的财产补偿。
现在有一些贷款业务,也正是考虑到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债务转移问题。像农行的特色业务“接力贷款”,就适合上下两代人共同为同一笔房贷申请贷款。通过“接力贷款”的形式,一方面延长了可贷款期限,因为对于父母们来说,能够申请的贷款期限往往较短;而另一方面提高了家庭还贷的能力,有了父母和子女的共同参与,还款能力有所增强,也可以申请到更高额度的贷款。
退休后最大的开支来自疾病、旅游和长寿。针对这三大问题,我们不仅可以依靠存款储蓄、投资收益,而且还可以借助保险的保障。年轻时保费的投入会在年老时得到回报,或多或少都是一种补助。
安全退休法则4借助保险保障 养老生活定心
文 本刊记者 张安立
“轻轻松松的日子就要来啦!”60岁的张先生是一名工程师,每天测量、制图的工作一干就是35年,今年60岁的他终于可以退休了,“明天开始就是另一种生活了,每天晨练、遛狗、种花,可不比工作的时候闲呢。”显然,退休后的精彩生活在他心中盘算已久了,“虽然有点舍不得工作,但想到今后每一天都可以做自己生活的主人,随时随地出门旅行不受约束,我还是非常向往的。而且,为了退休,我可是提早了20年做的准备哦。”
原来,张先生在40岁的时候,就开始规划退休生活了。“当时有个国外回来的朋友说,外国人的退休规划从三、四十岁就开始了,他还列了退休后的收入支出表,给我很大的启发。从那以后,我才渐渐将自己的月结余储备起来,有目标地一边投资一边投保。现在看来多亏了那个朋友啊。”
我们不妨来看一下张先生的退休储备:首先,银行活期存款5万元、定期存款20万元;其次,投资的股市、基金、债券等市值约20万元;拥有自住房一套,面积80平方米,虽然房龄已经10年,但由于周围设计齐全、交通便捷,价值120万元。在保险方面,他购买了终身重大疾病保险及医疗保险,保额最高可达到50万元,并具有提前给付的功能;一款分红型年金保险使他每月多了800左右的额外收入。
看来,张先生的安全退休有了不错的保障,那么我们又可以从中收获什么呢?
启示一:医疗保障可借助外力
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的下降,各种各样的疾病也会随之而来。除了在家中备有一定的现金,或在银行存有一些活期存款以备不时之需外,还可以借助商业保险之力。
虽然门急诊医疗险多为单位的团险产品,个人投保者难以购买,但重大疾病保险、住院医疗保险等还是非常方便投保的。投保年龄的上限一般在50岁左右,终身型产品可能推迟至60周岁。
在医疗费用不断上涨,甚至超过收入水平上升幅度的情况下,选择商业健康保险可以为未来不确定的疾病撑起防护伞。如今的重疾险往往作为返还型寿险产品的附加险,这样,被保险人不幸患病时可以得到保险金,而健健康康的时候又可以多一份生活补贴。
张先生在选择健康保险产品时比较成功的一点是考虑到提前给付的功能,这一点对患病家庭来说十分重要,避免了大额医疗费用造成的经济周转不灵。
启示二:长期投资的收益可做旅行补贴
有人可能会问,张先生那么喜爱旅行,这部分资金从何而出呢?答案其实已经悄悄在他的资产配置中了。对于市值20万元的各项投资,张先生抱有这样的态度:当某年收益较高时,他会选择时间较长的出国游,而收益较少的年份就国内短期旅行放松一下,万一遇上了负收益,那就只能靠以往的收益结余调剂一下了。“去哪里旅行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退休后依然保持好心情。”
退休给了很多人工作时没有的长假,出门旅行当然必不可少。建立“旅游基金”的方式有很多,靠银行储蓄、靠投资收益等等都是可行的,关键是规划退休的你可别忘了提早准备这笔不小的花销,不然老年生活可就少了许多乐趣了。
值得提醒的是,老年人在旅行时不能忽视意外保障,投保旅游意外险或老人意外险都是不错的选择。特别是没有寿险、医疗保障的老年人在出门旅行时,更不能忘记防范风险。
启示三:积累长寿基金渠道多
寿命的延长固然可喜,但花销的增加却让人担忧。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已经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80岁以上老人的数量不断增加。这意味着人们退休后所面临的是二十、三十、甚至四十年的漫长岁月。你准备好了吗?
其实,为养老资金太多忧心并不必要,毕竟可供我们选择的积累方式有很多。除了银行存款复利生息、房地产保值增值以外,还可以购买具有返还性质的保险险种,比如分红形式的两全保险、养老金保险或万能险等,就像张先生40岁开始投入的保费积累20年后,现在可以得到每月800元的返还直到终身。这类产品的特点是越早投保、缴费期限越长,同样保额所要缴纳的每期保费就越低。所以,及早投保可以降低资金压力。
不过,由于具有返还功能,这类产品的保费会比同样保额的消费型产品高出不少,且年保费下限一般设在1000至10000元不等,这就对年轻时的收入有了要求。如果早期投入越多,未来的回报也就越高,自然缴费时的压力也就越大。
建议在投保这类产品之前,先安排好诸如健康险、意外险等保险产品,毕竟对家庭经济产生影响最为直接的还是疾病、意外导致的身故或大笔的医疗费用,安全退休离不开这些定心丸。
|
|
|
|
|